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立罩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85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立罩板结构,涉及车辆车门罩板技术领域,包括下罩板、上罩板、安装型材以及检查门,上罩板与下罩板上下对应;安装型材设于下罩板和上罩板之间且设有若干个安装座;检查门位于下罩板和上罩板之间,且转动连接于安装型材的一侧;安装型材、检查门以及车体的侧壁围成的空腔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与检查门之间设有拉紧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将挡风屏安装于安装型材上,保证了挡风屏的安装强度,检查门与安装型材采用转动连接,结合拉紧锁的使用使检查门开关方便,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同时还使检查门内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内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内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立罩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车门罩板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门立罩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我国乃至世界城轨车辆发展迅猛,各个城市增加了城轨客车的需求,出行上都偏向选择节能、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城轨车辆的使用频率也大幅度增加。随着轨道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作人员在日常检修中对城轨车辆的人机工程因素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0003]现有的城轨车辆中车门立罩板是主要是用于遮挡车门机构内装部件的,由于车门的邻近位置还需设置挡风屏等构件,所以容易导致车门两侧安装节点过多、立罩板结构复杂,在后续需要对车门内装构件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存在拆装繁琐、检修不便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保证外部装饰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立罩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复杂、检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门立罩板结构,包括下罩板、上罩板、安装型材以及检查门,下罩板用于与车体的地面相连;上罩板用于与车体的车顶相连,且与下罩板上下对应;安装型材设于下罩板和上罩板之间,用于安装挡风屏;安装型材上设有若干个用于与车体相连的安装座;检查门位于下罩板和上罩板之间,且转动连接于安装型材的一侧;
[0006]其中,安装型材远离车门,检查门靠近车门,安装型材、检查门以及车体的侧壁围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靠近车门,且固定柱与检查门之间设有拉紧锁。
[000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上罩板和下罩板的内部分别设有轴座;检查门与安装型材连接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块;轴座与转动块一一对应且通过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或
[0008]安装型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轴座;检查门与安装型材连接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块;轴座与转动块一一对应且通过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安装型材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增强衬板,轴座通过增强衬板与安装型材相连。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增强衬板向空腔的内部延伸;检查门的内壁上也设有向空腔的内部延伸的让位件,转动块设置于让位件上,且转动块与轴座上下对应。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轴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且用于与转轴转动配合的通孔以及位于通孔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且截面大于通孔的安装孔,轴座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封堵安装孔的安装块。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拉紧锁设有三个,其中一个拉紧锁位于检查门的上下方向的中部,另外两个拉紧锁分别位于检查门的上下两端。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拉紧锁包括锁体以及锁座;锁体设置于检查门上且靠近车门设置;锁座设置于固定柱上且用于与锁体锁紧。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固定柱的下部通过下固定块与下罩板相连,固定柱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块与上罩板相连,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分别通过加强件与安装型材相连。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检查门远离安装型材的侧壁边沿上设有向远离检查门一侧延伸的柔性贴合条,柔性贴合条通过压紧件设置于检查门上,压紧件与检查门通过紧固螺栓相连,且压紧件上设有垂直于检查门的板面设置的外伸板。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检查门上设有向内凹陷的让位空间,让位空间内设有把手,检查门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把手的上下两端分别相连的加强板。
[0017]本技术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将挡风屏安装于安装型材上,保证了挡风屏的安装强度,检查门与安装型材采用转动连接,结合设置在固定柱与检查门之间的拉紧锁使检查门开关方便,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同时还使检查门内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避免了传统罩板节点设置过多的问题,上罩板和下罩板分别和车体连接,使检查门上下边沿与上罩板和下罩板实现有效贴合。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的第二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2的第三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2去除顶板、加强件和上固定块后的第四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4中轴座和转轴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8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100、下罩板;110、底板;200、安装型材;210、安装座;300、上罩板;310、顶板;400、固定柱;410、下固定块;411、让位柱;420、上固定块;421、连接板;430、加强件;500、检查门;510、拉紧锁;511、锁体;512、锁座;520、柔性贴合条;530、压紧件;531、外伸板;540、让位空间;550、把手;560、加强板;570、让位件;580、检查窗;610、轴座;611、通孔;612、安装孔;613、安装块;620、转动块;630、转轴;640、增强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车门立罩板结构进行说明。车门立罩板结构,包括下罩板100、上罩板300、安装型材200以及检查门500;下罩板100用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门立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罩板,用于与车体的地面相连;上罩板,用于与所述车体的车顶相连,且与所述下罩板上下对应;安装型材,设于所述下罩板和所述上罩板之间,用于安装挡风屏;所述安装型材上设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车体相连的安装座;以及检查门,位于所述下罩板和所述上罩板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型材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型材远离车门,所述检查门靠近所述车门,所述安装型材、所述检查门以及所述车体的侧壁围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靠近所述车门,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检查门之间设有拉紧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板和所述下罩板的内部分别设有轴座;所述检查门与所述安装型材连接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块;所述轴座与所述转动块一一对应且通过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或所述安装型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轴座;所述检查门与所述安装型材连接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块;所述轴座与所述转动块一一对应且通过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型材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增强衬板,所述轴座通过所述增强衬板与所述安装型材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立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衬板向所述空腔的内部延伸;所述检查门的内壁上也设有向所述空腔的内部延伸的让位件,所述转动块设置于所述让位件上,且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轴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琳刘鸿宇王艮川王俊立卢海超胡国鹏孟凡帅赵林林王超群梁秀萍刘佳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