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12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包括前壳体、后盖、LED灯板和芯片板,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且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腔体,所述LED灯板和所述芯片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LED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壳体,所述LED灯板与所述前壳体热传导接触,所述芯片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盖,所述芯片板与所述后盖热传导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通过将LED灯板与芯片板分开设置,避免将LED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成像芯片上,影响成像芯片的清晰成像,同时也便于对LED与成像芯片进行分区控温。控温。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驾驶员经过长时间的驾驶行车之后,容易产生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监测驾驶员行为、面部特征等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其中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是通过镜头和红外线光源撷取驾驶员的五官后,精确标示出具体方位,根据瞳孔及脸部、注视方向等变化进而分析驾驶员驾驶时的分心程度、疲累状态等,以此提醒驾驶员适当休息。
[0003]LED是为镜头撷取驾驶员五官时提供红外线光源,成像芯片则是将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图像的呈现。其中LED的热功耗通常很大,成像芯片功耗相对较小,LED的容许的最大温度(Tj)也比成像芯片容许的最大温度(Tj)高,但LED的热变形对其功能影响不大,而成像芯片的热变形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0004]在现有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中,如图1所示,LED灯板64设置在前壳体61上,而芯片板63也是设置在前壳体61上,LED灯板64的安装高度大约在镜头632的一端,而芯片板63在镜头632的另一端,LED 641和成像芯片631分别设置在LED灯板64和芯片板63上,虽然LED 641和成像芯片631设置在两块不同的PCB板上(LED 641的数量为两个),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LED 641和成像芯片631两个热源,但LED灯板64(安装LED的PCB板)和芯片板63(安装成像芯片的PCB板)都安装在前壳体61上,还是可以相互传热。
[0005]DMS用于汽车驾驶舱内,前壳体61为塑料,采用的是PC/ABS(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热导系数很低(PC/ABS的热导系数约为0.25W/M*K),散热效果相对差,前壳体61的最高温度为87℃,后盖62的最高温度为35℃,相差超过50℃,后盖62参与散热程度不够,也会导致成像芯片631上的温度过高,影响成像芯片631的清晰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将芯片板设置在后盖上,实现对LED与成像芯片分区控温,避免成像芯片热变形影响成像。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该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包括前壳体、后盖、LED灯板和芯片板,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盖固定连接,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腔体,所述LED灯板和所述芯片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LED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壳体,所述LED灯板与所述前壳体热传导接触,所述芯片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盖,所述芯片板与所述后盖热传导接触。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盖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为长方形状,所述前壳体的上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各设有柱体,所述柱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螺钉从所述后盖穿过进入所述柱体,并与所
述前壳体的上表面形成空腔。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包括侧壁,当所述后盖与所述前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时,所述后盖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为金属。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为压铸铝合金。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的外表面为翅片式结构。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式结构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呈矩阵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后盖的下表面上。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板的上下两侧设有金属屏蔽罩。
[0016]在一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前壳体的上表面上。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将芯片板与LED灯板进行分开设置,LED灯板设置在前壳体上,而芯片板设置在后盖上,LED设置于LED灯板上,成像芯片设置于芯片板上,实现分离LED与成像芯片两个热源,避免将LED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成像芯片上,影响成像芯片的清晰成像,同时也便于对LED与成像芯片进行分区控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芯片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驾驶员长时间地驾驶车辆会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能够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检测,进而分析驾驶员驾驶时的分心程度、疲累状态等。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芯片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驾驶员监控系统,应用于汽车上,该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包括前壳体1、后盖4、LED灯板2和芯片板3,前壳体1与后盖4固定连接,前壳体1与后盖4之间形成腔体41,LED灯板2和芯片板3设置在腔体41内,LED灯板2固定安装于前壳体1,LED灯板2与前壳体1热传导接触,芯片板3固定安装于后盖4,芯片板3与后盖4热传导接触。LED灯板2上安装有LED 21,LED 21的作用是为镜头33撷取驾驶员五官时提供红外线光源,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车内的亮度不同,很可能会影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中镜头33获取的驾驶员五官的清晰度,所以需要LED 21提供红外线光源。芯片板3上设置有成像芯
片32,成像芯片32上设有镜头33,通过镜头33捕捉到驾驶员的五官,然后再通过成像芯片32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瞳孔及脸部、注视方向等变化分析驾驶员驾驶时的分心程度和疲劳状态等。LED灯板2安装于前壳体1上,芯片板3则安装在后盖4上,分离了LED 21与成像芯片32两个热源,便于对两边进行分区控温,避免由LED 21产生的热量影响到成像芯片32的温度。
[0026]在本实施例中,芯片板3与后盖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第二螺钉34固定连接且第二螺钉34的数量为四个,但芯片板3与后盖4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且第二螺钉34的数量也不限于此,第二螺钉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27]具体地,前壳体1与后盖4通过第一螺钉43固定连接。后盖4为金属材料,优选地为压铸铝合金(ADC12),这样能够增加后盖4的散热程度,加快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包括前壳体(1)、后盖(4)、LED灯板(2)和芯片板(3),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盖(4)固定连接,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盖(4)之间形成腔体(41),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板(2)和所述芯片板(3)设置在所述腔体(41)内,所述LED灯板(2)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壳体(1),所述LED灯板(2)与所述前壳体(1)热传导接触,所述芯片板(3)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盖(4),所述芯片板(3)与所述后盖(4)热传导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盖(4)通过第一螺钉(43)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为长方形状,所述前壳体(1)的上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各设有柱体(11),所述柱体(11)位于所述腔体(41)内,所述第一螺钉(43)从所述后盖(4)穿过进入所述柱体(11),并与所述前壳体(1)的上表面形成空腔(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腾许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