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32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包括零件本体,所述零件本体内部设有零件内部腔体,所述零件内部腔体底端插设有直管,所述直管内腔中部通过第一固定圈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软管,所述第一伸缩软管底端连通有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内腔右侧通过第二固定圈固定插设有第二伸缩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软管右端连通有第二弯管。该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既能保证在零件进行热处理之前将零件内腔的金属粉末清理干净,避免因粉末残留在内腔凝结成块而导致零件报废,又能保障管道存放的低空间占有率,方便存放和更换,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制作成本低。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为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成型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设计出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切片软件对该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得到各截面的轮廓数据,由轮廓数据生成填充扫描路径,设备按照填充扫描线,控制激光束选区熔化各层的金属粉末,快速冷却,逐步堆叠成三维实体零件,在3D打印的过程中,由于通过堆积成型的,打印零件空腔部分填满了金属粉末。零件原始设计模型,按着当前结构直接进行3D打印,底部直孔与基板相连接,打印的零件的直孔就属于封闭状态,无法通过顶部的小孔将零件内腔的金属粉末清理干净,再进行后续的去应力退火和线切割时,高温使零件内部金属粉末结块,切割时冷却液渗入进零件内腔,使得粉末粘结到一块,无法通过压缩气体将粉末吹出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包括零件本体,所述零件本体内部设有零件内部腔体,所述零件内部腔体底端插设有直管,所述直管内腔中部通过第一固定圈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软管,所述第一伸缩软管底端连通有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顶端设有第一连接圈,所述第一弯管内腔右侧通过第二固定圈固定插设有第二伸缩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软管右端连通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左端设有第二连接圈,且第二弯管顶端连通有连接嘴。
[0005]优选的,所述零件内部腔体从下至上均依次连通,且零件内部腔体底端开有连通孔,连通孔内插设有直管。
[0006]优选的,所述直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连接嘴均为金属管道,且内径均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外侧壁与直管的内侧壁底端设有相互吻合的螺纹。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圈的外侧壁与第一弯管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相互吻合的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软管的长度最小值与第一固定圈到直管底端的距离相等。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软管的长度最小值与第二固定圈到第一弯管右端的距离相等。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通过在零件本体上连接直管结构设计,再通过直管连接的第一伸缩软管、第二伸缩软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连接嘴结构,既能将3D打印件内部空腔结构延伸出
来,保证在零件进行热处理之前将零件内腔的金属粉末清理干净,避免因粉末残留在内腔凝结成块而导致零件报废,又能保障在中途停止使用时管道存放的低空间占有率,方便存放和更换,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3]图中:1零件本体、2零件内部腔体、3直管、4第一伸缩软管、41第一固定圈、5第一弯管、51第一连接圈、6第二伸缩软管、61第二固定圈、7第二弯管、71第二连接圈、72连接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包括零件本体1,所述零件本体1内部设有零件内部腔体2,所述零件内部腔体2底端插设有直管3,所述零件内部腔体2从下至上均依次连通,顶端为出口孔,连通外界,且零件内部腔体2底端开有连通孔,连通孔内插设有直管3,直管3可通过螺纹拧接的方式插入连通孔内,且需要保障直管3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直管3内腔中部通过第一固定圈41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软管4,所述第一伸缩软管4的长度最小值与第一固定圈 41到直管3底端的距离相等,第一伸缩软管4在压缩时,可完全压缩入直管 4的内腔完成收纳工作,降低了空间占用率。所述第一伸缩软管4底端连通有第一弯管5,所述第一弯管5顶端设有第一连接圈51,所述第一连接圈51的外侧壁与直管3的内侧壁底端设有相互吻合的螺纹,当第一伸缩软管4完全收纳入直管3内时,第一弯管5的顶端将通过第一连接圈51与直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管5内腔右侧通过第二固定圈61固定插设有第二伸缩软管6,所述第二伸缩软管6的长度最小值与第二固定圈61到第一弯管5右端的距离相等,第二伸缩软管6可弯曲收纳入第一弯管5内腔,降低了第二伸缩软管6的空间占用率。所述第二伸缩软管6右端连通有第二弯管7,所述第二弯管7左端设有第二连接圈71,且第二弯管7顶端连通有连接嘴72,所述第二连接圈71的外侧壁与第一弯管5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相互吻合的螺纹,当第二伸缩软管6完全收纳入第一弯管5的内腔时,第二弯管7的左端将通过第二连接圈71与第一弯管5的右端对接。所述直管3、第一弯管5、第二弯管7和连接嘴72均为金属管道,且内径均相同,可保障直管3、第一弯管 5与第二弯管7在端部对接时的平整性与连贯性。
[0016]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管道对零件内部腔体2的粉末进行清理时,先拧动第一弯管5,即可带动第一弯管5与直管3脱离,拉动第一弯管5即可扩充直管3的长度,再拧动第二弯管7即可带动第二弯管7与第一弯管5脱离,拉动第二弯管7即可扩充第一弯管5与第二弯管7之间的长度,这时接通鼓风机的吹气口即可从连接嘴72将零件内部腔体2里面的金属粉末从出口孔将其吹出,反复吹试,直至无金属粉末吹出为止,从而保证零件内部腔体2,符合最终的使用要求,最后拧动直管3即可将管道去除。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包括零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本体(1)内部设有零件内部腔体(2),所述零件内部腔体(2)底端插设有直管(3),所述直管(3)内腔中部通过第一固定圈(41)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软管(4),所述第一伸缩软管(4)底端连通有第一弯管(5),所述第一弯管(5)顶端设有第一连接圈(51),所述第一弯管(5)内腔右侧通过第二固定圈(61)固定插设有第二伸缩软管(6),所述第二伸缩软管(6)右端连通有第二弯管(7),所述第二弯管(7)左端设有第二连接圈(71),且第二弯管(7)顶端连通有连接嘴(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末清理的U形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内部腔体(2)从下至上均依次连通,且零件内部腔体(2)底端开有连通孔,连通孔内插设有直管(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3D打印零件内流道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伟任金茹陈立宋良良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