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41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装置主体包括上、下盖板和中间核心组件,上、下盖板相扣合形成盖板,在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口,上盖板中间两侧设置有风道口,所述的风道口采用回弧防涡流风道,风道边沿呈弧线型且四个侧壁均呈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服制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调服也称为冷却服,能够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降温保护,提高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度。目前常用于空调服的制冷方式或装置为气体空调服、液体空调服、相变材料冷却服。气体空调服也被称为涡流管空调服,通过不断向穿戴者的服装内由上至下或由上至下灌输空气,带动人体体表空气流动,达到降温效果,不过这种持续降温的气体空调服需要穿戴者身边随时有空气压缩机,给使用者便携上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空气压缩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3]也有一些仅便携式的制冷风扇盒,通过不断向穿戴者体内循环出风,来达到降温效果,不过这样的制冷风扇盒往往存在四个问题:(1)制冷风扇盒的风道口是短平垂直设计,进风量过小,进风角度只有风道口的垂直范围内,很难形成大的压差,进而风道口的风俗也较低;(2)盒体太大,过小出风降温效果极差;(3)风进入制冷风扇盒内风速无法增加只会越来越慢,直到消失,即风循环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为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5]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制冷装置的空调服。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装置主体包括上、下盖板和中间核心组件,上、下盖板相扣合形成盖板,在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口,上盖板中间两侧设置有风道口;装置主体的中间核心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冷、热扩散器、供电单元、半导体制冷片、和离心风扇;冷、热扩散器的出口分别对应设于盖板两端的出风口处,供电单元给半导体制冷片、离心风扇供电;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冷端分别通过导热铜管连接至热扩散器、冷扩散器,离心风扇设置于冷热扩散器之间。所述的风道口采用回弧防涡流风道,风道边沿呈弧线型且四个侧壁均呈45
°
倾斜,风道长度为上盖板长度的1/3,上盖板两侧的风道口对称开设。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扩散器、冷扩散器之间采用导热铜管连通,且所述导热铜管采用回弧型,共两条,对称设于热扩散器和冷扩散器之间,上方正对着风道口,离心风扇位于两条导热铜管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离心风扇包括离心风扇扇叶和微型电机,其中离心风扇的扇叶数量可以设置为多种,如设置为16、32、64叶三种,微型电机的转速可调,如可以设置为3200、5400、8400、14500转每分钟,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景进行选择,以达到不同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电池片组和供电接口,供电接口可以采用Mini-USB或者Type-C型的充电接口,用于利用外部N毫安级别移动电源的输入电压适配电池片组充电,所述的电池片组可以采用一体化高密度聚合物锂电池片组,用于储存及释放电量为整个装置供电,容量大,充放电平稳。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冷装置还包括温控探头,设置于盖板上用于监控外界环境温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还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离心风扇、半导体制冷片、温控探头均相连,形成反馈控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冷装置还包括蓝牙模块,蓝牙模块集成蓝牙功能的芯片,用于在控制芯片与带有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进行连接匹配,匹配成功后,移动设备也可以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装置主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提供的制冷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控制离心风扇持续出风,将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热扩散器排出,而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可在几秒钟内将温度降至很低,经导热铜管传递,结合离心风机,通过冷扩散器将冷风从冷风出口持续排出。尤其是采用本技术的双回弧防涡流风道,具有进风量大、循环性久的优点。本技术的制冷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没有使用功能任何制冷剂,不会发生制冷剂泄漏,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且该装置可以做到小体积,重量轻(比如大小可做到145mm*78mm*15mm,差不多一部手机的大小,重量约为110克),可随身携带,且制作材料皆为市场公版模块,成本不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17]图1是本技术制冷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改进风道(右)与常规风道(左)的进风量与进风角度对比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经由双回弧防涡流风道与离心风扇循环流动产生的涡流及风流向图。
[0020]图中,0热出风口,1冷出风口,2热扩散器,3冷扩散器,4是控制芯片,5是导热铜管,6是半导体制冷片,7是供电接口,8是离心风扇,9是电池片组,10是风道口,11是温控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
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0022]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装置主体包括上、下盖板和中间核心组件,上下盖板扣合为盖板,在盖板的两端设置有冷出风口0、热出风口1,上盖板两侧设置有风道口10;装置主体的中间核心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6、离心风扇8、导热铜管5、电池组片9、供电接口7、热扩散器2和冷扩散器3,此外,还可包括蓝牙模块、控制芯片4、温控探头11。冷扩散器3和热扩散器2的出口分别对应设于盖板两端的冷、热出风口处,二者对称设置,离心风扇设置于冷热扩散器进风口之间,供电单元给半导体制冷片、离心风扇供电;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冷端分别通过导热铜管5连接至热扩散器、冷扩散器。所述的风道口采用回弧防涡流风道,风道边沿呈弧线型且四个侧壁均呈45
°
倾斜,风道长度为上盖板长度的1/3,上盖板两侧的风道口对称开设。
[0023]所述的热扩散器、冷扩散器之间也可以采用导热铜管5连通,且所述导热铜管采用弧线型,共两条,对称设于热扩散器和冷扩散器之间,上方正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包括上、下盖板和中间核心组件,上、下盖板相扣合形成盖板,在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出风口(1)和热出风口(0),上盖板中间两侧设置有风道口(10);装置主体的中间核心组件包括冷扩散器(3)和热扩散器(2)、半导体制冷片(6)、离心风扇(8)、供电单元;冷扩散器(3)和热扩散器(2)的出口分别对应设于盖板两端的冷、热出风口处,二者对称设置,离心风扇设置于冷热扩散器进风口之间,供电单元给半导体制冷片、离心风扇供电;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冷端分别通过导热铜管(5)连接至热扩散器、冷扩散器,所述的风道口(10)采用回弧防涡流风道,风道边沿呈弧线型且四个侧壁均呈45
°
倾斜,风道长度为上盖板长度的1/3,上盖板两侧的风道口对称开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风道的空调服用快速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扩散器、冷扩散器之间采用导热铜管(5)连通,且所述导热铜管采用弧型,共两条,对称设于热扩散器(2)和冷扩散器(3)之间,上方正对着风道口(10),离心风扇(8)位于两条导热铜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回弧防涡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睿高卉蔡李盛孟凡胜罗奇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智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