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用极片及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98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及纽扣电池,该极片包括集流体;极耳,设置有极耳胶,所述极耳一端部具有焊接区,所述极耳通过所述焊接区焊接于所述集流体;其中,所述极耳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集流体重叠,所述焊接区与所述极耳胶之间形成有可弯折的柔性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纽扣电池,将极耳胶的至少一部分与集流体重叠,且将极耳的焊接区设置在端部位置,由此焊接区与极耳胶之间可以形成柔性部以进行弯折,该柔性部的设置避免了因极耳从顶部弯折会形成尖角而造成铝塑膜被挤破的风险隐患,同时极耳在柔性部区域直接弯折,彻底解决了铝塑膜被刺破导致漏液涨气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纽扣电池用极片及纽扣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纽扣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及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纽扣电池通常包括盖体、壳体和电芯,将电芯置于壳体中,通过盖体和壳体的扣合以形成密闭空间。现有的纽扣电池一般有如下两种封装方法,包括硬壳封装和软包封装。其中硬壳的封装方法主要是采用物理堵塞加硬壳的方式,但此种封装效果并不稳定,如直接将电解液注入壳体中,存在电解液泄露的风险。而采用软包封装,如图1所示,卷绕完成的电芯的正负极耳通常是纵向位于电芯的头部,铝塑膜进行封装时会先将极耳折向两边进行第一次弯折,其中第一次弯折通常是由铝塑膜的顶部折出,待完成封装后再次将极耳弯折回与电芯头部纵向平行的位置,也因此常规的极耳胶会设置在极片的外围,在极耳胶与极片之间预留一部分极耳区域用于第一次弯折,但此种封装结构仍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3]第一,极耳通常是0.1~0.2mm厚的金属带,弯折处会形成尖角,在第一次弯折时就会很容易将铝塑膜挤破,产生漏液涨气的风险,同时在外形上也并不美观。
[0004]第二,极耳第一次弯折是被封装在铝塑膜中,然后再从铝塑膜的封装边缘弯折回来,而弯折的部分会形成一个尖角拱部区使得电芯由圆形变成了椭圆形,不仅导致电芯的直径至少增加0.4mm,还减少了有效利用空间;同时椭圆形结构在后续切边时工艺难度加大,且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0005]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之一:提供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解决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极耳的弯折处容易挤破铝塑膜导致漏液涨气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包括:
[0009]集流体;
[0010]极耳,设置有极耳胶,所述极耳一端部具有焊接区,所述极耳通过所述焊接区焊接于所述集流体;
[0011]其中,所述极耳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集流体重叠,所述焊接区与所述极耳胶之间形成有可弯折的柔性部。
[0012]本技术的纽扣电池,将极耳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与集流体重叠,且将极耳的焊接区设置在端部位置,由此焊接区与极耳胶之间可以形成柔性部以进行弯折,该柔性部的设置确保了极耳是直接进行水平弯折且弯折处的高度低于电芯。即是在铝塑膜封装时,极耳胶与集流体重叠的部分都将随之弯折而从铝塑膜的侧边引出,也就避免了极耳从顶部弯折形成尖角区而造成的铝塑膜被挤破。相比于常规的纽扣电池将极耳胶设置在集流体外,且通过极耳胶与集流体之间的极耳区域进行弯折,本纽扣电池采用的极片彻底解决了
极耳弯折处挤破铝塑膜导致漏液涨气的问题,同时弯折处直接由侧边引出也大大避免了铝塑膜或外部挤压造成弯折处易断裂的问题。
[0013]优选的,所述极耳胶具有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为所述极耳胶与所述焊接区相向设置的一侧边;所述集流体具有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为靠近所述极耳引出端的一长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所述集流体的宽度。将极耳胶与集流体的重叠区域的宽度至少设置在0.5mm以上,可以保证极耳有足够的弯折区,使其引出处与铝塑膜之间有足够的距离,更进一步避免顶部出现的弯折处导致铝塑膜被挤破的情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5~5mm。更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为1mm。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大量的不同形状、型号、容量的纽扣电池反复实验,发现当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距离为1mm,即极耳胶与集流体重叠区域的长度为1mm,纽扣电池的性能表现的更加优异,表明在该距离的时候不仅可以避免铝塑膜被挤破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5]优选的,所述焊接区形成有焊点阵列,所述焊点直径为0.01~0.5mm,相邻两个所述焊点之间的间距为0.01~1mm。通过将焊接区的焊点直径缩小至0.5mm以下,同时缩小焊点之间的间距,这样在保证极耳与集流体之间有足够接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出现因纽扣电池长期使用而导致焊头脱落的情形,有效提高了极耳与极片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这样的设置,使得集中于表面的电流也随之增大,使电池的导电能力也就更加优异。
