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下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24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下部构造。第一主体横梁配置在主体安装件上,并且经由作为紧固构件的外侧托架和安装用螺栓固定于主体安装件。在主体,在一对下边梁之间设置有电池和设于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作为电池辅机的冷却鼓风机。下边梁是闭合截面构造,在该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与冷却鼓风机相同的电池侧方部分容纳有作为加强构件的撑块。分容纳有作为加强构件的撑块。分容纳有作为加强构件的撑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下部构造


[0001]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车辆的下部构造。更详细而言,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框架型车辆的下部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框架型的车辆中,如图8所举例示出,在作为骨架构件的梯式框架100上搭载有主体110。
[0003]在梯式框架100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边梁(side rail)102、102。而且,在边梁102、102装配有主体110固定用的主体安装件104、104。
[0004]另一方面,在主体110设有左右一对的下边梁(rocker)112、112来作为主体110的骨架构件,该一对下边梁112、112设于车宽方向两端,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例如,参照图9和日本特开2018-193026,下边梁112均为截面帽形状的下边梁内侧件112A和下边梁外侧件112B的凸缘彼此结合而形成截面多边形状的闭合截面构造。
[0005]此外,参照图8,设有以架设于下边梁112、112之间的方式在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横梁114、116。参照图9,主体横梁114的一部分配置在主体安装件104上,主体横梁114通过安装用螺栓106等紧固构件固定于主体安装件104。
[0006]设于车宽方向两端的下边梁112、112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受到碰撞载荷。在图10中,举例示出侧面碰撞的方式中车辆侧面与设于道路旁的电线杆等杆(pole)碰撞即所谓杆侧撞时的情形。
[0007]如图10的箭头所示,在车辆侧滑而其侧面与杆130发生了碰撞时,下边梁112与杆130碰撞。此时,下边梁112所受到的碰撞载荷被传递至连接于下边梁112的作为骨架构件的主体横梁114。
[0008]当车宽方向内侧的载荷被输入至主体横梁114时,与安装用螺栓106的轴向垂直的剪切载荷被输入至安装用螺栓106。当安装用螺栓106抵抗不了该剪切载荷而断裂时,梯式框架100与主体110的紧固断开。其结果是,与梯式框架100和主体110的结合体相比,惯性质量减轻,由此惯性力减小,杆130向车厢内的进入被抑制。
[0009]再者,在杆侧撞时,根据杆的位置,有时想要比以往进一步抑制杆向车厢内的进入量。例如,在主体设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电池,而且在该电池的两旁配置有冷却鼓风机等电池辅机。电池的车宽方向尺寸越长,设于该电池的两旁的电池辅机的设置空间越受限,而且从电池辅机起到下边梁为止的间隔越窄。
[0010]在这样的布局中,当杆从车辆侧面中的电池设置空间的侧方发生碰撞时,由于从电池辅机起到下边梁为止的间隔窄,因此要求从杆侧撞时间点起尽早地使主体从梯式框架分离,从而抑制杆的主体进入量。
[0011]然而,在以往构造中,如图10所举例示出,闭合截面构造的下边梁112在杆侧撞初期发生压溃变形而一定程度地吸收碰撞载荷,因此,与之相应地剪切载荷向安装用螺栓106的输入减少,如果不等到下边梁112的压溃达到一定程度,则恐怕安装用螺栓106不会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下部构造,其能在从电池配置空间的侧方发生了杆侧撞时,抑制下边梁的压溃变形来迅速地使主体从梯式框架分离。
[001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辆的下部构造在作为骨架构件的梯式框架上搭载有主体。梯式框架具备:左右一对的边梁,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主体安装件,装配于边梁。主体具备左右一对的下边梁和第一主体横梁来作为骨架构件。下边梁设于比一对边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车宽方向两端,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第一主体横梁以架设于一对下边梁之间的方式在车宽方向延伸。第一主体横梁配置在主体安装件上,并且经由紧固构件固定于主体安装件。在主体,在一对下边梁之间设置有电池和设于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电池辅机。下边梁是闭合截面构造,在该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与电池辅机相同的电池侧方部分容纳有作为加强构件的撑块。
[0014]根据上述构成,在下边梁的电池侧方部分容纳有撑块,因此,在杆与该侧方部分发生了碰撞时,下边梁的压溃变形被抑制。在由压溃变形实现的载荷吸收被抑制的状态下,碰撞载荷从下边梁被传递至第一主体横梁,因此,在与被碰撞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产生主体与框架的相对位移,从而将第一主体横梁和主体安装件紧固的紧固构件能迅速地断裂。
[0015]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撑块的车辆前后方向长度为电池辅机的车辆前后方向长度以下。
[0016]通过将撑块的尺寸设为收纳于下边梁的电池侧方部分那样的形状,下边梁的除了该电池侧方部分以外的部分能在侧面碰撞时发生压溃变形,碰撞载荷通过该压溃变形被吸收。
[0017]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在下边梁的电池侧方部分设有撑块的定位用的基准点。
[0018]根据上述构成,能可靠地将撑块定位于下边梁的电池侧方部分。
[0019]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在主体,除了设有固定于主体安装件的第一主体横梁之外,在比该第一主体横梁靠前方还设有第二主体横梁,所述第二主体横梁以架设于一对下边梁之间的方式在车宽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电池和电池辅机被配置为与第二主体横梁相比更靠近第一主体横梁。
[0020]根据上述构成,在从下边梁的电池侧方部分发生了杆侧撞时,与第二主体横梁相比,更多的碰撞载荷被传递至第一主体横梁,其结果是,紧固于第一主体横梁的紧固构件的断裂被促进。
[0021]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辆的下部构造,能在从电池配置空间的侧方发生了杆侧撞时,抑制下边梁的压溃来迅速地使主体从梯式框架分离。
附图说明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23]图1是举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下部构造的俯视图。
[0024]图2是举例示出图1的Ⅱ-Ⅱ截面的立体图。
[0025]图3是举例示出地板面板和第一主体横梁的一部分截面的立体图。
[0026]图4是举例示出图3的Ⅳ-Ⅳ截面的背面剖视图。
[0027]图5是从下边梁去除了下边梁外侧件时的立体图。
[0028]图6是举例示出撑块与下边梁外侧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0029]图7是举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在杆侧撞时的情形的立体图。
[0030]图8是举例示出以往技术的车辆的下部构造的俯视图。
[0031]图9是举例示出以往技术的车辆的下部构造的、主体安装件周边的构造的立体图。
[0032]图10是举例示出杆侧撞时的情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下部构造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7中,车辆前后方向由标记FR所示的轴表示,车宽方向由标记RH(Right Hand:右手边)所示的轴表示,车高方向由标记UP所示的轴表示。车辆前后轴FR以车辆前方方向为正方向。车宽轴RH以车宽方向右侧为正方向。此外,车高轴UP以上方向为正方向。这三个轴互相正交。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下部构造,在作为骨架构件的梯式框架上搭载有主体,其中,所述梯式框架具备:左右一对的边梁,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主体安装件,装配于所述边梁,所述主体具备左右一对的下边梁和第一主体横梁来作为骨架构件,一对所述下边梁设于比一对所述边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车宽方向两端,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主体横梁以架设于一对所述下边梁之间的方式在车宽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主体横梁配置在所述主体安装件上,并且经由紧固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安装件,在所述主体,在一对所述下边梁之间设置有电池和设于所述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电池辅机,所述下边梁是闭合截面构造,在该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笹冈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