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45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绝热层(2)、保温层(3)、衬层(4)和工作层(5);外壳(1)为钢包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隔热层老化、粉化,易操作性、保温性能好、钢水温降低、降低钢厂能源消耗。降低钢厂能源消耗。降低钢厂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隔热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包是目前各国家都在用的盛接钢水、运输钢水、精炼钢水、连铸用最多的、最重要的容器。钢水温度是钢厂冶炼重要参数,如果在钢水运输过程中钢水温降大,钢包进精炼平台升温时间不仅会延长影响钢包冶炼正常周转,还会造成钢水升温所用能源的大量多余消耗。而在连铸过程中,温降将直接影响连铸车间的钢材的产量、甚至质量。隔热层的设计,在保温和实用性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钢包的隔热层基本都是一层保温措施,存在老化、粉化、保温性能较弱的缺点。
[000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隔热层老化、粉化,提高保温性能的隔热层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隔热层老化、粉化,易操作性、保温性能好、钢水温降低、降低钢厂能源消耗的新型隔热层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绝热层、保温层、衬层和工作层;所述外壳为钢包外壳。
[0007]优选的,所述绝热层包括绝热涂料层和绝热板。
[0008]优选的,所述绝热涂料层为在外壳内侧喷涂隔热层绝热涂层材料而成;所述绝热板为纳米绝热板。
[0009]优选的,所述绝热涂料层和所述绝热板之间粘贴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保温层采用硬质保温板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绝热板与所述保温层粘贴连接;所述保温层与所述衬层粘贴连接;所述衬层与所述工作层粘贴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绝热涂料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绝热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9~11mm,所述新型隔热层结构的厚度为15~21mm。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操作易执行;不同隔热材料复合起到缺点互补,持续可工作性时间长,隔热层老化、粉化现象减弱,温度梯度更为明显,温降将梯度级减弱,保温性能提高;绝热喷涂料层在最外延钢包壳内和纳米绝热板之间,不接触工作面,绝热性能持续时间长,保温效率高;钢水温度保持较平稳的水平,温度波动小,对钢包工作层耐材的热震损毁也极大的减弱,提高钢包耐材的使用寿命,有利于炼钢厂的钢包正常顺利周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外壳;2、绝热层;21、绝热涂料层;22、绝热板;3、保温层;4、衬层;5、工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层结构,由图1可知,该隔热层结构包括: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绝热层2、保温层3、衬层4和工作层5;外壳1为钢包外壳。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热层2包括绝热涂料层21和绝热板22。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热涂料层21为在外壳1内侧喷涂隔热层绝热涂层材料而成;绝热板22为纳米绝热板。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热涂料层21和绝热板22之间粘贴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层3采用硬质保温板材料。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热板22与保温层3粘贴连接;保温层3与衬层4粘贴连接;衬层4与工作层5粘贴连接。
[0025]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绝热涂料层21的厚度为3~5mm,绝热板22的厚度为3~5mm、保温层3的厚度为9~11mm,新型隔热层结构的厚度为15~21mm。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侧由近及远依次设置有绝热层(2)、保温层(3)、衬层(4)和工作层(5);所述外壳(1)为钢包外壳;所述绝热层(2)包括绝热涂料层(21)和绝热板(22);所述绝热涂料层(21)的厚度为3~5mm,所述绝热板(22)的厚度为3~5mm、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为9~11mm,所述新型隔热层结构的厚度为15~2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涂料层(21)为在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现堂刘靖轩佟晓松张晗孙春晖胡静航刘丽刘美荣高梅任林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