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477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无线射频标签、人脸识别器、无线射频识读器、触发开关、短信编辑器、人体红外传感器以及一个用于接收和处理检测信号,先获取人体红外传感器信号,然后获得无线射频标签与无线射频识读器的距离值,并将所得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比较,及根据比较结果为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驱动人脸识别器工作,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控制触发开关打开的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航天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飞行器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器为了完成航天任务,必须与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与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组成航天系统。航天器是执行航天任务的主体,是航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快速发射、高效投送的需求,航天器测控系统需具备多任务、大范围、安全可靠、天地一体的测控能力。
[0003]航天器的传统测控系统中包含对航天观察室的测试过程,由于航天观察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去的,只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够进去控制或获取航天器的所有监控系统,但是目前的观察室一般是通过专业的技术员通过刷射频卡进入的,且未人证合一,且一旦技术员未使用卡时,导致只能从内部进行打开,若内部无人时,导致操作相对不方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0006]一个以上的无线射频标签,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移动终端号码;
[0007]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人脸识别器;
[0008]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无线射频识读器;
[0009]一个用于与航空观察室门进行连接并能够控制航空观察室门开或关的触发开关;
[0010]一个用于能够发送短信信息的短信编辑器;
[0011]一个人体红外传感器;
[0012]一个用于接收和处理检测信号,先获取人体红外传感器信号,然后获得无线射频标签与无线射频识读器的距离值,并将所得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比较,及根据比较结果为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驱动人脸识别器工作,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控制触发开关打开,若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信号,但未检测到无线射频识读器数据信号后,启动人脸识别器后,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
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驱动短信编辑器生成独一验证码同时发送到对应人脸的移动终端号码,并验证合格后也能够控制触发开关打开的单片机;
[0013]所述无线射频识读器,用于根据触发信号对在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范围内的无线射频标签进行识读判断,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其中,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无线射频识读器、人脸识别器、触发开关和短信编辑器电连接。
[0014]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包括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并进行指纹识别的指纹识别器;所述的指纹识别器与单片机电连接。
[0015]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短信编辑器的验证时间预设在1-2min。
[0016]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单片机预设的距离值为0 .2米。
[0017]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单片机还电连接有太阳能供电电路。
[0018]进一步,为了提高操作效率,所述单片机还电连接有报警装置。
[0019]进一步,所述验证码为数字验证码和英文验证码的组合形式。
[0020]进一步,所述验证码是随机产生的随机码。
[0021]进一步,所述验证码包含6个以上的数字码。
[0022]本技术得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无需携带无线射频标签1时也能够打开航空观察室门的方式,最终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实施例2中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3中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实施例4中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中:无线射频标签1、人脸识别器4、无线射频识读器2、触发开关3、短信编辑器5、人体红外传感器6、单片机7、指纹识别器8、太阳能供电电路9、报警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0031]一个以上的无线射频标签1,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移动终端号码;
[0032]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人脸识别器4;
[0033]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无线射频识读器2;
[0034]一个用于与航空观察室门进行连接并能够控制航空观察室门开或关的触发开关3;
[0035]一个用于能够发送短信信息的短信编辑器5;
[0036]一个人体红外传感器6;
[0037]一个用于接收和处理检测信号,先获取人体红外传感器6信号,然后获得无线射频标签1与无线射频识读器2的距离值,并将所得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比较,及根据比较结果
为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驱动人脸识别器4工作,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控制触发开关3打开,若人体红外传感器6检测到信号,但未检测到无线射频识读器2数据信号后,启动人脸识别器4后,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驱动短信编辑器5生成独一验证码同时发送到对应人脸的移动终端号码,并验证合格后也能够控制触发开关3打开的单片机7;
[0038]所述无线射频识读器2,用于根据触发信号对在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范围内的无线射频标签1进行识读判断,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单片机7,其中,所述的单片机7分别与无线射频识读器2、人脸识别器4、触发开关3和短信编辑器5电连接。
[0039]工作时,先获取人体红外传感器6信号,然后获得无线射频标签1与无线射频识读器2的距离值,并将所得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比较,及根据比较结果为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驱动人脸识别器4工作,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控制触发开关3打开,若发现无线射频标签1检测到数据以及距离与预设位置不同是,不开启触发开关3,同时若人体红外传感器6检测到信号,但未检测到无线射频识读器2数据信号后,启动人脸识别器4后,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射频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一个以上的无线射频标签(1),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移动终端号码;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人脸识别器(4);一个用于设置在航空观察室门外侧的无线射频识读器(2);一个用于与航空观察室门进行连接并能够控制航空观察室门开或关的触发开关(3);一个用于能够发送短信信息的短信编辑器(5);一个人体红外传感器(6);一个用于接收和处理检测信号,先获取人体红外传感器(6)信号,然后获得无线射频标签(1)与无线射频识读器(2)的距离值,并将所得距离值与预设距离值比较,及根据比较结果为所得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驱动人脸识别器(4)工作,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一旦符合要求时,控制触发开关(3)打开,若人体红外传感器(6)检测到信号,但未检测到无线射频识读器(2)数据信号后,启动人脸识别器(4)后,获取人脸识别信号后,与预设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何晶吴兴存吴广志余清华寇明鑫王喜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