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620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该防沙固土林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植株层级,主植株为四年生以上青壮胡杨,在贴近每株胡杨主杆的边上还均匀栽值有8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林业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代以来,我们都知道了环境恶化这个词,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是因为我们人竭泽而渔的做法,给大自然带来了无法恢复的伤痕,而沙漠化便是其中之一。沙漠的侵蚀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危害,它每年都会以可见的速度侵蚀绿洲,假如不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那将来很有可能被沙尘掩盖。这些问题的严峻性人们都意识到了,所以现在国家也是对防沙治理沙这两件事很上心。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那无边的沙漠如何去控制它,众所周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植树造林。
[0003]我们国家的沙漠面积很大很大,但我国的治沙也是世界之最。在刚开始也确实是采用这种种树的做法。但沙漠的气候很恶劣,树木成活率很低很低,今天才种好的树苗,明天,甚至是下午就已经被黄沙掩盖,根本无法成活。我国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成立治沙集团,通过雇佣当地人来进行种树,将工资不以工时算,也不以种了多少树苗算,而是以成活了的树的数量进行发工资,这样将责任到人,通过资金保障才实现了现在我国的治沙成就。
[0004]但毫无疑问,这样是无法长治久安的,最根本、最好的方法就是靠沙吃沙,沙漠风貌特殊、沙土植株作用各异,而且现在我国在沙漠建了火车,来往方便,可以通过大力的发展了沙漠旅游业、药业等。虽然时机良好、硬件配套齐全,但最根本的问题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配套的生态种植体系,仍是以无底洞式地投钱进行防沙固土。
[0005]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层级多、生态环境多元、富肥期长、防沙效果好、固土力强、经济性好的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层级多、生态环境多元、富肥期长、防沙效果好、固土力强、经济性好的防沙固土林及其成林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该防沙固土林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植株层级,该层级为以每相邻主植株轴线间直线距离5米-7米的等边三角形为最小单元的类蜂窝排布结构,该类蜂窝排布宽度为垂直于防沙固土林设计方向五株相近主植株对应的宽度,该防沙固土林以每900-990根主植株对应面积为一个区块,所述主植株为四年生以上青壮胡杨,在贴近每株胡杨主杆的边上还均匀栽值有8根-10根沙漠紫藤,在以胡杨轴线为中心的距沙漠紫藤60cm-70cm的区域外按种植密度0.8株/m
2-1.2株/m2种植有沙冬青;第二个层级为供给层,该层设置在距地表1.5m-3m,供给层具体为每根出口均设置在距胡杨主根20cm-50cm的、进口处按5户/区块-6户/区块配套密度连接着生活区化粪池且进口处位于化粪池底部的PP-R管构建成的管网,所述化粪池与供给层的相对高度h按化粪池距本区块最远处胡杨的距离s计为h=
(0.03s)-(0.05s),每个化粪池内均投入有足量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杆菌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第三层为封闭缓释层,封闭缓释层设置在距地表4.5m-6m处的深度,封闭缓释层最体为沼气池残料、河底淤泥与硫酸盐法造纸黑液按3:6:1的质量比调配成底泥后,采用足量泡花碱中和成PH7-8的底泥层。
[0008]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的成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造林前准备

植株准备:准备四年生待移植胡杨植株900棵-990棵,沙漠紫藤扦插苗7200株-9900株,2500株-5390株两周期沙冬青幼苗;

肥料准备:准备足量以沼气池残料、河底淤泥与硫酸盐法造纸黑液按3:6:1的质量比调配成的底泥,准备足量溶质质量分数8%-10%的泡花碱水溶液;

辅材准备:准备足量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菌剂;

配套准备:准备配套5户-6户的化粪池、准备足量PP-R管;2)植林

采用机械装置将防沙固土林设计区域对应位置的松软沙土层挖出宽18m-24m、深4.6m-6.1m、长900m-1393m的沟槽;

将阶段1)步骤

准备的底泥铺涂在步骤

挖出沟槽的底部,铺涂厚度8cm-10cm,然后向底部喷洒阶段1)步骤

准备的泡花碱水溶液,喷洒至铺涂层PH7-8;

将步骤

挖出的松软沙土层部分回填至填埋后高度距原地表3m-3.5m,并按每相邻主植株轴线间直线距离5米-7米的等边三角形为最小单元的类蜂窝排布结构移植阶段1)步骤

准备的待移植胡杨植株;

