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佩丽专利>正文

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39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康复理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包括脚架、支柱、下支臂、上支臂和灯头总装,支柱可调节高度并固定,支柱的底端与脚架固定,支柱的顶端与下支臂铰接,支柱的上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连接有电源线,下支臂的自由端与上支臂的一端铰接并通过支臂调节组件固定,上支臂的自由端与灯头总装固定,灯头总装由控制面板控制,灯头总装包括防烫灯罩、防烫压板、辐射板组件、镀铜聚能罩面板、加热器和镀铜聚能罩底板;辐射板组件包括外圈和内圈,防烫灯罩通过防烫压板与辐射板组件的内圈固接,辐射板组件的底部外圈与镀铜聚能罩面板可拆卸连接;加热器设置于镀铜聚能罩面板的内腔,镀铜聚能罩面板和镀铜聚能罩底板连接。聚能罩底板连接。聚能罩底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康复理疗
,具体涉及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它的波长为760nm~15μm,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疗法为红外线疗法。目前医疗用红外线分为两段,即短波红外线(亦称近红外线,波长760nm~1.5μm)和长波红外线(亦称远红外线,波长1.5μm~15μm)。
[0003]红外线的波长长,光量子能量低,作用于组织后只能引起分子转动,不能引起电子激发,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而无光化学效应。红外线照射时,皮肤及表皮下组织将吸收的红外线能量转变成热,热效应是红外线治疗产品的主要作用机理。热效应产生的治疗作用为:
[0004]1.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加强;加快局部渗出物吸收,促进肿胀的消退。
[0005]2.使骨骼肌的肌张力降低,胃肠平滑肌松弛,缓解肌痉挛。
[0006]3.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缺血缺氧的好转、渗出物的吸收、肿胀的消退、痉挛的缓解等综合因素可达到镇痛的治疗作用。
[0007]4.使局部温度升高,利于水分蒸发,促进渗出性病变表层组织干燥、结痂。
[0008]理疗灯之所以能用来治疗疾病就是其中的电磁波在影响,电磁波是大自然的产物,理疗灯中电磁波的医疗作用为:电磁波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化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理疗灯中电磁波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进入体内之后,便会致使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一起吸收,分子之间抵触生热构成热反应,推动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展,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根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曲折移风易俗的阻碍根除,从头使组织复生,推动酵素生成,抵达活化组织细胞、避免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理疗灯中电磁波关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阻碍致使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效果。
[0009]然而,现有的理疗灯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辐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发生皮肤灼伤(如发红或起水泡)或误触辐射头而被烫伤,也不宜距离过远。红外线理疗灯的危害有: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遭到电磁波辐射后彼此抵触,致使机体升温,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身体一些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作业。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细微的电磁场,它们是安稳和有序的,一旦遭到外界强电磁波的搅扰,处于平衡情况的细微电磁场发生失衡,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到影响。累积效应:当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损伤没有修正,若再次遭到强电磁波辐射损伤,其损伤程度就会发生累积。
[0010]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薄膜加热保健理疗仪,申请号为:201510152324.1,包括:理疗仪壳体、辐射盘、电源开关、计时开关、电源接插口和电子控制线路板;所述辐射盘为PET电热膜,所述PET电热膜、电源开关和计时开关均设置在所述理疗仪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电源接插口设置在所述理疗仪外壳的侧面;所述电子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所述理疗仪外壳的内
部,所述电源开关和计时开关通过电子控制线路板分别控制PET电热膜的工作和PET电热膜工作的时间。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确保加热匀速,冲温误差小,实现温度自动恒温控制,避免高温烫伤使用者;使用安全电压作为电源电压保证使用者的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1]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病人用头部理疗系统,申请号为:201510487402.3,底座中部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端安装有支撑架,升降装置与支撑架的连接处安装有多功能座椅,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立柱;立柱的顶部暗转有头部调节轴承,头部调节轴承上安装有理疗装置,理疗装置的前端安装有头罩;头部调节轴承下端的立柱上安装有颈部托调节轴承,颈部托调节轴承上安装有颈部支撑气囊,智能操控装置通过传导架安装在底座上。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
