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575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是以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RH真空处理—厚板坯连铸的冶金工艺流程为基础,冶炼生产45号钢特厚板坯,再通过轧制,生产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材料
,特别是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45号钢属于中碳含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是应用最广泛的优质结构钢之一。45钢它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加工性良好,采用调质处理可获得很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较高强度运动零件制造,如空压机、泵的活塞、蒸汽涡轮机的叶轮等,重型及通用机械制造,如轧制轴、连杆、蜗杆、齿条、齿轮、销子等。而45号钢特厚板(50mm~100mm)主要用于模具加工行业,重型机械领域,属于该品种钢种规格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品种,其生产过程的控制性环节在于特厚板坯内外部质量合格率问题,即冶金质量问题,这对成品钢板的内外部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0003]目前45号钢特厚板在生产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以鄂钢炼钢厂为例):铁水预脱硫—BOF(复吹转炉)—LF(炉外精炼)—RH(真空处理)—CC(300mm厚板坯连铸)冶金工艺流程为基础,冶炼生产45号钢特厚板坯,之后通过4300mm单机架轧机轧制,生产50mm~100mm厚度以上的特厚板。其冶金过程中长期存在以下问题:
[0004](1)钢种C含量高(0.44~0.48%),连铸过程裂纹敏感性强,极易发生边角部裂纹,一般边部裂纹、碎边等缺陷发生率高于2%;
[0005](2)钢液在连铸环节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板坯断面大,中心偏析严重,铸坯中心偏低一般劣于B1.0级,相应地,轧后钢板易发生中心裂纹;
[0006](3)需要探伤的特厚板,因中心偏析带微裂纹造成的探伤不合比例超过5%;
[0007](4)总体成材率小于90%;
[0008](5)在原有成分体系基础上,通过冶金工艺,特别是连铸工艺的优化,并不能有效解决边角部裂纹、严重的中心偏析和成品探伤不合情况。
[0009]随着钢铁生产技术向优质、高效、绿色化方向发展,微合金元素在钢铁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钛是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Ti微合金化的低成本以及所产生的优异性能日益显现,带来了钛微合金化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研发在45号钢特厚板生产中进行Ti微合金化,以期改善厚板坯内外部质量,提高成品特厚板的内外部质量和探伤合格率,成为近年来45号钢特厚板的研发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45号钢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冶炼方法不能解决钢材在连铸过程中裂纹敏感性强,极易发生边角部裂纹,且钢材板坯断面大,中心偏析严重,轧后钢板易发生中心裂纹,钢材成材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2](1)装炉:采用130t顶底复吹转炉,在转炉中按常规方法加入铁水120~130t,废钢比15~20%,铁水兑入转炉前温度≥1320℃,铁水中硫的质量百分比含量≤15ppm,铁水中磷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9%~0.13%;
[0013](2)双渣冶炼:第一渣冶炼枪位1.8m,供氧量占总供氧量的30~35%,第一渣时间270~300s,结束温度1380~1430℃,炉渣二元碱度1.8~2.5;第二渣冶炼枪位1.6m,供氧总时间900~960s,控制终渣二元碱度为≥3.6,转炉终点碳含量0.08~0.12%,钢液氧含量≤300ppm,冶炼终点温度1620~1640℃,脱磷率≥93%,即终点磷含量0.004~0.008%,达到超低磷钢液范围;全程底吹维持在0.03~0.05Nm3/min
·
t的水平,严禁点吹,避免冶炼终点异常增碳,减少钢水的二次污染;
[0014](3)出钢:出钢前向钢水罐底部置入1.2~1.5t的活性石灰,以保持炉渣碱度,防止回磷;出钢过程中加入硅锰合金进行脱氧和合金化,同时加入适量增碳剂完成增碳,利用滑板机构挡渣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后钢水罐内渣厚≤50mm;
[0015](4)Ar站处理:保持底吹0.03~0.05Nm3/t
