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传新专利>正文

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93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由螺旋进料器、流化床焚烧炉、旋风分离器、流化干化床依次相连构成。流化干化床与带三通阀控的旋风分离器返灰管相连,接收高温返料灰;流化干化床带有湿污泥造粒机、与焚烧炉相连的排气口、不同孔径的双层布风板、污泥排料口和氮气保护装置。该一体化装置利用高温返料灰的余热与粒化后湿污泥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实现污泥的快速干化。双层布风板以及干化尾气返炉的布置,能避免瞬间高温造成的热影响,并处理污染气体和细颗粒,具有余热高效利用、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适用于高灰污泥的焚烧应用。适用于高灰污泥的焚烧应用。适用于高灰污泥的焚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焚烧是污泥资源化利用中常见的处理处置技术,具有效率高、减量大、无害化强、热能再利用等优势,近年来其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污泥含水率高,在污水厂经带式或板框压滤脱水处理后含水率仍为40-80%,不能直接进焚烧炉膛,往往需要进行干化预处理。污泥干化预处理占焚烧总成本的40%,目前普遍采用低温电辅热或低温烟气循环作为热源,具有能耗高、耗时长、占地大等问题,同时大量烟气中的复杂组分也会增加干化臭气的处理难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发节能高效环保的污泥干化新技术或装备。
[0003]中国专利CN207486791U设计了一种燃烧低热值高灰分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将部分高温返料灰通过放灰管置于气固换热室,通入一次风经过布风板与返料灰进行流化换热,换热后高温气体供炉燃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实现高温灰的余热利用。
[0004]中国专利CN107311424A公开了一种湿污泥干化方法及流化床干化器。选用200~500℃的固体颗粒作为热载体对湿污泥进行流化换热,能降低污泥在高温干化时发生自燃的风险。
[0005]中国专利CN101708940A提出了一套利用气固余热利用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将焚烧后800~900℃的污泥高温返料灰部分投入与脱水污泥混合,然后用进入除尘器前的100~200℃烟气对混合物进行半干化处理,在利用返料灰和烟气余热的同时对烟气中灰尘起到捕集作用。
[0006]上述都采用了污泥高温干化的思路,与传统干化相比,有利于提高干化高效,节约干化时间,但仍存在部分不足:1)污泥干化采用的高温固体热源应为该产业链中实际存在且易得的,污泥干化后续处置常为焚烧,因焚烧温度的限制(大于850℃),返料灰温度一般限制在约800℃,直接与湿污泥混合,在湿污泥含水率低且氧气充足情况下,有自燃风险,且局部高温易造成污泥发生脱挥发分反应,损失热值;2)多采用气固换热方式,高温灰传热给气体,然后气体传热给湿污泥干化,传热效率低,余热损耗高;3)低温烟气中的灰尘产生量大,但余热量少且已燃烬,被湿污泥捕获后再进炉膛反而增加炉膛负担,重要的是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和细微颗粒物(包括污泥颗粒和返料灰)未得到有效处理;4)湿污泥未经预处理,流化难度大,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安全实现高温飞灰的高效热利用,处理干化释放的污染气体,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
[0008]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包括:
[0009]依次相连的螺旋进料器、流化床焚烧炉、旋风分离器和流化干化床;
[0010]其中流化床焚烧炉设有一次风口、布风板和二次风口;流化干化床带有湿污泥造粒机、上层布风板、下层布风板、排气口、鼓风口和污泥排料口。
[0011]进一步地,上述旋风分离器底部的返灰管带有三通调控阀,返灰管连通至流化干化床的上层布风板和下层布风板之间,根据湿污泥流量和流化干化床内温度控制高温灰返料速率。
[0012]进一步地,上述湿污泥造粒机位于流化干化床的顶部,对含水率 40~80%的污泥进行粒化处理。
