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30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蒸汽发生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和蓄热器,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副管上设置动力循环装置,用于在没有蒸汽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使得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所述动力循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蒸汽管流动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力循环装置运行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结构的热管的蒸汽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利用设备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利用设 备应用领域广泛,广泛适用于制衣厂,干洗店,饭店,馍店,食堂,餐厅,厂矿,豆制品厂 等场所。
[0003]目前的蒸汽利用设备多采用燃气或者燃油加热,而且加热效率低,而对于利用余热的蒸 汽利用设备研究的不是很多。
[0004]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产出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智能控制,因此需 要设计一种根据进行智能控制的蒸汽余热的蒸汽发生器。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前面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的蒸汽发 生器系统,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实现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前面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蒸汽利用 设备,以实现余热的充分利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蒸汽利用设备设置在主管上,所述蓄热器设置在 管道上,所述主管和副管形成并联管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主管和副管的蒸汽 利用设备和蓄热器,在蒸汽利用设备中产生蒸汽的热能加热,在蓄热器中进行蓄热,在蒸汽 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中换热后的蒸汽冷凝成水后再汇流进入回水管,通过回水管返回到蒸汽发 生器;
[000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 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副管上设置动 力循环装置,用于在没有蒸汽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使得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 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0010]所述动力循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蒸汽管流动传感器 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0011]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 停止运行;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 开始运行。
[0012]作为优选,动力循环装置是泵。
[0013]作为优选,第三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上游的蒸汽管上,用于控制进入蒸汽 利用设备和蓄热器的总的蒸汽流量,第四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下游
的回水管上, 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第 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 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 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闭;
[0014]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是打开 状态,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换热完成后进入回水管;
[0015]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 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0016]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还设置与蒸汽管连接的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与蒸汽管的连接位 置位于第三阀门的上游,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 接;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打开;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 四阀门关闭。
[0017]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电加热装置、汽包,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包中,所 述汽包包括进水管和蒸汽出口,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管箱、第二管箱和盘管,盘管与第 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相连通,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电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管箱内;第一管箱 内填充相变流体;盘管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盘管包括多根圆弧形的管束,多根圆弧形的管 束的中心线为以第一管箱为同心圆的圆弧,相邻管束的端部连通,从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 管束自由端;所述汽包是圆形截面,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多个,其中一个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 包的中心,成为中心电加热装置,其它的电加热装置围绕汽包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电加热 装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力循环装置运行 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0020]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式结构的电加热装置在汽包中的布局图,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 率。
[0021]3、本专利技术电加热装置在周期内间歇式的加热,能够实现弹性盘管周期性的频繁性的振 动,从而实现很好的除垢以及加热效果。
[0022]4、本专利技术将盘管周期性不断增加加热功率以及降低加热功率,使得加热流体受热后会 产生体积不停的处于变化状态中,诱导盘管自由端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传热。
[0023]5、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优化了盘管的参数的最佳关系,从而实现最优 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系统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系统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0028]图5为电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0029]图6是电加热装置间隙式加热的坐标示意图。
[0030]图7是电加热装置周期性增加以及降低加热功率坐标示意图。
[0031]图8是电加热装置周期性增加以及降低加热功率的另一个实施例坐标示意图。
[0032]图9是电加热装置加热功率线性变化的坐标示意图。
[0033]图10是圆形汽包中设置电加热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0034]图11是盘管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是汽包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蒸汽发生器,2蒸汽利用设备,3蓄热器,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 门,7第四阀门,8第五阀门,9蒸汽管,91主管,92副管,10回水管,11中央控制器;
[0037]12、盘管,13、第一管箱,14、自由端,15、自由端,16、进水管,17、蒸汽出口,18、 自由端,19、第二管箱,20、连接点,21、电加热装置,22、汽包,23管束,24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9]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
“×”
、“*”表示乘法。
[00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蒸汽利用设备设置在主管上,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管道上,所述主管和副管形成并联管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主管和副管的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在蒸汽利用设备中产生蒸汽的热能加热,在蓄热器中进行蓄热,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中换热后的蒸汽冷凝成水后再汇流进入回水管,通过回水管返回到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副管上设置动力循环装置,用于在没有蒸汽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使得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所述动力循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蒸汽管流动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开始运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动力循环装置是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上游的蒸汽管上,用于控制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的总的蒸汽流量,第四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下游的回水管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