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85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7
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其包括壳体,用于收容待消毒物品,所述壳体具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处连接有多通管,所述多通管具有互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通气孔连通;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和输送臭氧,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多通管的第二接口连通;抽气泵,用于抽出消毒后所述箱体内的残余臭氧,其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多通管的第三接口连通,其排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外界。所述臭氧消毒装置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待消毒物品、臭氧消毒装置腔体内和待消毒设备内部的臭氧残留,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保障用户安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保障用户安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保障用户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杀菌消毒应用
,具体涉及可以给呼吸机以及面罩软管消毒的设备,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臭氧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医疗器械、饮食餐具、食品加工等进行消毒的方式,常采用的方式是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有诸多的优点,例如,杀菌效果好、空间死角扩散的彻底性、成本低、环保、人体吸入少量无害等。
[0003]然而,臭氧消毒并非完美,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因为,市面上很多消毒产品是利用臭氧对封闭空间内待消毒物品进行杀菌消毒,且需达到一定的臭氧浓度,才能起到杀毒的效果。而消毒后残余臭氧的衰减需要一定时间,在杀菌消毒过程完成后,密闭空间内仍有大量的富余臭氧的存在,若不采取措施对残留臭氧进行全部回收清除。这样会使被消毒的物品常常会伴随有刺鼻难闻的气味,大量吸入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0004]市面上针对此问题的主流解决方案,是在消毒装置内部放置耗材如活性炭,但活性炭需定期更换,这会增加用户的成本,而且使用的不方便性。另外,当将消毒装置用于对待消毒设备(例如,呼吸机等)的内部进行消毒处理时,活性炭无法对残留在连接待消毒设备的管道及待消毒设备的内部的臭氧进行异味清除。其次,活性炭除味的时间和效果也并不太理想,且活性炭会占用消毒设备内部本就有限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在消毒完成后,其可以迅速降低甚至消除自身内部和待消毒设备(例如,呼吸机等)内部的臭氧残留。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包括:
[0007]壳体,用于收容待消毒物品或暂存臭氧,所述壳体有一个通气孔;
[0008]多通管,包括彼此互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0009]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并将产生的臭氧通过所述多通管的第二接口注入所述壳体内;
[0010]抽气泵,用于从所述壳体中抽出消毒后的残余臭氧并排放到外界,其进气口通过所述多通管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壳体,其排气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外界;
[0011]控制电路板,用于连接和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抽气泵的工作。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多通管分流到壳体中以对放置在壳体中的待消毒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启动抽气泵,可将壳体以及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臭氧残留抽出并通过第三管路排出至壳体外,以达到消除臭氧消毒装置自身内部异味的目的。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多通管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通的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用于通过第四管路与待消毒设备连通。
[0014]通过上述改进,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还可通过多通管分流到待消毒设备的内部,从而对待消毒设备(例如,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同理,消毒完成后,启动抽气泵,亦可将残留在待消毒设备和第四管路内的臭氧排出至待消毒设备以外,以达到消除已消毒物品中残余的臭氧以及异味的目的。
[001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多通管包括:外圆周壁,边缘与所述外圆周壁内侧连接的间隔板,以及一端与所述间隔板连接的内圆周壁;所述间隔板将所述外圆周壁的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内圆周壁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间隔板具有位于所述内圆周壁内侧的中央格挡部和位于所述内圆周壁与所述外圆周壁之间的外围格挡部,所述中央格挡部穿设有多个贯通孔以是所述内圆周壁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外圆周壁形成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内圆周壁与所述中央格挡部形成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于所述外圆周壁的围绕所述第一空腔的部分,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直接相通。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外圆周壁的围绕所述第一空腔的部分,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直接相通。
[0016]通过上述改进,充份考虑到了气流的顺畅与气压大小等因素,让排气效果达到最佳,以利于残留臭氧的顺利排出。
[001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端具有敞开口的箱体和用于敞开或封闭所述敞开口的上盖;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用于在感应到所述上盖封闭所述敞开口时接通电源,并在感应到所述上盖敞开所述敞开口时断开电源。
[0018]通过上述改进,只有在上盖关闭时,臭氧消毒装置才会工作;而上盖打开时,臭氧消毒装置会自动停止。从而,防止上盖意外打开而造成臭氧的持续泄漏。
[001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臭氧消毒装置还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壳体、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抽气泵均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管路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四接口对应的第二通孔。
[0020]通过上述改进,使得臭氧消毒装置整体性强且外观美观。
[002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功能按钮。
[0022]通过上述改进,便于用于对臭氧消毒装置进行启停或模式选择的操作。
[002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工作进度。
[0024]通过上述改进,用户可以更好的了解所述臭氧消毒装置的作业进度。
[002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均设有用于防止气体回流的止回阀。
[0026]通过上述改进,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止回阀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气体回流,保证臭氧消毒装置正常工作。同时,也能起到防尘的作用。另外,确保抽气泵未工作时,臭氧通过抽气泵泄漏的量可以忽略不计。
[0027]实施本技术提供的臭氧消毒装置,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8]1、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多通管分流到壳体中以对放置在壳体中的待消毒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启动抽气泵,可将壳体以及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臭氧残留抽出并通过第三管路排出至壳体外,以达到消除臭氧消毒装置自身内部异味的目的。
[0029]2、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还可通过多通管分流到待消毒设备的内部,从而对待消毒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同理,消毒完成后,启动抽气泵,亦可将残留在待消毒设备和第四管路内的臭氧排出至待消毒设备以外,以达到消除待消毒设备内部异味的目的。其中,待消毒设备可以是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也可以是市面上其他需进行臭氧杀毒和排除异味的设备。
[0030]3、多通管的结构设计充份考虑到了气流的顺畅与气压大小等因素,让排气效果达到最佳,以利于残留臭氧的顺利排出。
[0031]4、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开关。可以实现只有在上盖关闭时,臭氧消毒装置才会工作;而上盖打开时,臭氧消毒装置会自动停止。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用于收容待消毒物品或暂存臭氧,所述壳体(11)有一个通气孔(111);多通管(14),包括彼此互通的第一接口(1410)、第二接口(1420)和第三接口(1430),其中,第一接口(1410)与所述通气孔(111)连通;臭氧发生器(12),用于产生臭氧并将产生的臭氧通过所述多通管(14)的第二接口(1420)注入所述壳体(11)内;抽气泵(13),用于从所述壳体(11)中抽出消毒后的残余臭氧并排放到外界,其进气口通过所述多通管(14)的第三接口(1430)连通所述壳体(11),其排气口通过第三管路(153)连通至外界;控制电路板,用于连接和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12)和所述抽气泵(13)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管(14)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口(1410)、所述第二接口(1420)和所述第三接口(1430)相通的第四接口(1440),所述第四接口(1440)用于通过第四管路与待消毒设备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管(14)包括:外圆周壁,边缘与所述外圆周壁内侧连接的间隔板,以及一端与所述间隔板连接的内圆周壁;所述间隔板将所述外圆周壁的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内圆周壁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具有位于所述内圆周壁内侧的中央格挡部和位于所述内圆周壁与所述外圆周壁之间的外围格挡部,所述中央格挡部穿设有多个贯通孔以是所述内圆周壁的内部空间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礼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一进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