[0013]进一步地,上述流化干化床内的上层布风板和下层布风板的间隔为0.5~1m,其中上层布风板孔径为1~2cm,下层布风板孔径为0.3~0.5cm,提供气固换热缓冲空间,避免瞬间高温热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0014]进一步地,上述流化干化床上端的排气口与焚烧炉相连通,其中焚烧炉的连通点位于其二次风口上端0.5~1m处,用于处理干化尾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和细颗粒固体(污泥和返料灰),同时补充二次风量。
[0015]进一步地,上述流化干化床带有温度传感器,底部风室连有氮气保护装置,正常干化时保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干化发生局部燃烧即温度升高异常时启动保护装置,鼓入氮气。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0017]本技术是在需要对污泥返料灰进行二次焚烧的基础上,采用流化的方式利用其余热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该装置体现出以下优势:1)湿污泥干化前经过造粒预处理,能增强污泥的可流化性和换热表面积,极大提高干化效率;2)同时存在气固换热和固固换热方式,在高温返料灰与污泥接触换热前提供一定的缓冲区间用于气固换热,避免在高温状态下污泥与返料灰接触发生脱挥发分和燃烧反应,降低污泥热损失,同时辅以氮气保护装置,高温干化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改善;3)干化尾气直接进入炉内进行燃烧,处理干化尾气中的污染气体和细颗粒固体(包括污泥和返料灰)的同时,补充二次风量和热量。因此,该装置具有余热利用率高、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适用于高灰污泥的焚烧应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旋进料器(1)、流化床焚烧炉(3)、旋风分离器(4)和流化干化床(6);
[0021]其中,流化床焚烧炉设有一次风口(10)、布风板(2)和二次风口(9);
[0022]其中,流化干化床顶部连接湿污泥造粒机(5);上部设置排气口(14),排气口与焚烧炉相连,且焚烧炉连通点位于焚烧炉二次风口上方0.5~1m处;下部设有上层布风板(7)和下层布风板(11),上层布风板(7)和下层布风板(11)间隔0.5~1m,上层布风板(7)和下层
布风板(11)中间连接旋风分离器底部带三通调控阀(13)的返灰管;侧边带有污泥排料口(8);底部带有鼓风口(12)和氮气保护装置(15)。
[002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4]干化污泥经螺旋进料器(1)进入流化床焚烧炉(3)进行燃烧,燃烧温度为850~950℃,其中一次风(10)从底部鼓入,经布风板(2)后使污泥颗粒进行流化燃烧,二次风(9)从焚烧炉侧边鼓入,用于补充燃烧需氧量;燃烧后烟气和飞灰随即进入相连的旋风分离器(4)进行气固分离,烟气从旋风分离器顶部进入后续的余热利用和烟气净化系统,600~800℃飞灰则从底部由返料管进入流化干化床(6)作为污泥干化热源,其中返料管配有三通调控阀(13),跟据流化干化床内湿污泥的流量和干化温度来对返料灰的速率进行调控;
[0025]污泥干化过程中,40~80%含水率的湿污泥在造粒机(5)中进行预处理后进入流化干化床(6),在底部鼓风口(12)鼓入一定量空气的作用下,保持流化状态。粒化预处理能增强污泥的可流化性和比表面积,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高温返料灰从上层布风板(7)和下层布风板(11)之间进入流化干化床,在此区间与空气进行初步换热,降低返料灰表面高温,再随气流经过上层布风板与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旋进料器(1)、流化床焚烧炉(3)、旋风分离器(4)和流化干化床(6);其中流化床焚烧炉设有一次风口(10)、布风板(2)和二次风口(9);其中流化干化床带有湿污泥造粒机(5)、上层布风板(7)、下层布风板(11)、排气口(14)、鼓风口(12)、污泥排料口(8)和氮气保护装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4)底部的返灰管带有三通调控阀(13),返灰管与流化干化床(6)的连通点位于上层布风板(7)和下层布风板(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灰污泥流化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污泥造粒机(5)位于流化干化床(6)的顶部,处理湿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新
申请(专利权)人:王传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