,智能操控装置和头罩的安装有利于按摩灵活,配合理疗,灵活实用,防止温度过高,使得稳定可靠,加热驱寒,操作简单,提高智能化程度,从而安全可靠,提高理疗效果。
[0012]现有的理疗灯结构设计存在以下缺陷:
[0013]1.治疗灯头是固定的,导致照射面无法调节角度,因而照射时间较长,理疗仪耗电量较大;
[0014]2.器械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接触危害,包括导致皮肤与枯膜刺激。化学成分在与生物组织接触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引发红斑或焦痴。如何控制治疗灯头内的元素辐射板释放的元素,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0015]3.现有理疗灯的发热板需要事先预热十多分钟,非常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1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可以根据需要旋转加热器,调节照射面的角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元素辐射板,从而释放所需要的元素;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快速升温,节省时间。
[00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8]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包括脚架、支柱、下支臂、上支臂和灯头总装,所述的支柱可调节高度并固定,所述支柱的底端与脚架固定,所述支柱的顶端与下支臂铰接,所述支柱的上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下支臂的自由端与上支臂的一端铰接并通过支臂调节组件固定,所述上支臂的自由端与灯头总装固定,所述的灯头总装由控制面板控制,
[0019]所述的灯头总装包括防烫灯罩、防烫压板、辐射板组件、镀铜聚能罩面板、加热器和镀铜聚能罩底板;
[0020]所述的辐射板组件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的防烫灯罩通过防烫压板与辐射板组件的内圈固接,所述镀铜聚能罩面板的外底面外缘安装有多个气缸,多个所述的气缸呈圈状均匀分布,所述气缸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辐射板组件的底部外圈铰接;
[0021]所述的加热器设置于镀铜聚能罩面板的内腔中,所述的镀铜聚能罩面板和镀铜聚能罩底板可拆卸连接;
[0022]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底板组件、加热槽和加热组件,所述的加热槽套设在加热底
板组件的内圈中,所述的加热组件套设在加热槽内;
[0023]所述的加热底板组件包括加热环板和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设置十组,十组所述的夹持机构靠近加热环板的内圈且呈圈状分布,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柱、微型电机、U形爪和夹片,所述U形爪的中间穿在夹柱的中部,所述的微型电机可拆卸安装在夹柱上,所述的微型电机由控制面板进行控制,所述微型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齿部与U形爪的中间齿部相互啮合,所述的夹片设置两片且分别固定在U形爪的两爪末端,至少四个所述夹片将加热槽抱紧;
[0024]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隔热护套、导热底板和电阻丝,所述的隔热护套和导热底板构成槽状结构,所述电阻丝设置六根且呈圈状均匀分布,所述的电阻丝与导热底板垂直,所述导热底板的中心设有导柱,所述的导柱与隔热护套的内壁之间设有六块隔热侧板,所述隔热侧板位于相邻两个电阻丝之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照射面的理疗设备,包括脚架(1)、支柱(2)、下支臂(3)、上支臂(4)和灯头总装(5),所述的支柱(2)可调节高度并固定,所述支柱(2)的底端与脚架(1)固定,所述支柱(2)的顶端与下支臂(3)铰接,所述支柱(2)的上部安装有控制面板(20),所述的控制面板(20)连接有电源线(21),所述下支臂(3)的自由端与上支臂(4)的一端铰接并通过支臂调节组件(30)固定,所述上支臂(4)的自由端与灯头总装(5)固定,所述的灯头总装(5)由控制面板(20)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头总装(5)包括防烫灯罩(50)、防烫压板(51)、辐射板组件(52)、镀铜聚能罩面板(53)、加热器(54)和镀铜聚能罩底板(55);所述的辐射板组件(52)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的防烫灯罩(50)通过防烫压板(51)与辐射板组件(52)的内圈固接,所述镀铜聚能罩面板(53)的外底面外缘安装有多个气缸(530),多个所述的气缸(530)呈圈状均匀分布,所述气缸(530)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20)连接,所述气缸(530)的伸缩杆末端与辐射板组件(52)的底部外圈铰接;所述的加热器(54)设置于镀铜聚能罩面板(53)的内腔中,所述的镀铜聚能罩面板(53)和镀铜聚能罩底板(55)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器(54)包括加热底板组件(540)、加热槽(541)和加热组件(542),所述的加热槽(541)套设在加热底板组件(540)的内圈中,所述的加热组件(542)套设在加热槽(541)内;所述的加热底板组件(540)包括加热环板(5400)和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设置十组,十组所述的夹持机构靠近加热环板(5400)的内圈且呈圈状分布,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柱(5401)、微型电机(5402)、U形爪(5403)和夹片(5404),所述U形爪(5403)的中间穿在夹柱(5401)的中部,所述的微型电机(5402)可拆卸安装在夹柱(5401)上,所述的微型电机(5402)由控制面板(20)进行控制,所述微型电机(5402)的动力输出轴齿部与U形爪(5403)的中间齿部相互啮合,所述的夹片(5404)设置两片且分别固定在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定杨世伟陈伟健李洪君贾佩丽
申请(专利权)人:贾佩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