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用脑室置管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604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用脑室置管及其构建方法,所述脑室置管由外管、内芯和内针组成,外管一端套接由粘结头,粘结头远离外管的一端为空心连接杆,空心连接杆远离外管的一端开有轴向滑槽,轴向滑槽的尾端切向设置有横向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动物模型中最关键的脑室置管结构,减小置管体积的同时,改善了置管的稳定性,降低了操作难度,相较于现有置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脑室置管可以对外管的长度根据不同批次大鼠的体型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插入深度准确,提高了实验精度和大鼠成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大鼠模型可以有效地研究MT于PHN的疼痛方面的影响,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大鼠模型效果显著。著。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用脑室置管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模型构建
,具体是涉及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用脑室置管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物模型是指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可模拟人类疾病或异常功能状态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0003]HSV-1和VZV是诱发痛觉超敏的常用方法,来揭示发病、持续时间和病变程度的应答差异性。接种VZV后,痛觉超敏的幅度是基线的30-40%,接种HSV-1后的痛觉超敏幅度是基线的80%,在接种两种病毒动物中的相关行为表现也有显著差异。由于病毒感染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HSV-1能够引起皮肤损伤和后肢麻痹,而在感染VZV的动物中没有出现病变或瘫痪的现象。故本专利技术选择HSV-1来诱导PHN症状,模拟了可观测的人类PHN患者的疼痛反应。
[0004]现有的用于研究PHN的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为了节省成本,所用脑室置管大部分为自制,或者购买于瑞沃德公司,这种置管体积对于大鼠手术而言过大且不方便操作,因此,大鼠术后的成活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大鼠模型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究PHN的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清楚地发现“MT在缓解PHN的疼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侧脑室注射纳洛酮、4P-PDOT和L-精氨酸能够消除MT的镇痛作用,表明阿片受体、褪黑素受体和NO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参与MT的镇痛作用”这一现象,表明本专利技术构建的大鼠模型效果显著,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脑室置管的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脑室置管,包括由外管、内芯和内针组成的脑室置管;所述外管一端套接由粘结头,所述粘结头远离外管的一端为空心连接杆,所述空心连接杆远离外管的一端开有轴向滑槽,所述轴向滑槽的尾端切向设置有横向滑槽;所述粘结头靠近外管的一端为三瓣螺栓,所述三瓣螺栓上套有螺帽。
[0008]所述三瓣螺栓沿空心连接杆至外管方向自然翘起,外径逐渐增大。当螺帽逐渐拧紧时,三瓣螺栓会被迫收紧,从而能够对置管进行位置固定。因此,相较于现有置管,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脑室置管可以对外管的长度根据不同批次大鼠的体型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插入深度准确,提高了实验精度和大鼠成活率。
[0009]所述三瓣螺栓的三个分瓣底端均设置有粘结板,所述粘结板表面设置有漏孔,底面设置有阳纹。粘结板可增大脑室置管与大鼠颅骨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强生物胶水对二者的粘结力。且粘结板上的漏孔能够方便生物胶水漏下,而无需改变已经定好位置的外管。相较于现有的脑室置管而言,更方便操作人员对置管进行固定,这种步骤上的优化能够大大提升手术后大鼠的成活率。
[0010]所述内芯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靠近内芯端侧壁设置有卡翅。通过卡翅结构能够方便地对内芯和外管进行连接、断开操作。这种结构相较于现有的螺帽结构而言,体积更小,术后置管更不容易被大鼠的活动影响,避免了置管偏移甚至脱落的风险。
[0011]所述内针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靠近内针端侧壁设置有卡翅,远离内针端连接有导管。通过卡翅结构能够方便地对内芯和外管进行连接、断开操作。
[0012]所述内芯和内针的外径相同,且均小于外管的内径。
[001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外管与30G针管内外径参数相同,导管与PE10导管的参数相同。
[0014]二、动物模型的构建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脑室置管构建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将预处理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治疗组;
[0017]S11、将所述步骤S1中非治疗组大鼠分为:A实验组:摘除松果体后接种HSV-1;A1对照组:作假手术处理后接种HSV-1;A2对照组:作假手术处理后接种热灭活HSV-1;A3对照组:摘除松果体后接种热灭活HSV-1;
[0018]S2、对治疗组大鼠实施与所述步骤S11中实验组大鼠相同的手术处理;
