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39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件打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移料单元、打标单元及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相机组件用于对光源组件照射后的标示件拍摄影像,控制单元分析处理相机组件拍摄的影像实现对标示件的自动检测;光源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固定架、相对固定架转动设置的第一载件、相对第一载件转动设置的第二载件、相对第二载件转动设置的发光件;借助两个载件的转动实现发光件相对物件的标示件的大距离调节,借助物件的标示件实现发光件的小距离调节,提升检测良率;移料单元自动供料,打标单元自动打标,提升打标效率。打标效率。打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物件打标检测
,尤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3]在物料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物料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例如,常常需要在物料上进行打标处理,现有技术中物料的打标构造设计不合理,打标效率低下。此外,当物料完成打标之后,现有技术中主要借助作业人员目测的方式对打标后的物料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良率较低。再有,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检测仪器对打标后的物料进行检测的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中检测仪器的光源设计不合理,常常导致打标后的物料影像模糊不清而发生检测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借助两个载件的转动实现发光件相对物件的标示件的大距离调节,借助物件的标示件实现发光件的小距离调节,提升检测良率;移料单元自动供料,打标单元自动打标,提升打标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移料单元、打标单元及检测单元,分别与移料单元、打标单元、检测单元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调控移料单元的运行参数、打标单元的运行参数、检测单元的运行参数,移料单元用于将物件自动移送至打标单元,打标单元在移料单元移送的物件上自动打标形成标示件,检测单元自动检测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检测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相机组件用于对光源组件照射后的标示件拍摄影像,控制单元分析处理相机组件拍摄的影像实现对标示件的自动检测;光源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固定架、相对固定架转动设置的第一载件、相对第一载件转动设置的第二载件、相对第二载件转动设置的发光件,第一载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载件的转动轴线交叉设置。
[0006]其中,打标单元包括用于对物件进行激光打标的激光头,机台设有清理件,清理件设有用于抵触物件的标示件的多个软毛体,移料单元驱动打标单元打标后的物件经由清理件移送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清理件清理后的物件的标示件。
[0007]其中,机台设有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电磁铁,电磁铁设有定位孔,清理件配置有导磁体及用于插入定位孔内的定位柱,电磁铁用于吸住导磁体;机台设有分别位于清理件两侧的两个吸嘴,吸嘴用于连通抽气设备,吸嘴具有直条吸孔,直条吸孔位于物件的标示件的上方,直条吸孔遮盖物件的标示件,直条吸孔用于吸走物件的标示件处的杂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清理件及两个吸嘴清理后的物件的标示件。
[0008]其中,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架并用于驱动第一载件转动的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一载件并用于驱动第二载件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一载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载件的转动轴线垂直设置。
[0009]其中,发光件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二载件的条形外壳、设置于条形外壳的发光条;条形外壳设有导向柱,第二载件设有弧形孔,导向柱活动容设在弧形孔内,弧形孔围绕条形外壳与第二载件之间的转动轴线设置,弧形孔彼此远离的两端的内端面分别用于挡止抵触导向柱。
[0010]其中,条形外壳包括本体部、设置于本体部外侧的多个散热肋板,散热肋板平行本体部的中心轴线,多个散热肋板围绕本体部的中心轴线设置,相邻两个散热肋板之间形成散热槽;本体部具有用于容设发光条的长方体孔。
[0011]其中,相机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机台上的固定板、用于驱动固定板转动的第三电机、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多个工业相机,工业相机位于物件的标示件的上方,工业相机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固定板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工业相机围绕固定板的转动轴线呈环形阵列,多个工业相机的焦距不相同。
[0012]其中,还包括棘轮、弧形锁条及第一弹簧件,棘轮包括设置于固定板的轮体、设置于轮体外侧的多个弧形棘齿,多个弧形棘齿围绕固定板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弧形锁条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机台,第一弹簧件的两端分别容设在机台的盲孔内及弧形锁条的盲孔内,第一弹簧件驱动弧形锁条抵触在弧形棘齿上。
