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88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该装置固定连接在旋转密封阀入口的内壁上,包括基座架、第一挡梁、第二挡梁,基座架为框式结构,第一挡梁和第二挡梁垂直交叉,第一挡梁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在基座架上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在基座架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一卡接在第一挡梁上,第一挡梁上设有与卡槽一卡接的卡槽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杂物阻挡在旋转密封阀外,大大降低旋转密封阀卡堵故障率,保证干熄焦干熄率。干熄焦干熄率。干熄焦干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炼焦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干熄焦作业区的旋转密封阀是干熄焦关键重要设备,负责将成熟后的焦炭在干熄焦炉内排出到皮带进行筛输送,由于上道工序或干熄焦本体检修、生产时不慎产生的杂物、备件等掉入干熄焦炉内,致使在随焦炭排至旋转密封阀时造成卡阻。卡阻不仅对旋转密封阀造成一定程度损害,而且由于需人工进入旋转密封阀内,需人工清理焦炭,有一定危险性,同时造成干熄焦停产事故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降低旋转密封阀卡堵故障率,保证干熄焦干熄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该装置固定连接在旋转密封阀入口的内壁上,包括基座架、第一挡梁、第二挡梁,基座架为框式结构,第一挡梁和第二挡梁垂直交叉,第一挡梁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在基座架上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在基座架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一卡接在第一挡梁上,第一挡梁上设有与卡槽一卡接的卡槽二。
[0006]所述的第二挡梁为1~2根。
[0007]所述的第二挡梁的长度为基座架宽度的2/3~4/5。
[000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将杂物阻挡在旋转密封阀外,大大降低旋转密封阀卡堵故障率,保证干熄焦干熄率。
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技术的布置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0013]图中:旋转密封阀入口1、基座架2、第一挡梁3、第二挡梁4、耳座5、卡槽一6、卡槽二7。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3,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该装置固定连接在旋转密封阀入口1的内壁上,包括基座架2、第一挡梁3、第二挡梁4,基座架2为框式结构,第一挡梁3和第二挡
梁4垂直交叉,第一挡梁3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在基座架2上的耳座5上,第二挡梁4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在基座架2的耳座5上,第二挡梁4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一6卡接在第一挡梁3上,第一挡梁3上设有与卡槽一6卡接的卡槽二7。第二挡梁4的长度短于基座架2的宽度。
[0016]所述的第二挡梁4为1~2个。
[0017]实施例
[0018]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该装置固定连接在旋转密封阀入口1的内壁上,包括基座架2、第一挡梁3、两根第二挡梁4,基座架2为框式结构,第一挡梁3和两根第二挡梁4垂直交叉,第一挡梁3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在基座架2上的耳座5上,第二挡梁4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在基座架2的耳座5上,第二挡梁4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一6卡接在第一挡梁3上,第一挡梁3上设有与卡槽一6卡接的卡槽二7。第二挡梁4的长度为基座架宽度的4/5。
[0019]当生产操作中排焦量显示不到设计排焦量1/2时,旋转密封阀停止排焦,操作人员检查旋转密封阀入口,将焦炭从旋转密封阀清理出来,取出卡堵杂物。
[0020]上面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旋转密封阀卡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固定连接在旋转密封阀入口的内壁上,包括基座架、第一挡梁、第二挡梁,基座架为框式结构,第一挡梁和第二挡梁垂直交叉,第一挡梁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在基座架上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在基座架的耳座上,第二挡梁的另一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革赵华董峰魏春满于庆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