[0019]S3、对经过步骤S2手术处理后的大鼠使用所述脑室置管进行脑室置管手术;
[0020]S4、对经过步骤S3手术处理7天后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大鼠的预处理流程为:3月龄、体重在190~210g之间的Wistar大鼠,在22℃、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提供饲料和饮水;大鼠光照设备为40瓦日光色荧光灯,光照黑暗周期比为12h:12h。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中,HSV-1或灭活的HSV-1的具体接种方式为:用针头划开大鼠前肢胫骨外皮,将20μL滴度为1
×
108PFU/mL的HSV-1悬浮液涂抹在局部皮肤上,对后肢不接种。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中,大鼠松果体切摘除的具体方式为:用2%戊巴比妥钠(剂量为40mg/kg)注射大鼠腹腔,3~5分钟后大鼠进入麻醉状态,用立体定向仪固定大鼠头部,以人字缝尖为中心,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使用微型磨钻打开颅盖,暴露上矢状窦和横窦交界的y形状接头,用细钳去除松果体,清除骨头碎片后缝合皮肤。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进行脑室置管手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5]S31、脑室置管在术前用10%溴苄烷铵浸泡24h,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次;
[0026]S32、大鼠术前12h禁食,使用剂量为40mg/kg的2%戊巴比妥对大鼠腹腔进行注射麻醉;
[0027]S33、大鼠固定,术区消毒后,头皮正中切口,清楚暴露前囟;
[0028]S34、根据George Paxinos大鼠脑定位图定位脑区,插入脑室置管的;确认脑脊液外流后,封闭所述脑室置管,并使用生物胶水固定;
[0029]S35、缝合大鼠手术创面并涂抹红霉素软膏。
[00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进行药物干预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0031]B正常组;
[0032]B1腹腔注射PHN+x MT组,x表示注射量:
[0033]B11:PHN+30mg/kg MT、B12:PHN+60mg/kg MT、B13:PHN+120mg/kg MT、B14:PHN;
[0034]B2侧脑室注射PHN+x MT组,x表示注射量:
[0035]B21:PHN+0.25mg/kg MT、B22:PHN+0.5mg/kg MT、B23:PHN+1.0mg/kg MT、B24:PHN;
[0036]B3:侧脑室注射10μg X+120mg/kg MT组,X表示注射药物种类:
[0037]B31:10μg纳洛酮+120mg/kg MT、B32:10μg 4P-PDOT+120mg/kg MT、B33:80μg L精氨酸+120mg/kg MT、B34:120mg/kg MT。
[0038]进一步地,所述B31组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在大鼠侧脑室注射纳洛酮、4P-PDOT或L-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构建用脑室置管,由外管(11)、内芯(12)和内针(1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一端套接由粘结头(111),所述粘结头(111)远离外管(11)的一端为空心连接杆(1111),所述空心连接杆(1111)远离外管(11)的一端开有轴向滑槽(11112),所述轴向滑槽(11112)的尾端切向设置有横向滑槽(11113);所述粘结头(111)靠近外管(11)的一端为三瓣螺栓(1112),所述三瓣螺栓(1112)上套有螺帽(112);所述三瓣螺栓(1112)沿空心连接杆(1111)至外管(11)方向自然翘起,外径逐渐增大;所述三瓣螺栓(1112)的三个分瓣底端均设置有粘结板(1113),所述粘结板(1113)表面设置有漏孔(11131),底面设置有阳纹;所述内芯(12)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21);所述第一连接头(121)靠近内芯(12)端侧壁设置有卡翅(122);所述内针(13)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131);所述第二连接头(131)靠近内针(13)端侧壁设置有卡翅(122),远离内针(13)端连接有导管(132);所述内芯(12)和内针(13)的外径相同,且均小于外管(11)的内径。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置管构建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处理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治疗组;S11、将所述步骤S1中非治疗组大鼠分为:A实验组:摘除松果体后接种HSV-1;A1对照组:作假手术处理后接种HSV-1;A2对照组:作假手术处理后接种热灭活HSV-1;A3对照组:摘除松果体后接种热灭活HSV-1;S2、对治疗组大鼠实施与所述步骤S11中实验组大鼠相同的手术处理;S3、对经过步骤S2手术处理后的大鼠使用所述脑室置管(1)进行脑室置管手术;S4、对经过步骤S3手术处理7天后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大鼠的预处理流程为:3月龄、体重在190~210g之间的Wistar大鼠,在22℃、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提供饲料和饮水;大鼠光照设备为40瓦日光色荧光灯,光照黑暗周期比为12h:12h。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HSV-1或灭活的HSV-1的具体接种方式为:用针头划开大鼠前肢胫骨外皮,将20μL滴度为1
×
108PFU/mL的HSV-1悬浮液涂抹在局部皮肤上,对后肢不接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PHN松果体切除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大鼠松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瑛洁张湘燕陈辉罗新华潘润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