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8982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杨酸制品水溶性差,导致应用效果不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由水杨酸、康唑、十八醇、凡士林、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羟苯乙酯、液体石蜡、十二烷基硫酸钠、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生消毒
,具体涉及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杨酸,也称为2-羟基苯甲酸,是单羟基苯甲酸,常以游离或者葡糖苷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水杨酸具有广泛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痤疮、疣等多种皮肤病。
[0003]目前市场上水杨酸制品多为水杨酸软膏,传统方法是将水杨酸晶体粉碎后过100目筛,再与凡士林研磨均匀,制成软膏。该方法制得的软膏中水杨酸不能溶解,仍为细小晶体,无法充分溶解、分散于载体材料中,不利于水杨酸的生物有效性利用;因此,涂抹使用后不易渗透皮肤,抗菌治疗效果较差;并且水杨酸为脂溶性有机酸,其水溶性很差,几乎不溶于水,无法直接添加到水基产品中,因此限制了其在皮肤抑菌和化妆品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杨酸制品中有效成分水溶性差、分散性差而导致的生物有效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研发出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2.5~3.5%、酮康唑0.8~1.2%、十八醇3.0~3.6%、单硬脂酸甘油酯3.0~3.6%、硬脂酸2.5~3.5%、液体石蜡4.5~6.5%、凡士林2.5~3.5%、羟苯乙酯0.18~0.22%、十二烷基硫酸钠0.18~0.22%、2,6-叔丁基对甲酚0.2~0.3%、平平加O1.8~2.2%、甘油8~12%、湿润剂4.0~6.0%、渗透剂0.18~0.25%,余量为水。
[0006]本专利技术抑菌乳膏由抑菌组分(水杨酸、酮康唑)、油相组分(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凡士林、羟苯乙酯)、水相组分(十二烷基硫酸钠、2,6-叔丁基对甲酚、平平加O、甘油)、渗透剂(如二甲基亚砜等)、湿润剂(如尿素等)等有机组合而成;其中,抑菌组分中的水杨酸、酮康唑均难溶于水,经本专利技术工艺将其制备成乳剂,有效解决了水杨酸和酮康唑生物有效差的问题;油相组分的作用:十八醇作为分散剂,硬脂酸作为稳定剂和分散剂,羟苯乙酯作为防腐剂和抑菌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以增加基质的润滑度和调节基质的稠度;水相成分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水相中的乳化剂,2.6-叔丁基对甲酚BHT作为抗氧化剂,甘油对基质进行保湿并具有润滑作用,平平加O起良好的水包油的乳化作用。
[0007]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3%、酮康唑1%、十八醇3.5%、凡士林3%、硬脂酸3%、单硬脂酸甘油酯3.5%、羟苯乙酯0.2%、液体石蜡6%、十二烷基硫酸钠0.2%、2,6-叔丁基对甲酚0.25%、平平加O 2%、甘油10%、尿素5%、二甲基亚砜 0.2%,余量为
水。
[0008]上述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所述配比称取各原料备用;(2)先将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凡士林、羟苯乙酯混合后加热至完全溶解,再将2,6-二叔丁基对甲酚、酮康唑依次加入,搅拌均匀后保温,得油相制剂。
[0009](3)将水、甘油混合后加热至86~90℃,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O,搅拌均匀后保温,得水相制剂。
[0010](4)先取1/4~1/2量的所述水相制剂预热,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所述油相制剂,再加入剩余的水相制剂,搅拌均匀后得混合剂。
[0011](5)待所述混合剂降温至60~65℃时,依次加入水杨酸、湿润剂(尿素)、渗透剂(二甲基亚砜),搅拌均质,降温后出料即成。
[0012]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控制为80~90℃。
[0013]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中,预热温度控制为65~70℃;加入余量的所述水相制剂后,以30~35转/min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
[0014]优选的,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搅拌均质的时间为10~15分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 本专利技术先利用抑菌成分水杨酸的脂溶性将其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再制成水包油的剂型,最后乳化形成乳膏,克服了水杨酸可溶性、分散性差的问题,使水杨酸在水溶液中呈可溶性分子状态,使其能够直接添加使用到水基产品中。
[0016]2. 本专利技术不仅包含溶解的水杨酸分子,还直接以水包油的形式溶解、分散于水中,其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能够使水杨酸快速渗透皮肤,大大提高了水杨酸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水杨酸抑菌、杀菌和去除角质层的功效。
[0017]3. 本专利技术中的另一抑菌成分酮康唑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本专利技术乳膏克服了局部外用几乎不经皮肤吸收的问题,能促进其发挥功效;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摸索出了在本专利技术剂型下匹配合理的水杨酸和酮康唑配合比(2.5~3.5:1),其抑制细菌、真菌的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的成品照片。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于高温、低温长期放置后的状态照片。
[0020]图3 为本专利技术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分别在加水震荡离心和加油震荡后的状态照片。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抑菌试验照片;图中,A为不同稀释浓度的乳膏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情况,B为不同稀释浓度的乳膏抑制白色念珠菌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仪器设备;所涉及的
试剂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试剂;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4]实施例1: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3.6

、酮康唑1.2

、十八醇4.2
ꢀ㎏
、白凡士林3.6
ꢀ㎏
、硬脂酸3.6
ꢀ㎏
、单硬脂酸甘油酯4.2
ꢀ㎏
、羟苯乙酯0.24

、液体石蜡7.2
ꢀ㎏
、十二烷基硫酸钠0.24
ꢀ㎏
、2,6-叔丁基对甲酚0.3
ꢀ㎏
、平平加O 2.4

、甘油12
ꢀ㎏
、二甲基亚砜0.25
ꢀ㎏
、尿素6

、纯化水70.97
ꢀ㎏

[0025]实施例2: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3.6
ꢀ㎏
、酮康唑1.2

、十八醇4.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2.5~3.5%、酮康唑0.8~1.2%、十八醇3.0~3.6%、单硬脂酸甘油酯3.0~3.6%、硬脂酸2.5~3.5%、液体石蜡4.5~6.5%、凡士林2.5~3.5%、羟苯乙酯0.18~0.22%、十二烷基硫酸钠0.18~0.22%、2,6-叔丁基对甲酚0.2~0.3%、平平加O 1.8~2.2%、甘油8~12%、湿润剂4.0~6.0%、渗透剂0.18~0.25%,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杨酸3%、酮康唑1%、十八醇3.5%、单硬脂酸甘油酯3.5%、硬脂酸3%、液体石蜡6%、凡士林3%、羟苯乙酯0.2%、十二烷基硫酸钠0.2%、2,6-叔丁基对甲酚0.25%、平平加O 2%、甘油10%、湿润剂5%、渗透剂 0.2%,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润剂为尿素。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二甲基亚砜。5.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水杨酸水溶型抑菌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坤舒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