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913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初始的自然保护区域整体图像数据,将所述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设置为不同功能区域的静态图像数据;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用户的轨迹数据,以形成基于该轨迹数据的实时自然保护区域动态图像数据;将获取的所述动态图像数据与所述静态图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出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准入规则条件向用户发送相应的区域进入策略。该方法及系统可以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可进入区域和禁止进入区域进行实时人流的监测和把控,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多的人流量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过多的人流量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过多的人流量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然保护区维护
,具体涉及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最新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类。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自然保护地用户活动监管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手段。
[0003]而目前自然保护地的用户活动监管多是采用人工看守配合摄像头等摄像工具进行监管,监管的范围较小,只能够在一些重要地点进行布设,无法对整个自然保护地进行监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采集初始的自然保护区域整体图像数据,将所述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设置为不同功能区域的静态图像数据;
[0008]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用户的轨迹数据,以形成基于该轨迹数据的实时自然保护区域动态图像数据;
[0009]将获取的所述动态图像数据与所述静态图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出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准入规则条件向用户发送相应的区域进入策略,从而实现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流量监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景点的授权子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禁止进入的禁止子区域。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若用户将进入第一区域,则根据实时获取的当前第一区域的人员流量数据给出进入第一区域的策略选择,并向用户终端发送该策略选择数据信息,具体包括,实时计算出基于所述若干授权子区域的人流量数据,根据人流量数据的大小关系形成各子区域的人流量策略模型,在该模型中形成基于人流量大小的各子区域的排序数据,并将排序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若用户将进入第二区域,则向该第二区域中的警示装置发送指令,具体包括,实时获取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与若干禁止子区域之间的距离形成距离值数据库,设定一观察时间,在观察时间内,若距离值数据库中存在持续变小的数值,则向该数值对应的禁止子区域中的警示装置
发送指令,以提示用户禁止进入该禁止子区域。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观察时间结束后,实时获取用户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位置信息,若用户位于第二区域内则向移动巡逻终端发送指令。
[0014]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块、传输模块、警示装置、用户终端以及移动巡逻终端;
[0015]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用户的轨迹数据;
[0016]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判断;
[0017]所述传输模块用于连接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并向用户终端、警示装置和移动巡逻终端发送指令。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获取模块包括遥感模块、视频监测模块以及通讯信号监测模块。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平台,遥感模块、视频监测模块以及通讯信号监测模块均通过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集初始的自然保护区域静态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设置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景点的授权子区域,第二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禁止进入的禁止子区域,从而形成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图像数据,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用户的轨迹数据,并形成基于该轨迹数据的实时自然保护区域动态图像数据;根据所述静态图像数据,实时分析所述动态图像数据中的轨迹数据,以确定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将进入第二区域,若即将进入第二区域,则向该第二区域中的警示装置发送指令,以提示用户禁止进入该区域,若用户将进入第一区域,则根据实时获取的当前第一区域的人员流量数据给出进入第一区域的策略选择,并向用户终端发送该策略选择数据信息,可以防止大量的用户同时进入到同一个授权子区域而对改授权子区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用户即将进入授权子区域中时推荐该用户优先进入人流量较少的授权子区域,同时也可以劝阻用户进入到禁止子区域中,防止人类活动对禁止子区域造成破坏,若用户在接收到禁止信息后任然进入禁止子区域时,可以通知移动巡逻终端将进入禁止子区域中的用户从禁止子区域中驱逐,可以有效的降低人类活动对禁止子区域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采集初始的自然保护区域整体图像数据,将所述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设置为不同功能区域的静态图像数据,预设的条件为根据自然保护区实际地域进行划分,将其中的不同区域划分出并设定为不同功能的区域;
[0027]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用户的轨迹数据,以形成基于该轨迹数据的实时自然保护区域动态图像数据;
[0028]将获取的所述动态图像数据与所述静态图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出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准入规则条件向用户发送相应的区域进入策略,从而实现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流量监测;
[0029]所述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景点的授权子区域,第二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禁止进入的禁止子区域;
[0030]根据静态图像数据,实时分析动态图像数据中的轨迹数据,以确定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将进入第二区域,若即将进入第二区域,则向该第二区域中的警示装置发送指令,以提示用户禁止进入该区域;若用户将进入第二区域,则向该第二区域中的警示装置发送指令,具体包括,实时获取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与若干禁止子区域之间的距离形成距离值数据库,设定一观察时间,在观察时间内,若距离值数据库中存在持续变小的数值,则向该数值对应的禁止子区域中的警示装置发送指令,以提示用户禁止进入该禁止子区域;观察时间结束后,实时获取用户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初始的自然保护区域整体图像数据,将所述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设置为不同功能区域的静态图像数据;实时获取当前进入自然保护区内的用户的轨迹数据,以形成基于该轨迹数据的实时自然保护区域动态图像数据;将获取的所述动态图像数据与所述静态图形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出当前用户在自然保护区域中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准入规则条件向用户发送相应的区域进入策略,从而实现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流量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景点的授权子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若干自然保护区禁止进入的禁止子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用户将进入第一区域,则根据实时获取的当前第一区域的人员流量数据给出进入第一区域的策略选择,并向用户终端发送该策略选择数据信息,具体包括,实时计算出基于所述若干授权子区域的人流量数据,根据人流量数据的大小关系形成各子区域的人流量策略模型,在该模型中形成基于人流量大小的各子区域的排序数据,并将排序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人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越杜金鸿王伟冯春婷罗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