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61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吊耳,所述外壳的底部四角均设有移动轮和脚杯,所述外壳的一端开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开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内部均设有消音片,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管口处连接有一级除燥装置,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与出气口相连的二级除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排放气体时产生的噪声实现多级除燥,除燥效果更佳,保护生产生活环境免受噪声的污染,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移动,便于安装维修。便于安装维修。便于安装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

技术介绍

[0002]放空消音器是针对工厂管道放空排气时产生噪音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抑制噪音产品。放空消音器是由多段不同通体及金属吸声材料组成的,利用多空扩散原理消除噪声,主要用于降低锅炉、汽轮机产生的蒸汽噪声和氧压机、氮压机、空压机排汽放空时产生的干扰噪声,防止产生的噪声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污染。
[0003]当前的放空消音器的除燥效果不佳,排气时仍产生巨大的噪声,对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干扰,并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不易移动,不便于安装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吊耳,所述外壳的底部四角均设有移动轮和脚杯,所述外壳的一端开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开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内部均设有消音片,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管口处连接有一级除燥装置,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与出气口相连的二级除燥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一级除燥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降噪筒,且降噪筒与分流管管口相连,所述降噪筒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两侧的所述隔板相互间隔排列在降噪筒的内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阻性吸声体,所述降噪筒的外壁上均布有通气孔。
[0008]优选地,所述二级除燥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的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内侧设有降噪层,所述降噪层与出气口相连,所述降噪层与通气孔相通。
[0009]优选地,所述阻性吸声体的两面均为蜂窝状。
[0010]优选地,所述隔板相互间隔排列形成曲型通道。
[0011]优选地,所述通气孔的内部为弯曲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通过设置消音片、分流管、一级除燥装置和二级除燥装置,实现多级除燥,使得除燥的效果更佳,几乎能完全去除排气时产生的噪声,保护了生产和生活环境,消除了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0014]通过设置脚杯和移动轮,使得放空消音器可以移动,使得安装维修更加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的阻性吸声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壳、2移动轮、3脚杯、4进气口、5出气口、6消音片、7吊耳、8隔音层、9降噪层、10分流管、11隔板、12阻性吸声体、13降噪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2,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设有吊耳7,外壳1的底部四角均设有移动轮2和脚杯3,外壳1的一端开有进气口4,外壳1的另一端开有出气口5,进气口4和出气口5内部均设有消音片6,消音片6是由金属板材辊压折弯成型的面板、空腔、背板组成的结构,空腔中主要添加岩棉、玻璃棉、泡沫铝吸声板等吸声体,能有效的吸收噪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与进气口4 相连通的分流管10,分流管10的管道是弯曲的,可通过消耗噪声传播的能量实现除燥的效果,分流管10的管口处连接有一级除燥装置,外壳1的内壁设有与出气口5相连的二级除燥装置。
[0021]本技术中,一级除燥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降噪筒13,且降噪筒13与分流管10管口相连,降噪筒13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11,两侧的隔板11相互间隔排列在降噪筒 13的内部,相邻两个隔板11之间设有阻性吸声体12,阻性吸声体 12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降噪筒13的外壁上均布有通气孔。
[0022]进一步的,二级除燥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上的隔音层8,隔音层8采用聚碳酸脂板,聚碳酸酯板有耐高温的良好特性,隔音层 8的内侧设有降噪层9,降噪层9采用多孔的玻璃棉,使得气体可以通过的同时,吸收噪声,降噪层9与出气口5相连,降噪层9与通气孔相通。
[0023]具体的,阻性吸声体12的两面均为蜂窝状,可以吸收气体中的噪声。
[0024]进一步的,隔板11相互间隔排列形成曲型通道,通气孔的内部为弯曲状,都可以消耗噪声传播过程中的能量,从而达到除燥的效果。
[0025]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移动轮2将放空消音器移动至工作地点,再通过脚杯3固定放空消音器,如果需要将放空消音器安装至高处,可通过起吊装置勾住吊耳7,将放空消音器移动至需要安装的地方,将排气管道连接在进气口4处,排放的气体通过进气口4进入消音器,进气口4内部的消音片6能消除气体中的一部分噪声,分流管 10使得气体分流,消耗噪声传播的能量,实现初步除燥,气体进入一级除燥装置,隔板11形成的曲型通道消耗噪声传播的能量,阻性吸声体12吸收并去除噪声,实现一级除燥,一级除燥后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二级除燥装置,在通过通气孔的过程中,弯曲的管道消耗噪声传播的能量,二级除燥
装置中的降噪层9和隔音层8对气体实现二级除燥,除燥后的气体从降噪层9流向出气口5,从而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吊耳(7),所述外壳(1)的底部四角均设有移动轮(2)和脚杯(3),所述外壳(1)的一端开有进气口(4),所述外壳(1)的另一端开有出气口(5),所述进气口(4)和出气口(5)内部均设有消音片(6),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与进气口(4)相连通的分流管(10),所述分流管(10)的管口处连接有一级除燥装置,所述外壳(1)的内壁设有与出气口(5)相连的二级除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燥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降噪筒(13),且降噪筒(13)与分流管(10)管口相连,所述降噪筒(13)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花陈爱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总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