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代餐食品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4495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代餐食品中的应用,涉及慢消化淀粉制备技术领域。将预糊化玉米、马铃薯淀粉分别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用破壁机进行剪切处理,形成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了体外消化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较好的抗消化性能,能对人类健康饮食,维持餐后血糖的稳态,减肥起到良好的效果。将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与全麦面粉混合,加水搅拌均匀,揉成团状,在模具中成型,放入烤箱烘焙制成减肥代餐饼干。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安全环保,原料绿色天然,降血糖效果明显,在制备减肥代餐食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代餐食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代餐食品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谷物中80%以上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其中淀粉的比例占到70-90%。淀粉是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能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多加工食品中的重要成分。淀粉的消化性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淀粉消化速度过快会导致餐后血糖水平迅速升高,从而引发胰岛素耐受,血糖对胰岛素的刺激变得不敏感,血糖一直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而胰岛素促进脂肪的合成且抑制脂肪的分解,进而致使人体肥胖的产生。除此之外,血糖的迅速升高还可能诱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餐后高血糖症在这些疾病发生的过程中起着直接的致病作用。
[0003]茯苓(Poria Cocos)是中医中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药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其药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等功效,可与诸药调和,中医方剂中有“十方九苓”之说。茯苓多糖(Pachyman)是茯苓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占比约80%以上,茯苓多糖又可进一步分为水溶性多糖(含量约2%)和碱溶性聚糖,以碱溶性聚糖为主,其主要结构为β-(1,3)-D-葡聚糖。研究表明,β-葡聚糖可以抑制淀粉水解,显著地降低淀粉中还原糖的释放速率和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降低食物的餐后血糖反应(Wang Q,Ellis P R.Oatβ-glucan: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its blood-glucose and cholesterol-lowering properties[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4,112(Suppl 2):S4-S13)。2011年,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发表声明:摄入30g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摄入4g谷物β-葡聚糖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响应,并且这与延迟胃排空、增加饱腹感等有关。
[0004]从营养学的角度,可以将淀粉划分为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抗性淀粉指在人体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是可以在大肠内被肠道微生物部分发酵的淀粉;快消化淀粉是指在小肠内能够快速(<20min)消化吸收的淀粉;慢消化淀粉指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吸收但速度较慢(20min~120min)的淀粉。
[0005]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采用破壁法剪切复合后,总体上表现为快消化淀粉含量减低,慢消化淀粉或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从而改善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使淀粉低速且持续性地缓慢消化,达到减肥的效果。同时,茯苓聚糖可以充当食品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减少了其他添加剂的使用,并且可以发挥其他保健作用。因此,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是一种天然、有效、健康的减肥代餐食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破壁法制备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并将其在应用在减肥代餐食品中。
[0007]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8]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采用破壁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9](1)将茯苓菌核去皮、切块、粉碎过60目筛,得到茯苓粉;
[0010](2)按茯苓粉与纯净水质量比1∶20的比例加入提取罐中,在100℃水浴温度下加热回流2h,趁热过滤得茯苓聚糖;
[0011](3)将步骤(2)所得茯苓聚糖按每克茯苓聚糖15mL碱液的比例加入0.5~2.0mol/L NaOH溶液,在10℃下搅拌水解1h、用盐酸中和、40~50℃热水洗涤3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
[0012](4)将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按20∶1~5质量比加入到破壁机中,加入20倍于预糊化淀粉的纯净水,在9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剪切混合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将处理物转移至托盘于-80℃下冷冻干燥,得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
[0013]减肥代餐饼干的制作:将20g制得的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和180g全麦面粉混合,用纯净饮用水搅拌均匀,揉成团状后放入模具挤压成型,放进烤箱在190℃温度下烤制20min,取出晾凉,即得预糊化淀粉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减肥代餐饼干。
[0014]实验表明,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消化率较预糊化淀粉降低,且随着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干重含量的增加,酶水解出的葡萄糖量减少,消化率降低,说明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形成的共混物有抑制淀粉消化的作用。因此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可用于制备减肥代餐食品。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是淀粉,淀粉是我们膳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淀粉具有产量高、价格低廉、方便易得等特点。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后可以克服天然淀粉的某些缺陷,起到改善糊化、控制流变,保持水分、抑制脱水等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破壁法,破壁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0018]3)本专利技术所得的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稳定性好,能有效地抑制淀粉快速消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抑制肥胖。
[0019]4)本专利技术所得的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与单纯的茯苓聚糖相比,聚糖的分散度得到了提高,结晶度降低,表面活性大大增加,生物利用率提高,脂溶性水溶性等特性得到改善,可在体内充分发挥茯苓聚糖的保健功效。
附图说明
[0020]图1直链淀粉(A)、支链淀粉(B)结构示意图;
[0021]图2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A)、预糊化玉米淀粉(B1)、预糊化玉米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B2)、预糊化马铃薯淀粉(C1)、预糊化马铃薯淀粉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
共混物(C2)的扫描电镜照片;
[0022]图3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A)、预糊化玉米淀粉(B1)、预糊化玉米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B2)、预糊化马铃薯淀粉(C1)、预糊化马铃薯淀粉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C2)的红外光谱图;
[0023]图4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A)、预糊化玉米淀粉(B1)、预糊化玉米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B2)、预糊化马铃薯淀粉(C1)、预糊化马铃薯淀粉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C2)的热重分析曲线;
[0024]图5预糊化玉米淀粉(A1)、预糊化玉米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A2)、预糊化马铃薯淀粉(B1)、预糊化马铃薯淀粉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B2)的消化率。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代餐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茯苓菌核去皮、切块、粉碎过60目筛,得到茯苓粉;(2)按茯苓粉与纯净水质量比1∶20的比例加入提取罐中,在100℃水浴温度下加热回流2h,趁热过滤得茯苓聚糖;(3)将步骤(2)所得茯苓聚糖按每克茯苓聚糖15mL碱液的比例加入NaOH溶液,在10℃下搅拌水解1h、用盐酸中和、热水洗涤3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4)将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按20∶1~5质量比加入到破壁机中,加入20倍于预糊化淀粉的纯净水,在9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剪切混合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将处理物转移至托盘于-80℃下冷冻干燥,得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共混物。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预糊化淀粉与茯苓聚糖碱水解片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明刘宇帆陈梦姣郝利民何希宏康彩彩戴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