[0016]现有的纽扣电池是通过集流体的外部区域进行弯折,且没有考虑调整焊点大小及距离的问题;同时由于极耳胶的硬度大难以进行弯折,一般的设计也会将极耳胶外移出集流体外。而本专利技术人则打破了常规的设计思路,使极耳胶与集流体至少一部分重叠,同时利用极耳胶和焊接区进行定位,使得极耳可以从柔性部直接弯折并从铝塑膜的侧边直接引出,而不需要绕过铝塑膜顶部再引出,从而避免了因从顶部引出形成尖角而导致刺破铝塑膜的风险隐患。
[0017]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纽扣电池,包括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卷绕而成的电芯和包裹在所述电芯外的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第一铝塑膜片和第二铝塑膜片,所述极耳通过所述柔性部水平弯折并沿所述第一铝塑膜片和所述第二铝塑膜片盖合处向外延伸。
[0018]本技术的纽扣电池不仅解决了顶部弯折区带来的尖角而刺破铝塑膜的风险隐患;同时极耳直接从铝塑膜的侧边引出,不存在尖角导致电芯直径增加情形,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加纽扣电池的有效利用空间,将容量达到极限;此外,在完成铝塑膜的包裹后对极耳进行切边时,也不会因直径增加导致电芯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的情形,降低了切边的工艺难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还使得电池整体上看更加美观。
[0019]优选的,向外延伸的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铝塑膜片顶端的距离为a,向外延伸的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铝塑膜片底端的距离为b,a:b=(1~20):(20~1)。
[0020]优选的,所述电芯的外圈还贴覆有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焊接区;所述绝缘膜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焊接区的高度。相比于传统的全包覆情形,本技术将绝缘膜围绕焊接区进行绕制,即是将绝缘膜靠近柔性部进行设置,在进行柔性部弯折时,绝缘膜也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帮助柔性部更好的进行弯折。具体的,该绝缘膜可采用绿胶进行贴
覆。
[0021]优选的,所述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电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负极片电连接,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相对于所述卷绕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0~180℃。其中,正极耳是连接在电芯最外圈远离电芯轴心的正极片的一端,负极耳则是连接在电芯最外圈远离电芯轴心的负极片的一端。
[0022]优选的,所述电芯最外圈的所述负极片与所述正极片的长度不相同。通过长度不同的错开设置,使得正负极耳可以适应纽扣电池的具体形状从任意方向、任意角度被引出,例如正极耳和负极耳相对于卷绕中心的连线的夹角可以为30℃、60℃、90℃、180℃等,当然不局限于阐述明示的角度。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纽扣电池用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1);极耳(12),设置有极耳胶(13),所述极耳(12)一端部具有焊接区(121),所述极耳(12)通过所述焊接区(121)焊接于所述集流体(11);其中,所述极耳胶(13)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集流体(11)重叠,所述焊接区(121)与所述极耳胶(13)之间形成有可弯折的柔性部(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用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胶(13)具有第一侧边(131),所述第一侧边(131)为所述极耳胶(13)与所述焊接区(121)相向设置的一侧边;所述集流体(11)具有第二侧边(111),所述第二侧边(111)为靠近所述极耳(12)引出端的一长侧边;所述第一侧边(131)与所述第二侧边(111)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所述集流体(1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用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131)与所述第二侧边(111)之间的距离为0.5~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用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121)形成有焊点(1211)阵列,所述焊点(1211)直径为0.01~0.5mm,相邻两个所述焊点(1211)之间的间距为0.01~1mm。5.一种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柏青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诺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