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84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2
一种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上板、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前述第一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前述第三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前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一斜孔,前述第四滑块上开设有第二斜孔;前述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第二铲机、第一斜导柱及第二斜导柱。采用先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松脱,然后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松脱并管住壳体产品,最后再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同步完全脱开,由于松脱后产品没有抱紧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遇空气后自然收缩,不会因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产品的现象。不会因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产品的现象。不会因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产品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壳体模具的出模结构,可以应用在车辆空调出风口上。

技术介绍

[0002]图1为现有中的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1a,该车辆空调出风口1a具有中空的内腔,该内腔包括前端内腔11a和后端内腔12a,目前,该壳体产品通常采用四面滑块出模,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相对设置,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依次呈环形布置;第一滑块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前端内腔适配的第一凸部,第三滑块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后端内腔适配的第二凸部,出模时先将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同时脱开,然后再第一滑块脱开,最后第三滑块脱开。
[0003]上述出模存在如下缺陷: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分别脱模,前后完成,导致产品与空气接触时间长,即冷却时间长,收缩后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现象;拉伤的部位在壳体产品中部内侧壁比较明显,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避免因收缩后抱紧力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上板、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前述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相对设置,前述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的两侧,前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依次呈环形布置;
[0006]前述第一滑块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前端内腔适配的第一凸部;
[0007]前述第三滑块的前端形成有与前述壳体后端内腔适配的第二凸部;
[0008]前述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的内侧面与壳体外侧面适配;
[0009]前述第一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前述第三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
[0010]前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一斜孔,前述第四滑块上开设有第二斜孔;
[0011]前述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第二铲机、第一斜导柱及第二斜导柱;
[0012]前述的第一铲机与第一斜块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一滑块向后移动;
[0013]前述的第二铲机与第二斜块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三滑块向后移动;
[0014]前述第一斜导柱与第一斜孔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二滑块向后移动;
[0015]前述第二斜导柱与第二斜孔接触配合能驱动第四滑块向后移动;
[0016]前述的第一油缸与第一滑块驱动连接;
[0017]前述的第二油缸与第三滑块驱动连接。
[0018]所述的第一滑块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隙的第一调整组件,所述的第三滑块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隙的第二调整组件。第一调整组件用于消除第一铲机与第一斜块配合间隙,
确保接触紧密。
[00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块具有安装腔,所述的第一调整组件包括
[0020]弹簧,设于前述第一滑块的安装腔内;
[0021]弹块,设于前述弹簧的外端;以及
[0022]定位构件,依次贯穿前述弹块的中孔及弹簧后定位于第一滑块的安装腔内。
[0023]为确保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先松模,且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能管住壳体产品,作如下改进:所述的第一斜导柱与第一斜孔之间及第二斜导柱和第二斜孔之间均具有延迟间隙。
[0024]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油缸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滑块连接,该连接杆包括与第一滑块连接的水平部及与第一有供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竖直部。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先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松脱,然后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松脱并管住壳体产品,最后再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同步完全脱开,由于松脱后产品没有抱紧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遇空气后自然收缩,不会因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产品的现象,后续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也是同步动作,出模时间大大缩小,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实施例缩小的分解图。
[0029]图4为第二滑块与第一斜导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实施例工作状态初始图。
[0031]图6为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松脱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2]图7为第一调整组件放大图。
[0033]图8为第一滑块与第一油缸组合图。
[0034]图9为图8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6]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包括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上板(图中无显示)、第一油缸71及第二油缸72。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相对设置,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的两侧,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依次呈环形布置;第一滑块1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1a前端内腔适配的第一凸部12;第三滑块3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1a后端内腔适配的第二凸部32;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的内侧面与壳体1a外侧面适配;第一滑块1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11;第三滑块3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31;第二滑块2上开设有第一斜孔21,第四滑块4上开设有第二斜孔;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51、第二铲机52、第一斜导柱61及第二斜导柱62。
[0037]第一铲机51与第一斜块1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一滑块1向后移动;第二铲机52与第二斜块3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三滑块3向后移动;第一斜导柱61与第一斜孔21接触配合能驱
动第二滑块2向后移动;第二斜导柱62与第二斜孔接触配合能驱动第四滑块4向后移动;结合图4所示,第一斜导柱61与第一斜孔21之间及第二斜导柱62和第二斜孔之间均具有延迟间隙h1,本实施例中的h1为2mm。
[0038]第一油缸71与第一滑块1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油缸71通过连接杆8与第一滑块1连接,该连接杆8呈包括与第一滑块1连接的水平部81及与第一有供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竖直部82。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滑块与水平部81之间存在连接间隙h3,本实施例中连接间隙号h3为5mm。
[0039]第二油缸72与第三滑块3通过连接杆8b驱动连接,连接杆8b具体结构参考连接杆8设置。
[0040]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滑块1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隙的第一调整组件9,第一调整组件9用于消除第一铲机51与第一斜块11配合间隙,确保接触紧密。具体地,第一滑块1具有安装腔,第一调整组件9包括弹簧92、弹块91和定位构件93,弹簧92设于第一滑块1的安装腔内;弹块91设于弹簧92的外端;定位构件93依次贯穿弹块91的中孔及弹簧92后定位于第一滑块1的安装腔内。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构件93可以选用等高螺丝。参考图7所示,调整间隙为h2,本实施例中h2为5mm。
[0041]第三滑块3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上板、第一油缸(71)及第二油缸(72),前述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相对设置,前述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的两侧,前述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依次呈环形布置;前述第一滑块(1)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1a)前端内腔适配的第一凸部(12);前述第三滑块(3)的前端形成有与前述壳体(1a)后端内腔适配的第二凸部(32);前述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的内侧面与壳体(1a)外侧面适配;前述第一滑块(1)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11);前述第三滑块(3)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31);前述第二滑块(2)上开设有第一斜孔(21),前述第四滑块(4)上开设有第二斜孔;前述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51)、第二铲机(52)、第一斜导柱(61)及第二斜导柱;前述的第一铲机(51)与第一斜块(1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一滑块(1)向后移动;前述的第二铲机(52)与第二斜块(3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三滑块(3)向后移动;前述第一斜导柱(61)与第一斜孔(2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余周波郑文闯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