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39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导电薄膜包括: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每一第一电极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每一第二电极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电极的方阻大于第一电极的方阻,且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只需降低基材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的方阻,通过限定具有较大方阻的第二电极平行于第二方向,使得光学效果较好,通过限定具有较小方阻的第一电极平行于第一方向,使得触控性能较好。使得触控性能较好。使得触控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导电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
,导电薄膜以其导电性良好、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0003]目前,由于双面图案化导电薄膜包括双层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电极层,能够产生较好的触控和光学效果,是触控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导电薄膜中的双层ITO电极层的方阻相同,并且均控制在70ohm/sq左右,但是上述方阻较大并不能够满足大尺寸触控模组以及触控笔的性能要求,例如方阻较大导致触控反馈速度降低,触控反馈的灵敏度较差,使得触控效果较差,而降低双面ITO电极层的方阻大大降低了光线透过率,使得光效效果较差,严重时甚至导致触控模组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光学性能较好和触控性能较好不能兼备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电薄膜、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5]一种导电薄膜,包括:
[0006]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07]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8]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阻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方阻,且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0009]上述导电薄膜,在基材相对的两面设置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形成双面图案化的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导电层中第一电极的方阻小于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二电极的方阻,只需降低基材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的方阻,就能够在满足光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得大尺寸的导电薄膜的触控性能较好,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并且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以限定具有较大方阻的第二电极的镀膜厚度以及长度较小,使得光线透过率较大,光学效果较好,以限定具有较小方阻的第一电极的镀膜厚度以及长度较大,使得触控反应速度及灵敏性较好,触控性能较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方阻为30ohm/sq-50ohm/sq。
[0011]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电极的方阻,以进一步保证触控性能较好。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方阻为60ohm/sq-80ohm/sq。
[0013]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二电极的方阻,以进一步保证光学效果较好。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具有一基点,从所述基点出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夹角为锐角。
[0015]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成夹角为锐角,以提高光学性能和触控性能。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基点出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锐角大于45
°

[0017]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成锐角大于45
°
,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触控性能。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0019]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方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制备,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45nm-75nm。
[0021]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电极的厚度,以改善第一导电层的性能参数,从而能够提高触控性能。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15nm-35nm。
[0023]上述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二电极的厚度,以改善第二导电层的性能参数,从而能够提高光学性能。
[0024]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包括如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薄膜。
[0025]上述触控模组,由于导电薄膜中在基材相对的两面设置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形成双面图案化的导电薄膜,通过限定第一导电层中第一电极的方阻小于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二电极的方阻,只需降低基材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的方阻,就能够在满足光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得大尺寸的导电薄膜的触控性能较好,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并且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以限定具有较大方阻的第二电极的镀膜厚度以及长度较小,使得光线透过率较大,光学效果较好,以限定具有较小方阻的第一电极的镀膜厚度以及长度较大,使得触控反应速度及灵敏性较好,触控性能较好。因此,具有该导电薄膜的触控模组的触控性能和光学性能较好。
[0026]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还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
[0027]上述电子设备,由于触控模组的触控性能和光学性能较好,因此,具有该触控模组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性能和光学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中导电薄膜的俯视图;
[0031]图4为图2中导电薄膜的俯视图;
[0032]图5为图1中导电薄膜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3]图6为图2中导电薄膜在BB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4]图7为图2中导电薄膜在CC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5]图8为图1中导电薄膜的仰视图;
[0036]图9为图2中导电薄膜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均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阻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方阻,且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方阻为30ohm/sq-50ohm/sq。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方阻为60ohm/sq-80ohm/sq。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具有一基点,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良朴成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