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中回收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186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从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中回收银的方法。方法包括碳酸钠焙烧、酸性硫脲浸出-铁置换、酸洗几个工序。银粉纯度99.95%,回收率>99%。(*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贵金属冶金。自古以来,白银就和黄金一样被人类重视和应用。由于银具有良好的性质,在近代工业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其中消耗最大的部门是感光材料,约占银总用量的40%。近年来,提出了各种从废感光材料中回收银的方法。ZL90108112.4,申请日90.9.29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废彩色感光材料回收银的方法,提出将废感光材料浸泡在稀硫酸溶液中洗脱含银乳剂层,氯盐加热聚集沉淀卤化银,氯化焙烧或有机溶剂洗涤除有机物,稀硫酸+稀盐酸浸出贱金属,碱性溶液中用糖类固体悬浮还原卤化银得纯银的方法,银纯度>99.9%直收率≥98%。该法能从废感光材料回收纯银,回收率较高,但是使用硫酸、盐酸、氯盐、碱、糖类等多种化学物质,步骤略多。文献“Silver Winning From Anode Slimes,Hutnicke Listy,1992,47(2),31~35(捷克文)”介绍了从焙烧过的阳极泥中,用硫酸浸出,以Agcl形式沉淀银,用酸性硫脲溶液从渣中提取金和银,接着用电解法回收的可行性试验。没有报道产品纯度及回收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与硫脲浸出金、银的方法结合,应用种类较少的化学试剂,步骤较少的回收纯银。所专利技术的,是针对成分为(%)Ag36~39,Fe0.04~0.5,Pb0.08~1.1,Cu<0.06,Ni<0.05,Al2O3<1.1,余量为有机物(包括明胶、聚丙烯酰胺及蛋白酶)的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胶片生产的废乳剂、废胶片、涂布废水等含银废料沉淀银所得),银主要以卤化银状态存在,改进银回收的方法。其步骤是1、焙烧,将含银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与碳酸钠混合,其量比为沉淀银泥中的卤化银∶碳酸钠(mol比)=1∶0.5~1,在温度500~650℃进行焙烧,时间6~10小时,使银泥中的卤化银转变为氧化银及金属银并使有机物分解;2、焙烧渣酸性硫脲浸出-铁置换条件为用硫酸调PH=~1.5,硫脲浓度=3~7.5%的酸性硫脲溶液浸出,温度30~40℃,浸出液体积ml数与焙烧渣重量g数之比为7~8∶1,同时加入铁片(或棒)置换银,试料重量g数与铁片(或棒)面积(cm)2数之比为1∶1~3,时间6小时,置换渣即粗银粉,浸出液循环使用5次,每循环一次添加硫脲浓度~1.7%;3、置换渣粗银粉酸洗涤条件为在温度70~80℃,用浓度为3~4mol/L硫酸洗涤浸泡几个小时,除去铁、铅和铝等贱金属杂质,分离酸洗液,蒸馏水洗涤、烘干即可得到纯银粉。银粉纯度99.95%,回收率>99%。所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由下图给出。 从含银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中回收银方法流程图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工艺流程较简便,经3个步骤就可产出纯银,生产周期短;2、银纯度高(>99.95%),回收率高(>99%),技术指标稳定,3、使用无毒试剂,且种类较少,硫酸循环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实施例用成份为(%)Ag 38.06,Al2O31.04,Fe0.043,Cu<0.06,Pb1.6的含银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按以下条件分别进行5批次实验1、焙浇,试料中卤化银∶碳酸钠(mol比)=1∶0.8,焙烧升温制度为250℃ 0.5小时,350℃ 0.5小时,580-600℃ 6小时;2、焙烧渣硫酸-硫脲浸置条件为,硫酸调PH=1.5,硫脲浓度第一次为5%,以后每循环使用一次添加硫脲浓度为1.67%,浸出液体积ml数与焙烧渣重量克数之比为7.3∶1,浸置液温度35℃,每克试料用2(cm)2的铁置换面积,时间6小时;3、浸出置换渣粗银泥酸洗硫酸浓度3mol/L,温度80℃,洗涤4小时。