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6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包括具有供电插口的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及具有可插装动力电池包的若干个腔体;动力电池包呈长方体状,于动力电池包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对应于正极柱和负极柱,于各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负极端和正极端;于动力电池包上设有继电器及与继电器连接的供能装置,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设于正极柱和负极柱所在的侧面上,因动力电池包插装于腔体内,常开触点可闭合,而构成正极柱与负极端的连通,及负极柱与正极端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便于动力电池包的快换,同时可保证电性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研究方向,所谓换电,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者集中充电、物流调配、换电服务于一体。目前,现有的快换式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包连接结构为机械锁紧结构,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拆装才能完成快换动力电池包的安装,此方式存在动力电池包不便于拆装且劳动强度大,导致换电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以可便于动力电池包的灵活更换及连接可靠。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包括:具有供电插口的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且于所述壳体本体上构造有可插装动力电池包的若干个腔体;所述动力电池包呈长方体状,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对应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于各所述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负极端和正极端;
[0006]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继电器及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的供能装置,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设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所在的侧面上,因所述动力电池包插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常开触点可闭合,而构成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端的连通,及所述负极柱与所述正极端的连通。
[0007]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继电器及所述供能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供能装置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输入接线端连接。
[0008]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槽的敞口处设有可开启的封盖。
[0009]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提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本体呈框架式结构,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均呈外凸的柱状。
[0012]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设有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侧面上构造有导向凹槽,所述常开触点设于所述导向凹槽的根部。
[0013]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导向凹槽,于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导向凸柱,因所述动力电
池包插装于所述壳体本体,所述导向凸柱沿所述导向凹槽滑动,且所述导向凸柱的上表面顶紧所述常开触点,而构成所述常开触点的闭合。
[0014]进一步的,于所述导向凹槽的根部设有容纳槽,于所述容纳槽的根部设有所述继电器输出回路的抵接端,于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之间设有弹性件,因所述常开触点沿所述容纳槽的移动,所述弹性件压缩变形而可构成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的连接;并因所述弹性件的复位而可构成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的断开。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继电器及常开触点的闭合,可使得动力电池包在插装于腔体的过程中,虽然正极柱与负极端已连接,负极柱与正极端已连接,但是由于常开触点未闭合,从而使得连接的电路处于未连通状态,以可保证插装及拆卸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当插装到位后,使得常开触点闭合,此时连接的电路连通,以可实现各动力电池包的电连接,本技术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不仅便于动力电池包的快换,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电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0018](2)设置的安装槽,以便于为继电器及供能装置提供安装基础。
[0019](3)设置封盖,以可对敞口进行封挡,从而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安装槽,同时可对继电器及供能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0](4)通过设置的提手,以便于手持操作动力电池包,从而便于动力电池包的插装及快换。
[0021](5)设置的减重孔,以有利于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0022](6)通过设置的导向凹槽及导向凸柱的配合,以可对动力电池包插装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另外,通过导向凸柱的上表面于设置在导向凹槽根部的常开触点抵接,可使得常开触点闭合,从实现电路的导通连接。
[0023](7)通过弹性件弹性变形及复位,以有利于实现常开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从而可快速实现电路的连接及断开,也即是便于实现动力电池包的快换及电连接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俯视图;
[0030]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壳体本体,11-连接板,111-长条孔,12-供电插口,13-正极端,14-负极端,15-导向凸柱,16-减重孔;
[0033]2-动力电池包,21-提手,22-正极柱,23-负极柱,24-导向凹槽,241-常开触点,242-弹簧,243-抵接端,244-端盖,25-安装槽,26-继电器,27-供能装置, 29-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该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主要包括具有供电插口12的壳体本体1和动力电池包2,其中,由图1结合图2所示,壳体本体 1呈框架式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具体的,于壳体本体1 的相对两侧上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板11,该连接板11可搭接于车架上,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供电插口(12)的壳体本体(1),所述壳体本体(1)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且于所述壳体本体(1)上构造有可插装动力电池包(2)的若干个腔体;所述动力电池包(2)呈长方体状,于所述动力电池包(2)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对应于所述正极柱(22)和所述负极柱(23),于各所述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负极端(14)和正极端(13);于所述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继电器(26)及与所述继电器(26)连接的供能装置(27),所述继电器(26)的常开触点(241)分设于所述正极柱(22)和所述负极柱(23)所在的侧面上,因所述动力电池包(2)插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常开触点(241)可闭合,而构成所述正极柱(22)与所述负极端(14)的连通,及所述负极柱(23)与所述正极端(13)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安装槽(25),所述继电器(26)及所述供能装置(27)设于所述安装槽(25)内,所述供能装置(2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继电器(26)的两个输入接线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安装槽(25)的敞口处设有可开启的封盖(2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提手(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辉蔡锋
申请(专利权)人: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