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34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具体涉及喷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药液箱,所述药液箱远离混合筒的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混合筒的上方设有传动机构,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设有喷射混合机构,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一侧设有远离药液箱一侧的喷射除污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混合筒、药液箱、水箱、传动机构、喷射混合机构、喷射除污机构、第二水泵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一边加清水和药液,一边进行混合,再一边进行喷淋的目的,避免了先加满水再与药液混合而浪费时间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混合的多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浪费的问题。而有效地降低了浪费的问题。而有效地降低了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淋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交通运输过程的排放和农业活动的排放等,随着污染的加重,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使用各种各样的喷淋设备来治理和预防,例如说市政洒水车,用于清洁街道、抑制灰尘颗粒物、再例如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雾炮车,可以抑制扬起的灰尘。
[0003]但现有的喷淋设备都是先将水加满,然后再加药液混合,这种方式需要时间较长,有时会剩余较多的水和药液,造成浪费,并且散射喷头的喷射范围较小。
[0004]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喷淋设备都是先将水加满,然后再加药液混合,这种方式需要时间较长,有时会剩余较多的水和药液,造成浪费,并且散射喷头的喷射范围较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药液箱,所述药液箱远离混合筒的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混合筒的上方设有传动机构,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设有喷射混合机构,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一侧设有远离药液箱一侧的喷射除污机构;
[000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底端与混合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框的正上方水平设有斜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斜齿轮的中部配合连接,所述斜齿轮的两侧均设有斜齿条,所述斜齿条竖直设置,所述斜齿条与斜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斜齿条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
[0008]所述喷射混合机构包括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与混合筒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所述环形管上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环形管下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与混合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上端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L形杆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上端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第一喷头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均通过软管与环形管连
通,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筒一侧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从混合筒的底端与混合筒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环形管的内部连通;
[0009]所述喷射除污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混合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三喷头,所述第三喷头的外侧活动套设有靠近斜齿轮一侧的滑套,所述滑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短轴,所述短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斜齿轮上端的外缘处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筒一侧且远离第一水泵一侧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从混合筒的底端与混合筒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软管与第三喷头连通。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液箱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药液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混合筒的内部连通,所述水箱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混合筒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安装有开关阀。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均向混合筒中部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喷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喷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铰接有第四喷头,所述第四喷头通过软管与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喷头靠近传动机构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底端与L形杆的上端铰接。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底端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水箱通过若干个支撑杆与底板固定安装。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远离所述混合筒一侧的支撑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拖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底板。
[00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混合筒、药液箱、水箱、传动机构、喷射混合机构、喷射除污机构、第二水泵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一边加清水和药液,一边进行混合,再一边进行喷淋的目的,避免了先加满水再与药液混合而浪费时间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混合的多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浪费的问题;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杆、第四喷头和第三连杆的设置,可以对两侧进行喷淋,起到了扩大喷淋范围的目的,通过支撑杆、行走轮、拖板和螺纹孔的设置,可以将本设备安装在工程车的后方,也可以安装在工程车上,使用较为灵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意图。
[0026]附图标记为:
[0027]1底板、2混合筒、21药液箱、211第一连接管、22水箱、221第二连接管、3传动机构、31安装框、32驱动电机、33斜齿轮、34斜齿条、35L形杆、4喷射混合机构、41环形管、42第一连接块、43第一喷头、44第一连杆、45第二连接块、46第二喷头、47第二连杆、48第一水泵、5喷射除污机构、51活动杆、52第三喷头、53滑套、54短轴、6第二水泵、7固定杆、71第四喷头、72第三连杆、8支撑杆、9行走轮、91拖板、10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9]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喷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上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药液箱(21),所述药液箱(21)远离混合筒(2)的一侧设有水箱(22),所述混合筒(2)的上方设有传动机构(3),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设有喷射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筒(2)上方的一侧设有远离药液箱(21)一侧的喷射除污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安装框(31),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与混合筒(2)的上端固定安装,所述安装框(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所述安装框(31)的正上方水平设有斜齿轮(33),所述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与斜齿轮(33)的中部配合连接,所述斜齿轮(33)的两侧均设有斜齿条(34),所述斜齿条(34)竖直设置,所述斜齿条(34)与斜齿轮(33)啮合传动,所述斜齿条(34)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35);所述喷射混合机构(4)包括环形管(41),所述环形管(41)与混合筒(2)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所述环形管(41)上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块(42),所述环形管(41)下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块(45),所述第一连接块(42)和第二连接块(45)均与混合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42)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喷头(43),所述第一喷头(43)上端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44),所述第一连杆(44)的上端与L形杆(35)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块(45)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喷头(46),所述第二喷头(46)上端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47),所述第二连杆(47)的上端与第一喷头(43)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喷头(43)和第二喷头(46)均通过软管与环形管(41)连通,所述底板(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筒(2)一侧的第一水泵(48),所述第一水泵(48)的进水口从混合筒(2)的底端与混合筒(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8)的出水口与环形管(41)的内部连通;所述喷射除污机构(5)包括活动杆(51),所述活动杆(51)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混合筒(2)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51)的上端铰接有第三喷头(52),所述第三喷头(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增余莉萍李玲玲吴峰唐田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敬天爱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