[0013]其中,移料单元包括两个送料组件、位于两个送料组件之间的两个滚料组件,送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台的第一支架、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的料轴、套设在料轴外侧的料盘、用于驱动料轴带动料盘转动的第四电机,物件卷绕绕设在料盘的外侧上形成料卷,两个送料组件的料盘分别放料、收料;滚料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机台的两个料辊、分别套设在两个料辊外侧的两个弹性套,两个料辊的弹性套夹持物件,两个滚料组件之间的物件平行水平面;打标单元、检测单元均位于两个滚料组件之间。
[0014]其中,料轴包括空心轴、沿空心轴的径向方向滑动并围绕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的多个摩擦条、用于驱动多个摩擦条彼此靠近的第二弹簧件、沿空心轴的轴向方向螺接的中心杆、设置于中心杆的圆锥套,摩擦条的一端突伸出空心轴并形成用于抵触料盘的摩擦部,摩擦条的另一端突伸入空心轴内并形成抵触在圆锥套的圆锥外表面的倾斜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移料单元将物件自动移送至打标单元,打标单元在移料单元移送的物件上自动打标形成标示件,检测单元自动检测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相机组件用于对光源组件照射后的标示件拍摄影像,控制单元分析处理相机组件拍摄的影像实现对标示件的自动检测;借助两个载件的转动实现发光件相对物件的标示件的大距离调节,借助物件的标示件实现发光件的小距离调节,提升检测良率;移料单元自动供料,打标单元自动打标,提升打标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及清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条形外壳及发光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相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棘轮、弧形锁条、第一弹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料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包括:1—机台
ꢀꢀꢀꢀꢀꢀꢀꢀꢀꢀꢀꢀꢀꢀꢀ
2—移料单元
ꢀꢀꢀꢀꢀꢀꢀꢀꢀꢀꢀ
3—打标单元4—检测单元
ꢀꢀꢀꢀꢀꢀꢀꢀꢀꢀꢀ
5—触控显示屏
ꢀꢀꢀꢀꢀꢀꢀꢀꢀ
6—相机组件7—光源组件
ꢀꢀꢀꢀꢀꢀꢀꢀꢀꢀꢀ
8—固定架
ꢀꢀꢀꢀꢀꢀꢀꢀꢀꢀꢀꢀꢀ
9—第一载件11—第二载件
ꢀꢀꢀꢀꢀꢀꢀꢀꢀꢀ
12—清理件
ꢀꢀꢀꢀꢀꢀꢀꢀꢀꢀꢀꢀ
13—软毛体14—条形外壳
ꢀꢀꢀꢀꢀꢀꢀꢀꢀꢀ
15—发光条
ꢀꢀꢀꢀꢀꢀꢀꢀꢀꢀꢀꢀ
16—导向柱17—弧形孔
ꢀꢀꢀꢀꢀꢀꢀꢀꢀꢀꢀꢀ
18—本体部
ꢀꢀꢀꢀꢀꢀꢀꢀꢀꢀꢀꢀ
19—散热肋板21—抽风单元
ꢀꢀꢀꢀꢀꢀꢀꢀꢀꢀ
22—突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移料单元、打标单元及检测单元,分别与移料单元、打标单元、检测单元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调控移料单元的运行参数、打标单元的运行参数、检测单元的运行参数,移料单元用于将物件自动移送至打标单元,打标单元在移料单元移送的物件上自动打标形成标示件,检测单元自动检测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打标单元打标处理后的标示件,相机组件用于对光源组件照射后的标示件拍摄影像,控制单元分析处理相机组件拍摄的影像实现对标示件的自动检测;光源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固定架、相对固定架转动设置的第一载件、相对第一载件转动设置的第二载件、相对第二载件转动设置的发光件,第一载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载件的转动轴线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打标单元包括用于对物件进行激光打标的激光头,机台设有清理件,清理件设有用于抵触物件的标示件的多个软毛体,移料单元驱动打标单元打标后的物件经由清理件移送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清理件清理后的物件的标示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机台设有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电磁铁,电磁铁设有定位孔,清理件配置有导磁体及用于插入定位孔内的定位柱,电磁铁用于吸住导磁体;机台设有分别位于清理件两侧的两个吸嘴,吸嘴用于连通抽气设备,吸嘴具有直条吸孔,直条吸孔位于物件的标示件的上方,直条吸孔遮盖物件的标示件,直条吸孔用于吸走物件的标示件处的杂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清理件及两个吸嘴清理后的物件的标示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架并用于驱动第一载件转动的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一载件并用于驱动第二载件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一载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载件的转动轴线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打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发光件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二载件的条形外壳、设置于条形外壳的发光条;条形外壳设有导向柱,第二载件设有弧形孔,导向柱活动容设在弧形孔内,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书陈晓升吴雄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动力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