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77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工程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包括手柄,打线刀头,卡线刀片,剥线组件,所述打线刀头通过滑移组件与手柄连接,所述打线刀头远离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刀槽,所述卡线刀片通过滑移组件与手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设置剥线组件、卡线刀片和打线刀头,从而具有剥线、卡线和模块打线的功能,从而可替代传统的剥线刀、卡线器以及模块打线钳,在网络工程排线施工过程中,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来回切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施工工具功能单一,需要通过多种工具才能完成剥线、卡线和模块打线,使用时不断切换工具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工程施工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网络布线是网络工程
最常见的施工项目,布线操作复杂,在借助工具的基础上均采用人工操作,整个施工过程需要经过穿线、剥线、卡线、模块打线、模块安装、网络线水晶头制作、网线的测试与定位等操作才能完成,每一个工序都会用到不同的施工工具,每次施工工作人员必须准备并携带大量的工具。因此,在工具的搬运上就需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同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多个切换不同的工具,切换时需要俯身将手里的工具放好,再寻找并拾取所需的工具,这个过程中有较长的时间停留,导致施工效率不高;然而对于高位置施工,还需要其他人员帮助传递工具,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施工,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部分网络工程在对网络进行布线施工时,可能机房还没通电,或者机房的照明不是那么充分,操作人员需要自带照明设备,通常需要其他工作人员帮助手持照明设备,才能实现对网络模块或电话模块的精确打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达到提供一种多工能的打线装置,提高打线效率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包括手柄,打线刀头,卡线刀片,剥线组件,所述打线刀头通过滑移组件与手柄连接,所述打线刀头远离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刀槽,所述卡线刀片通过滑移组件与手柄,所述手柄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手柄的左侧的中部设置有LED灯,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剥线组件通过安装组件与手柄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滑块、卡块、轴销、扭簧,所述滑块与卡块通过轴销铰接,所述扭簧套设在轴销的表面,所述手柄的顶部与底部的表面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前侧与后侧的槽壁表面均设置有卡槽。
[0006]优选的,所述滑块、卡块、轴销、扭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打线刀头和卡线刀片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通过滑槽与手柄滑动连接,所述卡槽的大小与卡块底端的大小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剥线组件包括剥线刀片、连杆、齿条、齿轮、马达、壳体,所述剥线刀片的表面设置有卡线刀槽,所述剥线刀片的右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齿条设置在凹槽的中部,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套接在马达输出端的表面,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腔的右侧,所述壳体与安装组件卡接。
[0008]优选的,所述剥线刀片的数量为两个,且卡线刀槽设置在两个剥线刀片相互靠近的一侧,每个所述剥线刀片表面的卡线刀槽的数量为为五个,且卡线刀槽的直径大小从左
到右依次减小。
[0009]优选的,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杆分别设置在壳体内腔的上部与下部,上部的连杆与齿条固定连接,下部的的连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设置有竖直的凹槽,且凹槽的大小与剥线刀片的宽度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管套、限位板、弹簧、限位块,所述安装板一的前端与安装板二铰接,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安装板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远离安装板一的一端与限位板连杆三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二的一端与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二远离限位块的一端也与连杆三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连杆三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三的表面,所述弹簧放置在管套的内部,所述安装板二的正面设置有限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一固定安装在与安装槽的中部;所述管套的内径大小与限位块的直径大小相适配且限位块设置在管套的在内部;所述连杆三,限位板和弹簧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弹簧设置在两个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剥线组件、卡线刀片和打线刀头,从而具有剥线、卡线和模块打线的功能,从而可替代传统的剥线刀、卡线器以及模块打线钳,在网络工程排线施工过程中,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来回切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施工工具功能单一,需要通过多种工具才能完成剥线、卡线和模块打线,使用时不断切换工具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通过滑移组件将卡线刀片和打线刀头与手柄连接,从而可以将打线打线刀头和卡线刀片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打线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可将打线刀头和卡线刀片的后端收入滑槽的内部,从而使得整个打线装置携带更加方便;在剥线组件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马达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传动齿条,马达顺时针转动时,带动齿条下移,同时与齿条连接的上部的连杆随之下移,并带动上部的剥线刀片下移,最终使得上下两个剥线刀片闭合同时将导线夹住,随后进行剥线操作,从而减少了剥线操作的过程,同时操作更加方便。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手柄的前端设置LED灯从而具有照明功能,在没有配电或者光照不充分的机房,通过设置在装置上的LED灯组进行照明,实现精确打线,不再需要他人手持照明设备协助工作;同时采用充电电源为LED灯与马达供电,操作和携带十分方便,解决了现有施工工具在没有通电或照明不充分的机房不借助其他照明设备无法是实现精确打线的技术问题。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手柄的中部开设安装槽,并在安装槽的内部设置安装组件,并通过安装组件连接剥线组件,从而使得剥线组件检修和更换方便,从而避免因单个部件的损坏后影响装置的整体使用,从而达到减小资源浪费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移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剥线组件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剥线组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0023]图中:1手柄、2打线刀头、3刀槽、4卡线刀片、5滑移组件、501滑块、502卡块、503轴销、504扭簧、505滑槽、506卡槽、6安装槽、7LED灯、8剥线组件、801剥线刀片、802卡线刀槽、803连杆、804凹槽、805齿条、806齿轮、807马达、808壳体、9安装组件、901安装板一、902安装板二、903连杆一、904连杆二、905连杆三、906管套、907限位板、908弹簧、909限位块、91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包括手柄1,打线刀头2,卡线刀片4,剥线组件8,打线刀头2通过滑移组件5与手柄1连接,滑移组件5包括滑块501、卡块502、轴销503、扭簧504,滑块501与卡块502通过轴销503铰接,扭簧504套设在轴销503的表面,手柄1的顶部与底部的表面均设置有滑槽505,滑槽505的前侧与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包括手柄(1),打线刀头(2),卡线刀片(4),剥线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线刀头(2)通过滑移组件(5)与手柄(1)连接,所述打线刀头(2)远离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刀槽(3),所述卡线刀片(4)通过滑移组件(5)与手柄(1),所述手柄(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手柄(1)的左侧的中部设置有LED灯(7),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组件(9),所述剥线组件(8)通过安装组件(9)与手柄(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5)包括滑块(501)、卡块(502)、轴销(503)、扭簧(504),所述滑块(501)与卡块(502)通过轴销(503)铰接,所述扭簧(504)套设在轴销(503)的表面,所述手柄(1)的顶部与底部的表面均设置有滑槽(505),所述滑槽(505)的前侧与后侧的槽壁表面均设置有卡槽(5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01)、卡块(502)、轴销(503)、扭簧(50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501)分别与打线刀头(2)和卡线刀片(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01)通过滑槽(505)与手柄(1)滑动连接,所述卡槽(506)的大小与卡块(502)底端的大小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网络工程施工的多功能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组件(8)包括剥线刀片(801)、连杆(803)、齿条(805)、齿轮(806)、马达(807)、壳体(808),所述剥线刀片(801)的表面设置有卡线刀槽(802),所述剥线刀片(801)的右端与连杆(803)固定连接,所述连杆(803)的中部设置有凹槽(804),所述齿条(805)设置在凹槽(804)的中部,所述齿轮(806)与齿条(805)啮合,所述齿轮(806)套接在马达(807)输出端的表面,所述马达(807)固定安装在壳体(808)内腔的右侧,所述壳体(808)与安装组件(9)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森菲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