·
min的流量搅拌罐内钢水,6min以内结束处理,将钢水吊运至LF工位进行精炼处理;
[0016](5)LF精炼:钢水到达LF精炼工位的钢液温度≥1550℃,以缩短升温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开始阶段快速加入铝线、铝粒对钢液和炉渣深脱氧,以6min升温+6min循环脱硫的节奏进行循环处理,在3个总循环、40min内完成全部操作,以减少处理过程中钢液的增[N]量,处理结束温度1570~1590℃,钢液中[S]≤80ppm,[N]≤40ppm,其它成分均达到目标要求,钢液吊往RH工序;
[0017](6)RH真空处理:抽气开始以后,3min真空室达到极限真空度,在极限真空度条件下,RH循环流量为95~100t/min,在钢液量140~150t的情况下,1.5min之内,全部钢液完成一次循环,循环处理6min以上,即全部钢液完成4次循环,之后加入钛铁进行Ti的微合金化,使钢液Ti含量达到0.025~0.035%,再进行5min以上的循环,RH处理过程结束,钢液[N]≤35ppm,温度1540~1560℃;
[0018](7)连铸:实施连铸全保护浇注,使全程增[N]≤3ppm;为了控制TiN的快速长大,连铸过程采用0.8~1.0m/min的拉速、0.9~1.0L/kg的二冷强度及凝固末端压下量≥8mm的轻压下处理方式,延缓和减少TiN的析出,使TiN析出后快速被凝固的钢液固定,有效减少夹杂物的长大时间,减小其析出尺寸,减轻偏析,减少大尺寸TiN的数量。在此过程中,较大的拉速可以使钢液流动速度增大,凝固前沿TiN析出动力学条件变差,稳定性降低,可延缓和减少TiN的析出,适当高的二次冷却强度,则可以使TiN析出后快速被凝固的钢液固定,有效减少夹杂物的长大时间,减小其析出尺寸,而凝固末端轻压下则可以使已经析出的TiN减少在铸坯液芯的聚集,从而减轻偏析,进一步减少大尺寸TiN的数量。
[0019]本专利技术连铸结束的铸坯厚度为300mm,钢材在连铸结束后,采用4300mm的单机架轧机进行轧制,轧制工艺无特殊要求,轧制后的钢材厚度为50~100mm。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连铸结束后,铸坯中含有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C:0.42~0.46%,Si:0.22~0.30%,Mn:0.20~0.40%,P≤0.015%,S≤0.010%,Als:0.020~0.035%,As≤0.04%,Ti:0.020~0.040%。
[002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连铸结束后,铸坯中含有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C:0.44%,Si:0.25%,Mn:0.30%,P≤0.010%,S≤
0.005%,Als:0.025%,As≤0.04%,Ti:0.030%。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结合45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微合金化45号钢特厚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装炉:采用130t顶底复吹转炉,在转炉中按常规方法加入铁水120~130t,废钢比15~20%,铁水兑入转炉前温度≥1320℃,铁水中硫的质量百分比含量≤15ppm,铁水中磷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9%~0.13%;(2)双渣冶炼:第一渣冶炼枪位1.8m,供氧量占总供氧量的30~35%,第一渣时间270~300s,结束温度1380~1430℃,炉渣二元碱度1.8~2.5;第二渣冶炼枪位1.6m,供氧总时间900~960s,控制终渣二元碱度为≥3.6,转炉终点碳含量0.08~0.12%,钢液氧含量≤300ppm,冶炼终点温度1620~1640℃,脱磷率≥93%,即终点磷含量0.004~0.008%,达到超低磷钢液范围;全程底吹维持在0.03~0.05Nm3/min
·
t的水平,严禁点吹;(3)出钢:出钢前向钢水罐底部置入1.2~1.5t的活性石灰,以保持炉渣碱度,防止回磷;出钢过程中加入硅锰合金进行脱氧和合金化,同时加入适量增碳剂完成增碳,利用滑板机构挡渣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后钢水罐内渣厚≤50mm;(4)Ar站处理:保持底吹0.03~0.05Nm3/t
·
min的流量搅拌罐内钢水,6min以内结束处理,将钢水吊运至LF工位进行精炼处理;(5)LF精炼:钢水到达LF精炼工位的钢液温度≥1550℃,开始阶段快速加入铝线、铝粒对钢液和炉渣深脱氧,以6min升温+6min循环脱硫的节奏进行循环处理,在3个总循环、40min内完成全部操作,以减少处理过程中钢液的增[N]量,处理结束温度1570~1590℃,钢液中[S]≤80ppm,[N]≤40ppm,其它成分均达到目标要求,钢液吊往RH工序;(6)RH真空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治争黄道昌夏金魁张欢卜勇黄坤利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