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泵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44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式泵装置、喷墨打印装置。该管式泵装置不易产生碰撞声且组装的作业性也较良好,该碰撞声是由于对保持要施加压力的液体的弹性管进行挤压的辊被弹性管弹开而产生的。该管式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引导构件,在对弹性管进行挤压的辊成为管的非加压、非压缩状态时,该引导构件与辊接触而限制辊的移动,引导构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部,长条部的一端被固定,并且引导构件具有自长条部的另一端向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折的弯曲部,在弯曲部与所述辊接触的状态下,长条部在辊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长条部在辊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长条部在辊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泵装置、喷墨打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过加压压缩环状的弹性管从而使弹性管内的液体移动的管式泵装置和具有管式泵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输送并抽吸液体的方法,一般使用泵。其中,作为不使外部的构件、例如活塞等与液体直接接触的方法,公知有管式泵装置。在具有挠性的弹性管中装入了成为对象的液体等的状态下,管式泵装置通过从外侧加压压缩而对弹性管挤压,从而输送(移动)液体等。特别是在喷墨打印装置中,用于自贮存罐向在喷墨头附近准备的小型的缓冲罐输送墨的用途、抽吸在喷墨头的喷嘴面附着的应废弃的剩余的墨滴等。
[0003]图6A是表示以往的管式泵装置101的构造的说明图。管式泵装置101具有:弹性管105,其在内部具有流路;以及加压压缩弹性管105对其进行挤压的辊110A及辊110B。辊110支承于辊支承轴113,能够沿着设于辊支承体125的引导部115移动。辊支承体125以辊支承体轴部120为轴进行旋转运动,伴随该辊支承体125的旋转,辊110进行移动。此时,在辊110的外周大致垂直地抵接于弹性管105的期间内,辊110加压压缩弹性管105,就图6A而言,将弹性管105内的夹在辊110A与辊110B之间的对象液体沿着辊支承体125的旋转方向输送。
[0004]图6B是表示管式泵装置101的移动到不加压压缩弹性管5的位置的辊被自弹性管105弹开而与用于引导辊110B的引导部115B的端面135强烈碰撞从而产生碰撞声的形态的说明图。这是因为,辊110C在弹性管5的弹性的作用下被弹开而快速地沿着引导部115B移动到辊110D的位置。因而,这样构造的管式泵装置在进行泵动作时会定期地产生碰撞声。
[0005]为了不产生这样的碰撞声,公知有各种各样的技术。
[0006]在图7A中,示出了例如通过配设具有弹性的许多引导构件140来防止自弹性管105弹开的辊110A与引导部的端面135碰撞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即,管式泵装置101例如包括多个橡胶制的、用于缓冲辊110的快速移动的引导构件140。
[0007]图7B为通过自一个引导构件140A向相邻的引导构件140B交接辊110来防止辊110与引导部的端面135急剧碰撞的形态的说明图。具体而言,通过自第一个引导构件140A向相邻的引导构件140B交接辊110、并接着向引导构件140C交接辊110,来防止辊110与引导部的端面135强烈碰撞。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676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66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但是,若为了静音化对策而试图如上所述那样配设许多橡胶制的引导构件,则具
有组装的作业性劣化这样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少引导构件的个数并得到相同的效果,考虑使引导构件加长,但会产生为了避免引导构件彼此之间的干涉而需要使管式泵装置101整体的构造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0014]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易产生辊的碰撞声且组装的作业性也良好的管式泵装置和具备这样的管式泵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为了避免辊的碰撞,在引导构件的顶端设置弯曲部,例如设为钩爪形状,从而容易保持辊,并缓冲辊因为弹性管的排斥力、弹性而与辊支承体碰撞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引导构件的顶端设置弯曲部,能够使防止辊在辊支承体的用于引导辊的引导部内自由移动的引导构件短小化。