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炎聪专利>正文

喷雾组件及喷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67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组件及喷雾器。该喷雾组件包括:喷头支架、出液头、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弹性件。喷头支架设有空腔,按压把手时,瓶身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该空腔中。出液头固设于空腔的一端。第一密封件固设于空腔内。第二密封件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密封件与出液头之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中的一个隔断所述空腔的两端且设有出液通道。弹性件连接第二密封件并给第二密封件提供作用力,以使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配合隔断出液通道。当第二密封件远离出液头一侧受到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作用力时,第二密封件能够朝出液头移动以打开出液通道。该喷雾组件有效解决了喷雾器内的液体容易直接流出喷雾器造成液体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雾组件及喷雾器


[0001]本技术涉及喷雾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喷雾组件及喷雾器。

技术介绍

[0002]喷雾器能将液体以汽雾状的形态从喷雾器的瓶体内喷射出来,汽雾状的液体更容易均匀地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因而喷雾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0003]通常,喷雾器包括喷头支架和把手。当按压把手时,喷雾器内的液体受到压力作用进入喷头支架的空腔内,之后液体继续从空腔内经过出液头和雾化头变成汽雾状喷出。当松开把手时,液体不再受到压力作用,大部分液体将留在喷雾器内。但是有少量刚刚进入喷头支架空腔内的液体会继续向出液头方向流动,并且由于这部分液体不受压力作用,因而液体的流速较慢,经过雾化头时难以形成汽雾状态,而是直接以液态形式流出喷雾器。液体直接流出喷雾器会造成液体的浪费,并且液体会沿着喷雾器的瓶身往下滴落而污染瓶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喷雾组件及喷雾器,解决喷雾器内的液体容易直接流出喷雾器造成液体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喷雾器,该喷雾器包括瓶体和喷雾组件,喷雾组件安装于瓶体中。其中,瓶体包括瓶身以及喷头,瓶身用于盛装液体,喷头连接于瓶身一端,喷雾组件安装于喷头中。喷头上还设有把手,按压把手时,瓶身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喷雾组件,并且通过持续按压把手,液体可从喷雾组件喷出。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喷雾组件,该喷雾组件包括:喷头支架、出液头、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弹性件。喷头支架设有空腔,按压把手时,瓶身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该空腔中。出液头固设于空腔的一端。第一密封件固设于空腔内。第二密封件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密封件与出液头之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中的一个隔断所述空腔的两端且设有出液通道。弹性件连接第二密封件并给第二密封件提供作用力,以使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配合隔断出液通道。当第二密封件远离出液头一侧受到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作用力时,第二密封件能够朝出液头移动以打开出液通道。
[0007]本技术提供的喷雾组件及喷雾器的工作原理为:按压把手时,瓶身内的液体进入喷头支架的空腔内。持续按压把手,空腔内的液体不断对第二密封件施加压力,当第二密封件远离出液头一侧受到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作用力时,液体挤压第二密封件移动,从而打开出液通道,液体经过出液通道后流向出液头,最终进入雾化头形成汽雾状的液体之后喷出喷雾器。停止按压把手后,第二密封件会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从而与第一密封件配合隔断出液通道,液体不能继续从喷液头喷出。因此,有效解决了喷雾器内的液体容易直接流出喷雾器造成液体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隔断空腔的两端,具体而言,第二密封件呈圆柱形,第二密封件的外壁紧贴空腔的内壁。出液通道设于第二密封件内并贯通第二密
封件的两端,出液通道包括第一收缩通道,第一收缩通道的内径自靠近第一密封件的一端至靠近出液头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密封件包括杆部,杆部伸入出液通道内并与第一收缩通道配合以封堵出液通道。在出液通道被打开之前,液体的压力将全部作用于第二密封件上。当液体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液体推动第二密封件朝向出液头移动。在第二密封件朝向出液头移动的瞬间,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之间会短暂形成一个近似真空区域。在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能够被快速吸入真空区域并及进入出液通道,如此能够加快液体被喷出喷雾组件的速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喷雾组件的工作效率。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空腔内设有第一台阶,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一台阶与出液头之间,当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配合隔断出液通道时,第二密封件远离出液头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台阶处。设置第一台阶可以挡住第二密封件,从而有利于第二密封件保持平衡,避免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配合时发生偏心。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一体成型于喷头支架。如此,结构简单,有利于喷头支架和第一密封件的加工制造。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一端抵接于第二密封件,另一端抵接于出液头。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靠近出液头一端的端面设有装配槽,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装配槽内。通过在第二密封件靠近出液头一端的端面设置装配槽,能够使弹性件一端更加稳固地抵接于第二密封件的装配槽内。