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46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包括环形结构的底座和盘形结构的井盖;其特征在于:井盖包括井盖外圈和内盖板;井盖外圈整体呈环形结构,井盖外圈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内盖板盖合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一台阶孔,且第一台阶孔与内盖板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形成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井盖外圈整体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二台阶孔,井盖外圈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立式的连接杆,连接杆贯穿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上的穿孔后伸至底座下方,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径大于穿孔的限位件;且连接杆为围绕井盖外圈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巧妙合理,更加经济,更好的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


[0001]本技术属于窨井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面下方设置有很多用于排污或供各种管路贯穿的地下通道,这些地下通道每隔一段距离就要设置一个通向地面的出口,由地下通道到地面的这一段即是窨井,窨井盖则是用来盖住窨井口的盖子。
[0003]目前现有的窨井盖使用场景及其存在不足是:在城市污水管网受汛期,排水量负荷增大影响,致使井盖被冲开的问题时有发生,并因造成行人坠落入井进而引发的伤亡事故。虽然可以在各个窨井内加装防坠落的防护网,但加装防护网不仅影响人员的下井作业效率,防护网还容易在窨井内长期污秽潮湿的环境下,出现腐蚀或锈蚀并致使使用寿命较短、长期来看不够安全可靠的不足。
[0004]此外,现有的窨井盖中也有加装有井盖定位监控系统的,但这样又会使得窨井盖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大幅增加。
[0005]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合理,更加经济,能够泄洪防坠自动复位的窨井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更加经济,能够泄洪防坠自动复位的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用于防止井盖被冲掉引发的坠落事故,更好的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包括底座、井盖外圈和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和穿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向套,所述井盖外圈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内设置有限位销钉,所述井盖外圈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井盖外圈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底座,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内盖板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内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浮筒,所述内盖板的侧面开设有导向限位槽。
[0009]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具有的优点是:
[0010]1、能够泄洪
[0011]当管网水量超负荷时,管网中的水力会冲压并开启井盖(井盖外圈和内盖板)进行泄洪;并且,基于连接杆和卡扣结构的结构,故使得井盖(井盖外圈和内盖板)只能在底座轴向上升至最高点,充分泄洪。
[0012]2、井盖能够自动复位防坠
[0013]当管网水量恢复正常后,井盖(井盖外圈和内盖板)会迅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及在连接杆与穿孔的导向配合作用下顺利下落至底座内盖合复位,重新实现窨井口的封堵,
从而及时有效的实现自动复位防坠,有效的确保行人与车辆行驶的安全。
[0014]3、结构简洁巧妙,经济性好
[0015]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的结构简洁,易制造,且仅通过机械结构来实现自动复位,不需要实施监控也不需要消耗电,故使用起来更为经济省心。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0021]图6为图3中井盖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底座的俯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8中泡沫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
[0026]1底座:11加强筋,12通孔,13穿孔,14第二台阶孔;
[0027]2井盖外圈:21第一台阶孔,22限位销钉,23连接杆,24螺母;
[0028]3内盖板:31扳动用插孔,32浮筒,33导向限位槽;
[0029]4泡沫垫圈:41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第一种实施例,图1和图2所示:
[0032]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包括环形结构的底座1和盘形结构的井盖;所述井盖包括井盖外圈2和内盖板3;
[0033]所述井盖外圈2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井盖外圈2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内盖板 3盖合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一台阶孔21,且所述第一台阶孔21与所述内盖板3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形成可拆式固定连接;
[003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井盖外圈2整体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二台阶孔 14,所述井盖外圈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立式的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贯穿所述第二台阶孔14的台阶面上的穿孔13后伸至所述底座1下方,所述连接杆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径大于所述穿孔13的限位件;且所述连接杆23为围绕所述井盖外圈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四根。
[0035]实施时,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尺寸可供人体穿过并下井作业。
[0036]实施时,所述限位件为螺母24。
[0037]实施时,所述内盖板3的上表面开设扳动用插孔31,所述扳动用插孔31为圆周方向间隔分布设置的两个。
[0038]其中,所述第一台阶孔21与所述内盖板3之间的卡扣结构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限
位销钉22和导向限位槽33;
[0039]所述第一台阶孔21上位于台阶面上方的内侧壁的高度方向中部位置处沿径向内凸形成有所述限位销钉22,在所述第一台阶孔2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限位销钉22;
[0040]所述内盖板3上在径向上的外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向限位槽33,所述导向限位槽33具有竖向进入段、横向进入段和限位段,其中,所述竖向进入段的下端为可供所述限位销钉 22进入的开口端,所述竖向进入段与所述横向进入段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进入段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有末端为封闭端的所述限位段,所述限位段能够使得所述限位销钉22的外端形成周向限位。
[0041]采用上述卡扣结构后,限位销钉22能够顺利导向限位槽33的竖向进入段、横向进入段和限位段,从而便捷的实现周向限位和可靠盖合连接,能够避免洪水冲压作用下井盖被冲走;也能够反向操作来迅速实现内盖板3的取出,操作简便快捷。
[0042]其中,所述底座1的下端边缘沿径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圈加强边,所述加强边与所述底座1的径向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1,且所述加强筋11为围绕底座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块。
[0043]采用上述加强筋11的结构后,即可有效增强底座1的结构强度,确保本产品能够更加经久耐用。
[0044]其中,所述底座1的第二台阶孔14的台阶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 12。
[0045]上述多个通孔12能够形成可供洪水迅速流过的通道,使得洪水能够均匀冲压井盖的井盖外圈2和内盖板3,提升井盖受力的均匀合理性,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致使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包括环形结构的底座和盘形结构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包括井盖外圈和内盖板;所述井盖外圈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井盖外圈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内盖板盖合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一台阶孔,且所述第一台阶孔与所述内盖板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形成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内侧具有一个可供井盖外圈整体落入且呈环形的第二台阶孔,所述井盖外圈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立式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上的穿孔后伸至所述底座下方,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径大于所述穿孔的限位件;且所述连接杆为围绕所述井盖外圈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防坠自动复位型窨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孔与所述内盖板之间的卡扣结构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销钉和导向限位槽;所述第一台阶孔上位于台阶面上方的内侧壁的高度方向中部位置处沿径向内凸形成有所述限位销钉,在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限位销钉;所述内盖板上在径向上的外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向限位槽,所述导向限位槽具有竖向进入段、横向进入段和限位段,其中,所述竖向进入段的下端为可供所述限位销钉进入的开口端,所述竖向进入段与所述横向进入段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进入段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有末端为封闭端的所述限位段,所述限位段能够使得所述限位销钉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夏露李维丁云松谢翠华黄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万州区万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