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461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空压机的输出端与制氮设备相连,制氮设备的初始氮气输出通道通过送氮管道与干燥塔的进气口相连通,干燥塔的出气口与收集干燥氮气的集气通道连通;输出通道上设有加热支管,加热支管上设有加热器,加热器输出端通过送热管道与干燥塔的进热口相连通,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与氮气回收管道连通,氮气回收管道最终接入空压机的输入端。采取先制备氮气再进行干燥处理的技术构思,并且对干燥塔间歇进行逆向加热再生、活化处理,显著提高干燥剂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整个过程能耗低、气耗少,环境友好型,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氮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LNG船舶及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应用,要求产品氮气常压露点(DP)甚至是压力露点(PDP)值低至-70℃,更是给常温空气分离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即在尽量降低能耗及压缩空气的消耗的情况下,获得深度干燥的氮气。
[0003]业内通用做法都是先将制氮装置前的压缩空气处理达到露点要求,再进行空气的常温分离,比如在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氮气工艺中,通常前端的空气预处理配置有空气干燥装置,并且空气分离过程的吸附剂,也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但是这种技术路线的吸附水分的深度存在极限,通常在氮气产品的纯度达到99~99.999%N2时,其含水的常压露点值在-58℃~-60℃。再进一步的露点的降低,通常需要在前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露点(Pressure Dew Point)温度降低到-40℃以下,前端大量的压缩空气(通常氮气纯度在99~99.999%N2时,压缩空气消耗量相当于氮气量的2~6倍)预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及物资(加热能耗及压缩空气的消耗),不仅经济合理性低,而且效率不高。
[0004]这种预处理方式由于需要干燥的压缩空气量远远超过氮气量,造成干燥过程能源、物资消耗过大,同时由于干燥剂特性问题,吸附容量小,再生干燥剂频繁,从而加剧了能源损失、气源损失。
[0005]因此,氮气处理
亟需一种不同于预处理技术思路,能耗低、气耗少、效率高、环保型的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同于预处理技术思路,能耗低、气耗少、效率高、环保型的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包括抽取空气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与制氮设备相连,所述制氮设备的初始氮气输出通道通过送氮管道与干燥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出气口与收集干燥氮气的集气通道连通;所述输出通道上设有加热支管,所述加热支管上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输出端通过送热管道与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再生排气口与氮气回收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回收管道最终接入空压机的输入端;所述干燥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和再生排气口均设有截止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塔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所述送氮管道通过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分别与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进气口对应连通;所述集气通道通过第一出气支管、第二出气支管分别于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出气口对应连通;所述加热再生管道通过第一再生进气支管、第二再生进气支管分别与第一干燥塔、
第二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对应连通;所述再生排气管道通过第一再生排气支管、第二再生排气支管分别于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再生出气口对应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进气支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出气支管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出气支管上设有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一再生加热支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再生加热支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再生出气支管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二再生出气支管上设有第四截止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阀的输出端与第三截止阀的输入端与第一干燥塔上同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阀的输入端与第一干燥塔上同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的输出端与第四截止阀的输入端与第二干燥塔上同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阀的输入端与第二吸附塔上同一个端口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氮气回收管道上设有冷却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入口前端设有空气滤清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集气通道上设有露点检测仪。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不同于常规技术中的预处理技术思路,而是采取先制备氮气再进行干燥处理的技术构思,并且对干燥塔间歇进行逆向加热和冲击,能显著提高干燥剂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整个过程能耗低、气耗少,环境友好型,当设置多个干燥塔时,可以持续进行干燥处理,且干燥剂活性高,因此处理过程效率高、效果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0]1-空压机,2-制氮设备,31-第一开关阀,32-第二开关阀,33-第三开关阀,34-第四开关阀,41-第一干燥塔,42-第二干燥塔,51-第一截止阀,52-第二截止阀,53-第三截止阀,54-第四截止阀,6-加热器,7-冷却器,8-空气滤清器,9-露点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包括抽取空气的空压机1,所述空压机1的输出端与制氮设备2相连,所述制氮设备2的初始氮气输出通道通过送氮管道与干燥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出气口与收集干燥氮气的集气通道连通;所述输出通道上设有加热支管,所述加热支管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输出端通过加热管道与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再生排气口与氮气回收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回收管道最终接入空压机1的输入端;所述干燥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和再生
排气口均设有截止阀。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同于常规技术中的预处理技术思路,而是采取先制备氮气再进行干燥处理的技术构思,当打开开关阀、关闭截止阀时,干燥塔处于进气-干燥-出气工作过程,当关闭开关阀、打开截止阀时,干燥塔处于逆向再生、活化处理工作过程,对干燥塔间歇进行逆向加热和冲击,能显著提高干燥剂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并且由于干燥处理后置,不需要增加降露点,也无需抽取并消耗大量空气,因此降低了能耗和气耗,是环境友好型的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制氮设备2为常规成熟制氮装置、设备或系统,比如变压吸附制氮系统、膜制氮装置、深冷分制氮装置等,干燥塔中的干燥剂可以是业内常规采用的各种能吸附水分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较佳的技术效果,采用的是纯度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无水硫酸钙。
[0023]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塔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所述送氮管道通过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分别与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的进气口对应连通;所述集气通道通过第一出气支管、第二出气支管分别于第一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空气的空压机(1),所述空压机(1)的输出端与制氮设备(2)相连,所述制氮设备(2)的初始氮气输出通道通过送氮管道与干燥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出气口与收集干燥氮气的集气通道连通;所述输出通道上设有加热支管,所述加热支管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输出端通过加热再生管道燥塔的再生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干燥塔的再生排气口与再生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回收管道最终接入空压机(1)的输入端;所述干燥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干燥塔的再生进气口和再生排气口均设有截止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氮气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所述送氮管道通过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分别与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的进气口对应连通;所述集气通道通过第一出气支管、第二出气支管分别于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的出气口对应连通;所述加热再生管道通过第一再生进气支管、第二再生进气支管分别与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的再生进气口对应连通;所述再生排气管道通过第一再生排气支管、第二再生排气支管分别于第一干燥塔(41)、第二干燥塔(42)的再生出气口对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沈强孟翰武蔡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梅卡亚洲气体系统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