采用阶段1)步骤

准备的PP-R管架设管网,PP-R管网的每个出口都设置在距步骤

已移植胡杨主根20cm-50cm的位置,然后以最远端的出口位置为最低位置,按3%-5%的斜度向远处上仰铺设,在铺设线对应的合适高地设置化粪池,将所有网管的进口处汇聚在化粪池底部,然后在化粪池底部铺设20cm-30cm阶段1)步骤

准备的底泥,然后在底泥中泥入足量阶段1)步骤

准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菌剂;

将剩余步骤

挖出的松软沙土层全部回填,然后在每根胡杨主杆周围扦插8根-10根阶段1)步骤

准备的沙漠紫藤扦插苗,在距沙漠紫藤60cm-70cm的区域外按种植密度0.8株/m
2-1.2株/m2移植阶段1)步骤

准备的两周期沙冬青幼苗;3)成林期

在阶段2)完成后的时候按20mm-25mm降雨量对应体积施液,液内含有1%的尿液;

在步骤

完成后以每5-7天施加4mm-5mm降雨量对应体积浇水,持续6周-8周;

配套化粪池保持对应户数的生活废水、废料,实有户数不齐时人为补充氮肥;

维持步骤

状态不变14月-18月后正式成林。
[0009]与现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能实现的核心有三个,一是植株组成均是耐旱根强的植物且三种不同种植层高的植株其主要营养需求是很相近的(胡杨、沙漠紫藤、沙冬青都是主缺氮肥),正好与人畜活动废料的主要产出;二是在初始就构筑了营养与水份的双重缓释层,众所周知,哪怕是在沙漠边缘,地表3-5米以下也是湿润有水的,但由于沙土透气性好,因而水位波动大且营养质保留困难,本专利技术通过构筑半固态的富含多种植物所需营养素的底层不断缓释出微量的营养元素和水,保障长
效供应;三是具有自抗病和改良特性,胡杨根自带驱虫特性;沙冬青,其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根部具有根瘤,改良土壤用于供给其它配套植物;沙漠紫藤,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其特征在于:该防沙固土林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植株层级,该层级为以每相邻主植株轴线间直线距离5米-7米的等边三角形为最小单元的类蜂窝排布结构,该类蜂窝排布宽度为垂直于防沙固土林设计方向五株相近主植株对应的宽度,该防沙固土林以每900-990根主植株对应面积为一个区块,所述主植株为四年生以上青壮胡杨,在贴近每株胡杨主杆的边上还均匀栽值有8根-10根沙漠紫藤,在以胡杨轴线为中心的距沙漠紫藤60cm-70cm的区域外按种植密度0.8株/m
2-1.2株/m2种植有沙冬青;第二个层级为供给层,该层设置在距地表1.5m-3m,供给层具体为每根出口均设置在距胡杨主根20cm-50cm的、进口处按5户/区块-6户/区块配套密度连接着生活区化粪池且进口处位于化粪池底部的PP-R管构建成的管网,所述化粪池与供给层的相对高度h按化粪池距本区块最远处胡杨的距离s计为h=(0.03s)-(0.05s),每个化粪池内均投入有足量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杆菌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第三层为封闭缓释层,封闭缓释层设置在距地表4.5m-6m处的深度,封闭缓释层最体为沼气池残料、河底淤泥与硫酸盐法造纸黑液按3:6:1的质量比调配成底泥后,采用足量泡花碱中和成PH7-8的底泥层。2.一种用于靠近沙漠侧的生态林业防沙固土林的成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造林前准备

植株准备:准备四年生待移植胡杨植株900棵-990棵,沙漠紫藤扦插苗7200株-9900株,2500株-5390株两周期沙冬青幼苗;

肥料准备:准备足量以沼气池残料、河底淤泥与硫酸盐法造纸黑液按3:6:1的质量比调配成的底泥,准备足量溶质质量分数8%-10%的泡花碱水溶液;

辅材准备:准备足量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菌剂;

配套准备:准备配套5户-6户的化粪池、准备足量PP-R管;2)植林

采用机械装置将防沙固土林设计区域对应位置的松软沙土层挖出宽18m-24m、深4.6m-6.1m、长900m-1393m的沟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