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式泵装置,该管式泵装置具有:壁面;弹性管,其沿着该壁面配置,且内部设为流路;以及辊,其以将所述弹性管夹在该辊与所述壁面之间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所述辊一边对所述弹性管挤压一边沿着所述壁面移动,从而输送所述弹性管内的液体,该管式泵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管式泵装置具有:辊支承体,其具有使所述辊能够在靠近所述壁面的挤压位置与远离该壁面的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引导部;以及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辊支承体沿着所述壁面动作,该管式泵装置具有:挤压区域,在该区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辊将所述弹性管夹在其与所述壁面之间,从而一边对所述弹性管挤压一边沿着所述壁面移动;以及非挤压区域,在该区域,所述辊不将所述弹性管夹在其与所述壁面之间地进行移动,在所述挤压区域中,随着所述辊自所述辊支承体的一侧向另一侧的移动,该辊沿着所述引导部自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挤压位置位移,并且随着所述辊自所述辊支承体的另一侧向一侧的移动,该辊沿着所述引导部自所述挤压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位移,在所述非挤压区域中,具有引导构件,通过该引导构件与所述辊接触来限制该辊的移动,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部,该长条部的一端被固定,并且所述引导构件具有自该长条部的另一端向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折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与所述辊接触的状态下,该长条部在所述辊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变形。
[0018]根据上述(1)记载的技术方案,由于设有弯曲部的引导构件,辊在辊的设于用于支承辊的辊支承体的引导部内不易与辊支承体碰撞,因此,起到以下这样的优异的效果:在对弹性管挤压而使保持在弹性管中的液体等移动时,在弹性管成为非加压、非压缩状态时,能够避免在弹性管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辊被弹开而产生碰撞声。另外,由于辊位于非挤压区域时容易保持于引导构件,因而辊不会在引导部内随意移动,作为结果,起到管式泵装置的配置方向自由这样的效果。
[0019](2)本技术根据上述(1)记载的管式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设于所述引导构件的靠所述引导部侧的顶端。
[0020]根据上述(2)记载的技术方案,辊容易保持于引导构件的顶端部,因此,起到以下这样的优异的效果:即使引导构件较短也能够抑制辊在引导部内的自由移动,能够利用较少的引导构件充分抑制碰撞声的产生。
[0021](3)本技术根据上述(1)或上述(2)记载的管式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式泵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引导构件,所述辊在所述非挤压区域移动时被在各个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弯曲部之间交接。
[0022]根据上述(3)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分别设于多个引导构件的弯曲部之间交接辊,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辊的快速移动,作为结果,起到辊在引导部内不易产生碰撞声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0023](4)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中,该喷墨打印装置具备上述(1)至上述(3)中任一项记载的管式泵装置。
[0024]在喷墨打印装置内,例如在想要自墨罐向喷墨头附近的缓冲罐输送墨、抽吸对头部的喷嘴面进行清洁的压盖部内的剩余墨时,使用以与液体不直接接触的方式对液体施加压力的管式泵装置。根据上述(4)记载的技术方案,在泵工作时不产生碰撞声,因此,起到能够实现静音性优异的喷墨打印装置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0025]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泵装置,该管式泵装置具有:壁面;弹性管,其沿着该壁面配置,且内部设为流路;以及辊,其以将所述弹性管夹在该辊与所述壁面之间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所述辊一边对所述弹性管挤压一边沿着所述壁面移动,从而输送所述弹性管内的液体,该管式泵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管式泵装置具有:辊支承体,其具有使所述辊能够在靠近所述壁面的挤压位置与远离该壁面的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引导部;以及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辊支承体沿着所述壁面动作,该管式泵装置具有:挤压区域,在该区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辊将所述弹性管夹在其与所述壁面之间,从而一边对所述弹性管挤压一边沿着所述壁面移动;以及非挤压区域,在该区域,所述辊不将所述弹性管夹在其与所述壁面之间地进行移动,在所述挤压区域中,随着所述辊自所述辊支承体的一侧向另一侧的移动,该辊沿着所述引导部自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挤压位置位移,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花宗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