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3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包括管桩主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管桩主体两端的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相适配,所述上端板远离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凸台状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管桩主体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管桩主体一端的直径,所述下端板远离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吊装管桩时,上端板更加容易与下端板对准的效果。准的效果。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管桩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行业管桩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管桩是我国常用的一种桩基形式,由于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单位承载力造价低,检测方便,能够满足高质量、环境保护、工业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67688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后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管桩、注浆管和管桩端板,呈环形的管桩端板固定安装于管桩两端,管桩端板上沿管桩轴线对称设有两个穿孔,且该两个穿孔轴线以及管桩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两根注浆管分别经过管桩端板上的两个穿孔插设于管桩内,两个注浆管外侧壁分别与管桩内的骨架固定连接。
[0004]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提升了后注浆预应力管桩的可推广性,提升了预应力管桩的承载性能;但是由于一些承载力高的土层处于较深的位置,通过单根管桩难以达到预定深度,因此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多根管桩连接在一起,在连接两根管桩时,一般由打桩机将待连接的管桩吊起,将对准的上端板和下端板焊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管桩,包括管桩主体(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管桩主体(1)两端的上端板(2)和下端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2)和所述下端板(3)相适配,所述上端板(2)远离所述管桩主体(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凸台状的导向柱(4),所述导向柱(4)靠近所述管桩主体(1)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柱(4)远离所述管桩主体(1)一端的直径,所述下端板(3)远离所述管桩主体(1)的一侧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4)相适配的导向槽(5),所述导向柱(4)和所述导向槽(5)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2)靠近所述管桩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的上圆筒(14),所述上圆筒(14)外侧与所述管桩主体(1)靠近所述上端板(2)的内侧贴合并抵接,所述上端板(2)靠近所述管桩主体(1)的一侧与所述管桩主体(1)靠近所述上端板(2)的端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2)和所述下端板(3)处均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主筋锚孔(7),所述第一主筋锚孔(7)分别贯穿所述上端板(2)和所述下端板(3)的两侧,所述管桩主体(1)外侧周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环形板(8),所述环形板(8)周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主筋锚孔(7)相对齐的第二主筋锚孔(9),所述第一主筋锚孔(7)和所述第二主筋锚孔(9)内穿设有第一加固筋(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2)靠近所述管桩主体(1)的一侧周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条(15),所述定位条(15)呈竖直设置,所述管桩主体(1)靠近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烨军谭谋文润阳许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