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出厂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88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包括承载平台、对中装置、轮眉检测装置及龙门架标定装置。承载平台用于承载车辆。对中装置组装于承载平台,用于对车辆进行对中定位。轮眉检测装置邻近承载平台设置,用于对车辆的轮眉高度进行检测。龙门架标定装置邻近承载平台设置,用于供车辆穿过,并对车辆的参数进行标定。通过对中装置对车辆进行对中定位,可确保车辆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因为其位置因停靠偏差而带来测量误差。通过轮眉检测装置对车辆的轮眉高度进行检测,进而可计算出车身的高度。通过龙门架标定装置对车辆的参数进行标定,可实现对车辆的各种仪器进行检测,如此能够确保车辆在流入市场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入市场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入市场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出厂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已经广泛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最佳的代步工具。车辆在制造完成后,必须要经过出厂前检测,车辆出厂前的检测是车辆出厂的最终环节,必须各项指标均检测合格后才能流入市场。
[0003]现有技术中,车辆在准备检测之前,要停放于检测平台指定的位置才能开始检测。然而,由于是人为停放,在停放过程中,车辆的位置会存在偏差,现有的最普遍常规的做法是在检测平台上对应于车辆的轮子位置设定标记,如凹槽来引导定位。然而,该方法需要不断调整位置,自动化水平较低,不适合用于大量车辆的检测。对于车身高度的测量,通常是通过先测量车轮轮眉的高度,然后再根据轮眉高度推算出车身的高度。在现有的技术中,采用最普遍的方式是直接通过人为手动通过量尺来测量轮眉的高度,然后再推算出车身的高度,然而通过该方法测出的数值误差较大,自动化程度及效率低下。对车辆盲区的检测、车道行驶偏离的检测及车身外形的检测等多种检测环节所需的检测设备大多安装于龙门架,检测设备在检测的过程中,其位置容易受到龙门架的限制,自动化水平较差,不能实时地调整最佳的检测位置,导致检测的效率低下及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包括:
[0005]承载平台,用于承载车辆;
[0006]对中装置,组装于所述承载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定位;
[0007]轮眉检测装置,邻近所述承载平台设置,用于对所述车辆的轮眉高度进行检测;
[0008]龙门架标定装置,邻近所述承载平台设置,用于供所述车辆穿过,并对所述车辆的参数进行标定。
[0009]可选择地,所述承载平台具有平台中心线,所述车辆具有车辆中心线。
[0010]可选择地,所述对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上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所述第一对中机构用于对所述车辆的两前轮进行对中定位,所述第二对中机构用于对所述车辆的两后轮进行对中定位。
[0011]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包括一用于同时抵推两所述前轮的第一抵推组件,所述第一抵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抵推单元;及
[0012]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包括两分别用于抵推两所述后轮的第二抵推组件,每一所述第二抵推组件均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抵推单元。
[0013]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前轮的第一平面辊组;及所述第二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后轮的第二平面辊组。
[0014]可选择地,所述轮眉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两所述前轮的两第一检测设备及用于检测两所述后轮的两第二检测设备。
[0015]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检测设备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及组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一采集装置,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包括第一相机及组装于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一光源投射单元;及
[0016]所述第二检测设备包括横向移动装置、组装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第二升降装置及组装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第二采集装置,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包括第二相机及组装于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二光源投射单元。
[0017]可选择地,所述承载平台具有驶入端和驶出端;及所述车辆的四角处分设有一角毫米波雷达。
[0018]可选择地,所述龙门架标定装置包括:
[0019]第一龙门架标定设备,组装于所述驶入端,用于对位于所述车辆后端的两所述角毫米波雷达进行标定,进而对所述车辆后端的盲区进行检测;
[0020]第二龙门架标定设备,组装于所述驶出端,用于对位于所述车辆前端的两所述角毫米波雷达进行标定,进而对所述车辆前端的盲区进行检测;
[0021]第三龙门架标定设备,组装于所述第二龙门架标定设备背对所述第一龙门架标定设备的一侧,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外形信息。
[0022]可选择地,所述承载平台的上表层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黑白板块。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承载平台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对中装置对车辆进行对中定位,可确保车辆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因为其位置因停靠偏差而带来测量误差。通过轮眉检测装置对车辆的轮眉高度进行检测,进而可计算出车身的高度。通过龙门架标定装置对车辆的参数进行标定,可实现对车辆的各种仪器进行检测,如此能够确保车辆在流入市场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00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和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组装于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一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4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和第二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图8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图1所示的第一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一检测设备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为图1所示的第二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二检测设备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5为图14所示的横向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6为图15所示的横向移动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7为图16所示的横向移动装置和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8为图1所示的第一龙门架标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9为图18所示的多普勒发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0为图19所示的位置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1为图1所示的第二龙门架标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2为图21所示的竖向调整单元和横向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3为图1所示的第三龙门架标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用于承载车辆;对中装置,组装于所述承载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定位;轮眉检测装置,邻近所述承载平台设置,用于对所述车辆的轮眉高度进行检测;龙门架标定装置,邻近所述承载平台设置,用于供所述车辆穿过,并对所述车辆的参数进行标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具有平台中心线,所述车辆具有车辆中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上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所述第一对中机构用于对所述车辆的两前轮进行对中定位,所述第二对中机构用于对所述车辆的两后轮进行对中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包括一用于同时抵推两所述前轮的第一抵推组件,所述第一抵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抵推单元;及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包括两分别用于抵推两所述后轮的第二抵推组件,每一所述第二抵推组件均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抵推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出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前轮的第一平面辊组;及所述第二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后轮的第二平面辊组。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友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