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希海专利>正文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83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所述构建礁底座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所述顶部钢筋框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利用贝类和藻类具有的强大的辅助能力,通过在顶部钢筋框中设置攀爬绳,便于贝类和藻类更快的繁殖,可以培育出大型海藻床,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固定桩,利用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的优点,可以更快更好的建立海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鱼群和各类海洋生物改善水域生态和搭建栖息地,同时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0001]本技术属于人工鱼礁
,具体为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现有的混凝土人工鱼礁,在长期投放实践中发现些许弊端,因混凝土含碱性,使得海洋生物短期内不宜存活,且抗海水风浪冲刷的能力不强,受赤潮的影响也大。
[0003]针对上述,我们提出一种以混凝土构件礁、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组成的混合单位礁体,便于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所述构建礁底座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所述顶部钢筋框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构建礁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构建礁底座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所述构建礁底座是尺寸为3米
×
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所述构建礁底座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相适应的孔。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桩数量为四根,均匀分布在构建礁底座的四个角的位置,所述固定桩为木质材料制成的桩体结构,所述固定桩插入构建礁底座以下部分为1米,所述固定桩高出构建礁底座以上部分为3米。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钢筋框为位于顶部钢筋框的下方,数量为两组,所述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通过钢丝与固定桩连接。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钢筋框为密目网状结构,中间分布横竖各三根的钢筋相连接,所述攀爬绳为纤维制成,悬挂在攀爬绳下,所述攀爬绳为多组密目设置。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贝类和藻类具有的强大的辅助能力,通过在顶部钢筋框中设置攀爬绳,便于贝类和藻类更快的繁殖,可以培育出大型海藻床,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固定桩,利用木桩和贝类附着体的优点,可以更快更好的建立海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鱼群和各类海洋生物改善水域生态和搭建栖息地,同时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
[0012]1、本技术中,通过将固定桩固定在构建礁底座下1米,可以利用底下流沙的不
断淤积,使得木桩在海底会越来越结实,加强了人工礁整体的牢固性,通过在构建礁底座中固定安装木质的固定桩,对海域生态无污染,同时利用构建礁底座和固定桩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
[0013]2、本技术中,通过在固定桩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部钢筋框,在顶部钢筋框中固定连接攀爬绳利用贝类和藻类强大的附着能力可以在攀爬绳以及固定桩上迅速的繁殖,培养出出大型海藻床,安装在构建礁底座上的固定桩和贝类附着攀爬绳形成的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固定桩的内侧固定安装中部钢筋框和顶部钢筋框,可以起到对固定桩的一个固定作用,同时整体的框架结构能够更好的抵御风浪。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中标记:1-构建礁底座、2-固定桩、3-中部钢筋框、4-顶部钢筋框、5-攀爬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照图1-3,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1,构建礁底座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构建礁底座1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构建礁底座1是尺寸为3米
×
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构建礁底座1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2,构建礁底座1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2相适应的孔,固定桩2数量为四根,均匀分布在构建礁底座1的四个角的位置,固定桩2为木质材料制成的桩体结构,通过在构建礁底座1中固定安装木质的固定桩2,对海域生态无污染,固定桩2插入构建礁底座1以下部分为1米,通过将固定桩2固定在构建礁底座1下1米,可以利用底下流沙的不断淤积,使得木桩在海底会越来越结实,加强了人工礁整体的牢固性,利用构建礁底座1和固定桩2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固定桩2高出构建礁底座1以上部分为3米,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中部钢筋框3为位于顶部钢筋框4的下方,数量为两组,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通过钢丝与固定桩2连接,通过在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安装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可以起到对固定桩2的一个固定作用,同时整体的框架结构能够更好的抵御风浪,
顶部钢筋框4为密目网状结构,中间分布横竖各三根的钢筋相连接,顶部钢筋框4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5,攀爬绳5为纤维制成,悬挂在攀爬绳5下,攀爬绳5为多组密目设置,通过在固定桩2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部钢筋框4,在顶部钢筋框4中固定连接攀爬绳5利用贝类和藻类强大的附着能力可以在攀爬绳5以及固定桩2上迅速的繁殖,培养出出大巨型海藻床,安装在构建礁底座1上的固定桩2和贝类附着攀爬绳5形成的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0020]工作原理: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包括构建礁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礁底座(1)四周边角内部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固定桩(2),所述固定桩(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部钢筋框(3)和顶部钢筋框(4),所述顶部钢筋框(4)中部固定连接有攀爬绳(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礁底座(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构建礁底座(1)内部为田字型结构,所述构建礁底座(1)是尺寸为3米
×
3米的框架结构,混凝土厚度25厘米,所述构建礁底座(1)四个角上开设有与固定桩(2)相适应的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桩混凝土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海侯壮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希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