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35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采用由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和强渗透性围岩区,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处的防水层和二次衬砌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结构内部的止水带,构建第三道阻水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使用者对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实现分区防水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且方便隧道运营期的维修养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隧道的长度越来越长,而隧道是一种埋置于地下的管状构筑物,其使用功能的实现不可避免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而长大隧道沿纵向的水文地质环境常常可能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差异,此时,通常需结合隧址区不同段落的地下水发育特征采取与之匹配的分区防水技术控制或减少地下水沿隧道纵向渗流,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的目的。
[0003]目前隧道常用的分区防水做法是围绕隧道结构的接缝防水,沿结构环向接缝处在隧道防水层内侧粘贴或焊接垂直于防水层的止水带或隔水肋,并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高度和刚度与后浇筑的模筑混凝土衬砌形成整体,从而形成围绕衬砌接缝的一个防水分隔,使进入防水层的渗水只能在相邻止水带或隔水肋间的一模衬砌内纵向窜流,确保某一区段的隧道出现渗漏水时,不会影响其他分区,并方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0004]而工程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隧道结构分区防水设计可能因分隔防水单元的止水带或隔水肋与防水层侧的连接困难而难以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形成密不透水的防水分隔环而影响隧道的防水效果;此外,当地层中的高压地下水持续穿透防水层,并与一个防水单元内的衬砌长期保持接触时,也可能会产生渗漏问题,从而影响隧道的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尤其适合使用者可以实现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的分区防水。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采用由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和强渗透性围岩区,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处的防水层和二次衬砌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结构内部的止水带,构建第三道阻水区。
[0007]优选的止水带为大厚度、高凸起的结构构造型式。
[0008]优选的,防水层设置在二次衬砌的外轮廓,且防水层与初期支护件设置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
[0009]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间的密贴,可采用防水层专用铺挂台车沿二次衬砌的外轮廓敷设防水层,然后在防水层与初期支护间的凹凸面间压注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的方法,实现防水层与初期支护的完全密贴。
[0010]第一道阻水区采取的径向注浆纵向加固范围一般不得少于一模二次衬砌的长度,其径向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本体开挖轮廓线外5m~8m的范围。
[0011]通过上述阻水区的设置,形成暗挖隧道结构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系统。
[0012]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对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实现分区防水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且方便隧道运营期的维修养护,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衬砌结构分区防水节点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1、隧道
ꢀꢀꢀꢀꢀꢀꢀꢀꢀꢀ
2、第一道阻水区
ꢀꢀꢀꢀꢀ
3、二次衬砌环向接缝
[0017]4、初期支护
ꢀꢀꢀꢀꢀꢀꢀꢀꢀꢀꢀꢀ
5、二次衬砌
ꢀꢀꢀꢀꢀꢀꢀꢀꢀ
6、防水层
[0018]61、止水带
ꢀꢀꢀꢀꢀꢀꢀꢀꢀꢀꢀꢀꢀ
62、充填材料
ꢀꢀꢀꢀꢀꢀꢀꢀ
7、弱渗透性围岩区
[0019]8、强渗透性围岩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或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1采用由初期支护4、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7和强渗透性围岩区8,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1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2;在初期支护4与防水层6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3处的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6、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5结构内部的止水带61,构建第三道阻水区。
[0021]优选的止水带61为大厚度、高凸起的结构构造型式。
[0022]优选的,防水层6设置在二次衬砌5的外轮廓,且防水层6与初期支护4件设置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62。
[0023]第一道阻水区2采取的径向注浆纵向加固范围一般不得少于一模二次衬砌5的长度,其径向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本体1开挖轮廓线外5m~8m的范围。
[0024]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1)采用由初期支护(4)、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7)和强渗透性围岩区(8),其特征在于: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所述隧道(1)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2);在所述初期支护(4)与所述防水层(6)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3)处的所述防水层(6)和所述二次衬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马志富杨昌贤夏勇马云飞段铮王喆张弛李岩巍韩璐席博阳易志伟刘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