5次试验结果列于表1,银粉纯度分析列于表2。表1、五次实验结果 </tables>*直收率超过100%,是分析误差所致表2、五次试验银粉光谱分析结果1 2 345Pt<0.001 Pt<0.001 Pt<0.001Pt<0.001Pt<0.001Pd<0.0002Pd<0.0002Pd<0.0002 Pd<0.0002 Pd<0.0002Ir<0.0002Ir<0.001 Ir<0.001Ir<0.001Ir<0.001Rh<0.0005Rh<0.0005Rh<0.0005 Rh<0.0005 Rh<0.0005Au 0.0035Au 0.0023Au 0.0021 Au 0.0024 Au 0.0027Cu<0.002 Cu<0.002 Cu<0.002Cu<0.002Cu<0.002Fe 0.021 Fe 0.0050Fe 0.0053 Fe 0.011 Fe 0.0027Ni<0.0005Ni<0.0005Ni<0.0005 Ni<0.0005 Ni<0.0005Pb 0.0030Pb 0.0020Pb 0.0025 Pb 0.0014 Pb 0.0010Sb<0.001 Sb<0.0010Sb<0.0010 Sb<0.0010 Sb<0.0010Bi<0.0002Bi<0.0002Bi<0.0002 Bi<0.0002 Bi<0.0002Mg 0.0038Mg 0.00074 Mg 0.00060 Mg 0.0013 Mg 0.00037Al 0.0029Al 0.0024Al 0.0019 Al 0.0012 Al 0.00071Sn<0.0005Sn<0.0005Sn<0.0005 Sn<0.0005 Sn<0.000权利要求1.,包括焙烧、酸性硫脲浸出-铁置换、酸洗几个步骤,其特征是1.1焙烧条件为将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与碳酸钠混合,其量比为沉淀银泥中的卤化银∶碳酸钠(mol比)=1∶0.5~1,在温度500~650℃进行焙烧,时间6~10小时,使银泥中的卤化银转变为氧化银及金属银并使有机物分解;1.2焙烧渣用酸性硫脲溶液浸出—铁置换的条件为用硫酸调PH=~1.5,硫脲浓度=3~7.5%的酸性硫脲溶液浸出,温度30~40℃,浸出液体积ml数与焙烧渣重量g数之比为7~8∶1,同时加入铁片(或棒)置换银,试料重量g数与铁片(或棒)面积(cm)2数之比为1∶1~3,时间6小时,置换渣即粗银粉,浸出液循环使用5次,每循环一次添加硫脲浓度~1.7%;1.3置换渣粗银粉酸洗条件为;在温度70~80℃,用3~4mol/L硫酸洗涤浸泡粗银粉3~6小时,分离酸洗液,即可得到纯银粉。全文摘要。方法包括碳酸钠焙烧、酸性硫脲浸出—铁置换、酸洗几个工序。银粉纯度99.95%,回收率>99%。文档编号C22B11/00GK1179556SQ9612230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朱永萍, 吴晓峰 申请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从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中回收银的方法,包括焙烧、酸性硫脲浸出-铁置换、酸洗几个步骤,其特征是:1.1焙烧条件为:将废感光材料沉淀银泥与碳酸钠混合,其量比为沉淀银泥中的卤化银∶碳酸钠(mol比)=1∶0.5~1,在温度500~650℃进行焙 烧,时间6~10小时,使银泥中的卤化银转变为氧化银及金属银并使有机物分解;1.2焙烧渣用酸性硫脲溶液浸出-铁置换的条件为:用硫酸调PH=~1.5,硫脲浓度=3~7.5%的酸性硫脲溶液浸出,温度30~40℃,浸出液体积ml数与焙烧渣重量g 数之比为7~8∶1,同时加入铁片(或棒)置换银,试料重量g数与铁片(或棒)面积(cm)↑[2]数之比为1∶1~3,时间6小时,置换渣即粗银粉,浸出液循环使用5次,每循环一次添加硫脲浓度~1.7%;1.3置换渣粗银粉酸洗条件为;在温度70 ~80℃,用3~4mol/L硫酸洗涤浸泡粗银粉3~6小时,分离酸洗液,即可得到纯银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萍吴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