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45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相连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进口管,上壳体顶部设有出口管,所述上壳体内部和下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设有一浮子组件,所述上壳体空腔内设有一卸荷阀装置,所述浮子组件通过油液进行滑动升将与排气卸荷阀相接触分离,实现停止排气和卸荷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子结构的设计实现全程不漏油,结构简单,不需要在加补油时专门打开设备舱,增添无谓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排气设计,排气阀的安装位置不再受到局限,直接装在飞机内部的油箱上面就行;加补油过程简单,简化很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效率明显提高。效率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飞机液压系统零部件领域,具体公开了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给飞机液压系统(油箱)首次加油,或在液压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消耗或泄漏,需要给油箱补油时,必须把油箱里的空气排出去,否则油箱里很难注满油,另外,系统运行过程中液压油里也会析出一部分空气,这些空气容易在系统中产生气蚀现象而损坏系统部件,同时还会对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初始加油或给油箱补油时,必须把油箱里的这些空气排出去,否则,液压系统中大量的空气存在还会给系统造成故障隐患和装备安全隐患。
[0003]在加/补油过程中,排气结束后,为了防止加油人员操作失误使得油箱压力过高而把油箱憋坏,还需要适时卸荷以保护油箱。
[0004]目前,液压系统(油箱)使用的排气卸荷阀,两个功能分为两个产品,排气阀要么是用美国的,价格昂贵,排气过程中还向外漏油(其设计原理,漏油是必然的),关键是还容易受到美国的制约。该排气阀在油箱压力较低时的排气过程中,是利用油膜阻断排气活门5与中壳体7之间的间隙以停止排气且阻挡油液泄漏的。这种方案的零件配合精度要求很高,加工和装配工艺难度非常大,零件合格率相当低,排气阀的制造成本要比自动排气阀高出好多倍。同时,由于油膜的阻断功能对使用过程中摩擦副的磨损过于敏感(本专利技术方案根本不受其任何影响),因此这种排气阀的寿命很短、可靠性很低,排气过程中漏油是必然的。
[0005]国产排气阀都是手动的,在加(补)油时操作很不方便,除了加油人员外,还必须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手动排气,操作者不知道油箱里的空气什么时候能排完,所以在排气过程中经常出现空气连同液压油一起排出的现象,油液会飞溅到机体或操作者身上。
[0006]所以如何客户现有技术中的漏油以及浪费人力、操作过程复杂、安装位置局限性大、容易污染装备和环境等问题,作为本申请的重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
[0008]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相连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进口管,上壳体顶部设有出口管,所述上壳体内部和下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设有一浮子组件,所述上壳体空腔内设有一卸荷阀装置,所述浮子组件通过油液进行滑动升将与排气卸荷阀装置相接触分离,实现停止排气和卸荷功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卸荷阀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卸荷阀座体,分别设在卸荷阀座体内的弹簧座和卸荷阀门座,所述卸荷阀门座设有一排气卸荷阀,在排
气卸荷阀与弹簧座之间设有一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卸荷阀上设有一环形凸起,实现与卸荷阀门座之间密封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卸荷阀门座上设有一硫化橡胶环,实现与环形凸起的密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部设有一浮子平台。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浮子平台设在进口管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腔处的进口管上设有若干排气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组件包括圆柱本体和设在圆柱本体上部的密封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卸荷阀座体之间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点:
[0019]本技术通过浮子结构的设计实现全程不漏油,结构简单,不需要在加补油时专门打开设备舱,增添无谓的工作量;本技术自动排气设计,排气阀的安装位置不再受到局限,直接装在飞机内部的油箱上面就行;加补油过程简单,简化很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此外,排气阀没有摩擦副,产品的寿命与可靠性明显提升;本技术自动卸荷,油箱和系统的安全更加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本技术剖视图。
[0022]其中:1—下壳体 101-密封圈 2—浮子组件 3—卸荷阀门座 301-硫化橡胶环 4—卸荷阀座体 5—排气卸荷阀 501-环形凸起 6—弹簧 7—弹簧座 8—上壳体 9-浮子平台,10-进口管,100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和2所示,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包括上壳体8和与上壳体8相连的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底部设有进口管10,上壳体8顶部设有出口管,所述下壳体1内部和上壳体8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设有一浮子组件2,浮子组件2包括圆柱本体和设在圆柱本体上部的密封部;所述上壳体8空腔内设有一卸荷阀装置,卸荷阀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壳体8与下壳体1之间的卸荷阀座体4,分别设在卸荷阀座体4内的弹簧座7和卸荷阀门座3,所述卸荷阀门座3设有一排气卸荷阀5,在排气卸荷阀5与弹簧座7之间设有一弹簧6;排气卸荷阀5上设有一环形凸起501,实现与卸荷阀门座5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卸荷阀门座5上设有一硫化橡胶环301,实现与环形凸起501的密封连接。下壳体1内腔底部设有一浮子平台9。所述浮子平台9设在进口管10处。所述下壳体1内腔处的进口管10上设有若干排气孔1001。浮子组件2通过油液进行滑动升将,实现停止排气和卸荷功能。
[0025]上壳体8与下壳体1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上壳体8与卸荷阀座体之间设有密封圈101进行密封。
[0026]本实施在运行过程如下:
[0027]1)排气过程:
[0028]本装置不需要人工操作,是全程自动排气。在加(补)油过程中,油箱里的空气,在油压的作用下,通过排气阀下壳体1的进气管10的管嘴、浮子组件2与下壳体1内腔之间的环形间隙、排气/卸荷阀5的内腔、弹簧座7的内孔和上壳体8的内孔,从上壳体的管嘴里排出。
[0029]在油箱里的空气排完之后,液压油进入排气阀下壳体1内腔,油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子被油液托起,当油面继续上升到规定高度时,浮子上的硫化橡胶平面与排气/卸荷阀5排气口压在一起,在液压压力和浮子浮力的作用下,关闭气路,停止排气。
[0030]当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油箱里的压力逐渐消失后,如果油箱里没有空气,则排气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如果油箱里有空气,则排气阀自动打开,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再次排气。
[0031]2)卸荷过程:
[0032]排气阀内还设置了自动卸荷功能,在排气结束之后,如果油箱压力继续上升,上升到超过规定值时,排气卸荷阀5克服弹簧6的弹力,打开(离开卸荷阀门座3的环形凸起501硫化橡胶平面)进行泄压,以保护油箱不被超过额定的压力压坏。卸荷出的油液,通过排气卸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相连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进口管,上壳体顶部设有出口管,所述上壳体内部和下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设有一浮子组件,下壳体内腔底部设有一浮子平台,所述上壳体空腔内设有一排气卸荷阀装置,所述浮子组件通过油液进行滑动升将与排气卸荷阀装置相接触分离,实现停止排气和卸荷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卸荷阀装置包括固定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卸荷阀座体、分别设在卸荷阀座体内的弹簧座和卸荷阀门座;所述卸荷阀门座设有一排气卸荷阀,在排气卸荷阀与弹簧座之间设有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液压系统无泄漏全自动排气卸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卸荷阀上设有一环形凸起,实现与卸荷阀门座之间密封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高选郑群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罗纳防务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