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21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涉及大豆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大豆软化前对其进行清洗作业,而清洗后的水大多被直接倒掉十分浪费,大豆油制取用蒸汽软化滚筒不能够很好的均匀的软化大豆颗粒,导致部分大豆颗粒软化效果不佳,且在出料时大豆颗粒容易堵塞出料口,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软化筒,上框架底部连接软化筒,软化筒底部连接下框架,软化筒顶部设有进料口,软化筒底部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大豆颗粒清洗、软化、收集一体化的作业,使得对大豆软化更加的高效,能够二次利用废水,使得大豆软化更加均匀,同时能够防止大豆出料时出现堵塞的情况。出现堵塞的情况。出现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豆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豆(学名:Glycine max(Linn.)Merr.)通称黄豆。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 2-20厘米;小叶宽卵形,纸质;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苞片披针形,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被伏贴的刚毛;花萼披针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荚果肥大,稍弯,下垂,黄绿色,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种皮光滑,有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花期6-7月,果期7-9月。
[0003]现有技术下,大豆软化前对其进行清洗作业,而清洗后的水大多被直接倒掉十分浪费,大豆油制取用蒸汽软化滚筒不能够很好的均匀的软化大豆颗粒,导致部分大豆颗粒软化效果不佳,且在出料时大豆颗粒容易堵塞出料口,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豆软化前对其进行清洗作业,而清洗后的水大多被直接倒掉十分浪费,大豆油制取用蒸汽软化滚筒不能够很好的均匀的软化大豆颗粒,导致部分大豆颗粒软化效果不佳,且在出料时大豆颗粒容易堵塞出料口,影响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包括上框架、下框架、软化筒;
[0005]所述上框架底部连接软化筒,所述软化筒底部连接下框架;
[0006]所述软化筒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软化筒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软化筒内设有蒸汽供热管,所述蒸汽供热管左端连接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于下框架顶部左部,所述软化筒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端转接软化筒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转轴右端贯穿并转接软化筒右侧壁,所述第二转轴圆周外侧固接搅动叶片;
[0007]所述下框架左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接往复架,所述往复架中部呈U字型,所述往复架右端转接于下框架内壁,所述往复架中部铰接连杆,所述连杆铰接横板,所述下框架两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横板两端贯穿所述开孔并滑接于滑轨,所述滑轨设于下框架上,所述横板上对称的设有出料孔,所述横板顶部中心连接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连接疏通板,所述下框架底部设有收集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上框架内设有清洗池,所述清洗池两端固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右端转接上框架内壁,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固接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设于上框架左侧壁上,所述清洗池底部连接一根足够长的软水管,所述软水管连接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可拆卸滤网,所述清洗池下方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两端固接上框架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右端固接齿轮,所述横板右部圆周外侧固接齿条,所述齿条转接并啮合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出料口上均设有翻盖式挡门。
[0011]优选的,所述软化筒腔内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斜坡两端水平高度较高并向出料口处向下倾斜。
[00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清洗后的废水流入储水池,储水池对蒸汽供热管进行供水,蒸汽供热管对软化筒内部散发热量,对大豆进行软化作业,实现对废水的二次利用,符合环保理念。
[0013]通过横板带动齿条上下往复运动,齿条转接齿轮,带动齿轮来回转轴,带动第二转轴来回转动,带动搅动叶片来回搅动,实现了对大豆的搅动,使的大豆软化的更加均匀。
[0014]当软化作业完成后,打开出料口,大豆颗粒沿出料口向下落,通过出料孔,落至收集槽内,由于软化筒底部斜坡的设计,使得软化筒底部两侧不会有大豆颗粒残留,使得大豆颗粒的收集更加完全。
[0015]疏通板来回伸入软化筒内部,对软化筒进行疏通,防止了大豆颗粒在出料口处出现堵塞的情况。
[0016]本技术实现了对大豆颗粒清洗、软化、收集一体化的作业,使得对大豆软化更加的高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上框架、2下框架、3清洗池、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进料斗、7储水箱、71软水管、8软化筒、81进料口、82 出料口、9蒸汽供热管、10第二转轴、101搅动叶片、102齿轮、11 第二电机、12往复架、13连杆、14横板、141出料孔、15滑轨、16 弹簧、17疏通板、18齿条、19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包括上框架 1、下框架2、软化筒8;
[0022]所述上框架1底部连接软化筒8,所述软化筒8底部连接下框架 2;
[0023]所述软化筒8顶部设有进料口81,所述软化筒8底部设有出料口82,所述软化筒8内设有蒸汽供热管9,所述蒸汽供热管9左端连接储水箱7,所述储水箱7设于下框架2顶部左部,所述软化筒8内设有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左端转接软化筒8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转轴10右端贯穿并转接软化筒8右侧壁,所述第二转轴10圆周外侧固接搅动叶片101;
[0024]所述下框架2左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固接往复架12,所述往复架12中部呈U字型,所述往复架12右端转接于下框架2内壁,所述往复架12中部铰接连杆13,所述连杆13铰接横板14,所述下框架2两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横板14 两端贯穿所述开孔并滑接于滑轨15,所述滑轨15设于下框架2上,所述横板14上对称的设有出料孔141,所述横板14顶部中心连接弹簧16,所述弹簧16顶部连接疏通板17,所述下框架2底部设有收集槽19。
[0025]为了更好的软化大豆,本技术还包括所述上框架1内设有清洗池3,所述清洗池3两端固接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右端转接上框架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5左端固接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4设于上框架1左侧壁上,所述清洗池3底部连接一根足够长的软水管71,所述软水管71连接储水箱7,所述储水箱7内设有可拆卸滤网,所述清洗池3下方设有进料斗6,所述进料斗6两端固接上框架1内壁。所述第二转轴10右端固接齿轮102,所述横板14右部圆周外侧固接齿条18,所述齿条18转接并啮合齿轮102。所述进料口81、出料口82上均设有翻盖式挡门。所述软化筒8腔内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斜坡两端水平高度较高并向出料口82处向下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油生产用大豆颗粒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软化筒(8);所述上框架(1)底部连接软化筒(8),所述软化筒(8)底部连接下框架(2);所述软化筒(8)顶部设有进料口(81),所述软化筒(8)底部设有出料口(82),所述软化筒(8)内设有蒸汽供热管(9),所述蒸汽供热管(9)左端连接储水箱(7),所述储水箱(7)设于下框架(2)顶部左部,所述软化筒(8)内设有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左端转接软化筒(8)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转轴(10)右端贯穿并转接软化筒(8)右侧壁,所述第二转轴(10)圆周外侧固接搅动叶片(101);所述下框架(2)左侧壁上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固接往复架(12),所述往复架(12)中部呈U字型,所述往复架(12)右端转接于下框架(2)内壁,所述往复架(12)中部铰接连杆(13),所述连杆(13)铰接横板(14),所述下框架(2)两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横板(14)两端贯穿所述开孔并滑接于滑轨(15),所述滑轨(15)设于下框架(2)上,所述横板(14)上对称的设有出料孔(141),所述横板(14)顶部中心连接弹簧(16),所述弹簧(16)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明杨俊杰游清来杨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康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