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68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相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所用的运送装置,其换向运送部具有被转动驱动的中央辊,以及与该中央辊的大致下半周周面接触、至少张设在3个辊上并被驱动的传送带。该换向运送部结构简单,且相片感光材料因被夹在中央辊与传送带之间运送,故不易受损伤。再通过在传送带的两侧边设置筋条,并在张设传送带的张紧辊上设置收容该筋条的直径较小的两端,可获得稳定的运送力。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相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片状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具体涉及在进行片状相片感光材料的液处理时的运送装置的换向运送部。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设置为,若相片感光材料利用运送装置以适当的时间依次通过曝光部、各处理液槽、干燥部等处,即完成显影处理及其后道处理。运送装置由运送辊、传送带及导轨等形成运送道,相片感光材料载置在运送辊或传送带上,由一对运送辊或传送带和运送辊等夹持,通过运送辊等的转动进行运送。自动显影处理装置按所运送的相片感光材料的形态具有两种运送装置,一种是运送按帧切断了的片状的相片感光材料,例如能在曝光、显影处理等处对每一帧进行微调;另一种是运送按胶片或顾客等的处理单位切断的长条形形态的相片感光材料,当液处理结束以后再按帧切断。以长条形形态进行运送的装置,在形成运送道时,只要在设置具有运送力的运送辊或传送带等时留下间隔,并用导轨补充该间隔就行,但向横向的换向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将相片感光材料按帧切断成片状后进行运送的装置,在形成运送道时,需要多个具有运送力的运送辊及传送带等,但运送方向的换向很少受到限制。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道也受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形态、运送辊及传送带的设置环境的影响,但一般不呈一直线状,而是适当改变运送方向,使运送道呈Z字形,以确保在小型装置或处理液槽内有较长的运送道。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是在换向运送部将中央辊与侧辊组合来改变运送方向的。图1和图2是示出现有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换向运送部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中,中央辊31与3个侧辊即侧辊32、侧辊34、侧辊36接触,在各侧辊之间配置有导轨33和导轨35。如图所示,与中央辊31和侧辊32压接、进入的感光材料37经导轨33而换向,再因中央辊31与侧辊34而前进并经导轨35而换向,最后通过中央辊31与侧辊36被送往与进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2中,以中央辊41为中心配置有5个侧辊即侧辊42、侧辊43、侧辊44、侧辊45及侧辊46,与上图不同的是,在中央辊41与各侧辊之间有间隙。进入的感光材料47其顶端与侧辊43接触而换向,因侧辊42而前进,又因随后的侧辊44而换向。就这样,感光材料47与各侧辊接触,边渐渐地变换方向边前进,被送往与进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为了在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内进行运送时不损伤相片感光材料,对运送装置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一般情况下,运送装置的运送辊及导轨和传送带等采用平滑柔软的材料,并设定了压接保持时有适合于材料的适当的接触夹压力。若相片感光材料上吸附了碎屑或尘埃,则可能妨碍处理液的浸透,或在运送过程中会受损伤。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4年第278893号公报中的片状体运送装置通过导电性的氨酯橡胶传送带等与导电性的镍鼓进行运送,以使运送装置的运送辊及导轨等与相片感光材料不产生静电。相片感光材料在处理液中运送时,容易因剖面浸入处理液而发生剥离或膨胀。若以按帧切断后的片状进行处理,有很多剖面,则更容易发生剥离和膨胀,导致相片质量的下降。根据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告1994年第19543号公报中的相纸的处理方法,在按胶片或顾客等的处理单位切断处理的相纸的剖面处设置先导部进行一次切断,当显影处理后进行后道处理时,按帧进行二次切断。从相纸顶端的剖切端面起空出一定长度的先导部,依次进行处理单位部分的印相,在尾部一次切断进行显影处理。在包括先导部在内的各帧之间预先施加上进行二次切断的切断标记,在显影处理结束之后,在加有切断标记的部位进行二次切断。容易浸透处理液的顶端的剖切端面因为作为先导部,在后道处理时被切除和抛弃,因此,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告1994年第19543号公报中的相纸的处理方法,可提供不会因处理液的浸透而发生剥离或膨胀的、品质良好的相片。如上所述,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不仅做成符合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规格的结构,以能很好进行显影处理等的状态运送相片感光材料,而且设法不损伤相片感光材料,以获得高质量的相片。最近的动向是要求提高正在趋向小型化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高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必然处理路径长,且运送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辊的数量增加。此外,若要在维持处理能力的情况下使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小型化,则必须频繁改变运送方向使其呈Z字形,并与其他各部分集成在一起,以便获得长的处理路径,所以换向运送部增多。不管何种情况,运送辊及导轨等与相片感光材料的接触增加,尤其是因为运送辊的数量多及改变运送方向等而利用相片感光材料的骨子(コシ)导致其变形等等,所以,现有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换向运送部是一种容易产生碎屑、容易损伤剖切面的结构。切屑一旦附着在相片感光材料的图像面上或处理液槽内的运送辊上,即可能妨碍液处理,或产生伤痕,使质量受损。受伤的剖切面附近若反复受到运送辊的压接和放开压接,则处理液更容易浸入,产生剥离或膨胀,损害相片感光材料的质量。若采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4年第278893号公报的片状体运送装置,通过导电性的氨酯橡胶等及导电性的镍鼓,可以防止运送辊等及相片感光材料的静电,但并不能预防所有的碎屑等的附着,最好采取能尽可能抑制碎屑产生的措施。若采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告1994年第19543号公报的相纸的处理方法,通过在容易浸入处理液的剖切面处设置先导部并在后道处理时将其切除,可保持质量。但是,因为按设置先导部的量,相应地要化费回收切除了的先导部的人工,且必需更多的相片感光材料,故导致成本提高。而最近相片感光材料及显影服务提供的价格相当便宜,故成本的降低很重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具有不易损伤相片感光材料的换向运送部的运送装置,提供低成本且高质量的相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在其换向运送部设有被驱动转动的中央辊,以及张设在张紧辊等上并被驱动、与中央辊的大致下半周周边接触的传送带,通过中央辊与传送带的压接获得运送力。再有,通过减小张紧辊等的两端的直径,用以收容设于传送带两侧边的筋条,以此状态张设传送带,可获得稳定的运送力。附图简介图1是示出现有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换向运送部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出现有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换向运送部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一例中的皮带辊的示意侧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实施例中的运送架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实施例中的感光材料处理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现利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实施例。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动力从动力源传递给驱动轴1,从伞齿轮2经齿轮5,中央辊3获得转动力。两个皮带辊4和张紧辊8上张设有传送带7,并以覆盖中央辊3下周的状态与之接触。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其他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动力从动力源传递给驱动轴1,再从伞齿轮2经齿轮5和齿轮6,使中央辊3和皮带辊4获得转动力。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所示,传送带张设在两个皮带辊4和一个张紧辊上,中央辊以下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的相片感光材料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如下装置的换向运送部,即,设有被转动驱动的中央辊,以及与该中央辊的大致下半周周面接触、至少张设在3个辊上并被驱动的传送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置良和
申请(专利权)人:诺利子钢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