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二密封件装入空腔内,使得第一密封件的杆部插入出液通道中,再将弹性件安装于装配槽中,最后将出液头安装于空腔中,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可大大提高喷雾组件的生产效率。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更进一步地,该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结构简单,材料便宜,且容易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包括拉伸弹簧,拉伸弹簧连接于第二密封件靠近第一密封件的一端,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喷头支架,通过拉伸弹簧对第二密封件施加拉力作用,使第一密封件的杆部与第二密封件的第一收缩通道配合以封堵出液通道。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隔断空腔的两端,出液通道设于第一密封件内并贯通第一密封件的两端,出液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三主通道和第二收缩通道。第三主通道由第一密封件靠近出液头的一端向远离出液头的一端延伸,第二收缩通道连接于第三主通道远离出液头的一端,且第二收缩通道的内径自靠近第三主通道的一端向远离第三主通道的一端逐渐收缩。第二密封件可活动地设于第三主通道内,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密封件和出液头,以使第二密封件朝第二收缩通道移动并封堵第二收缩通道。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二密封件装入出液通道内,再将弹性件装入出液通道内,之后再将装有第二密封件和弹性件的第一密封件装入空腔中,最后再安装出液头。该实施例结构非常简单,安装过程也非常简便。
[00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空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连接于第一腔的一端,第一腔与第二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第一密封件的一端设有凸起部,第一密封件远离凸起部的一端设于第一腔内,第一密封件的凸起部设于第二腔内,且凸起部抵接于第二台阶处;出液头安装于第二腔内。通过在第一腔与第二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并使第一密封件通过凸起部抵接于第二台阶处,可使第一密封件在喷雾组件内的装配更加牢固。
[001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设置为球体,则第二密封件在出液通道内移动时,第二密封件与出液通道的内壁之间接触面积较小,第二密封件可以移动更加灵活,有利于减小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磨损,提高喷雾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弹性件提供较小的作用力即可使第二密封件移动,因而可使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件。而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件的灵敏度更高,可使出液通道的打开和隔断更加及时。
[001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向第二密封件提供作用力,使其快速隔断出液通道,避免液体流出喷雾组件。同时弹簧易于加工组装,有利于降低雾化组件的生产成本。更进一步地,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结构简单,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支架(11),设有空腔(12);出液头(13),固设于所述空腔(12)的一端;第一密封件(14),固设于所述空腔(12)内;第二密封件(15),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4)与所述出液头(13)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14)和所述第二密封件(15)中的一个隔断所述空腔(12)的两端且设有出液通道(16);以及弹性件(17),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15)并给所述第二密封件(15)提供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15)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4)配合隔断所述出液通道(16);当第二密封件(15)远离所述出液头(13)一侧受到的压力大于弹性件(17)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密封件(15)能够朝所述出液头(13)移动以打开所述出液通道(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5)隔断所述空腔(12)的两端,所述出液通道(16)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5)内并贯通所述第二密封件(15)的两端,所述出液通道(16)包括第一收缩通道(161),所述第一收缩通道(161)的内径自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14)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出液头(13)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密封件(14)包括杆部(141),所述杆部(141)伸入所述出液通道(16)内并与所述第一收缩通道(161)配合以封堵所述出液通道(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2)内设有第一台阶(121),所述第二密封件(15)位于所述第一台阶(121)与所述出液头(13)之间,当所述第二密封件(15)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4)配合隔断所述出液通道(16)时,所述第二密封件(15)远离所述出液头(1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121)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4)一体成型于所述喷头支架(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7)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5),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出液头(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5)靠近所述出液头(13)一端的端面设有装配槽(151),所述弹性件(17)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装配槽(151)内。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炎聪毛宇洲
申请(专利权)人:陈炎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