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300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包括左主车道、右主车道和紧急车道,所述紧急车道路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紧急车道靠近右主车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紧急车道远离右主车道的一端,所述紧急车道设有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警示牌、踏板、杠杆和支座,所述支座安装于紧急车道道路底部,所述警示牌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杠杆、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的槽口,所述踏板的一侧连接于杠杆、另一侧延伸出第二凹槽的槽外,所述杠杆铰接于支座,所述支座到警示牌的力臂距离大于支座到踏板的力臂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当故障车辆压到踏板,在杠杆的作用下警示牌将会升起,对其他车辆起到警示的效果。对其他车辆起到警示的效果。对其他车辆起到警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0003]现有的,参考图1,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左主车道101、右主车道102和紧急车道103,左主车道101和右主车道102平行并列设置,紧急车道的一端103固定连接于右主车道102远离左主车道101的一侧、另一端向远离右主车道102的方向延伸,紧急车道103与右主车道102呈锐角夹角。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没有考虑到车辆故障或者驾驶员遇到一些紧急突发情况例如疾病突发,不便于下车放置警示牌,另外有的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有架设三角警示牌的意识,不过在放置距离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些驾驶员直接放在车后不到10米的距离,警示牌放置的位置离事故发生点过近,实际上警示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当故障车辆压到踏板,在杠杆的作用下警示牌将会升起,对其他车辆起到警示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左主车道、右主车道和紧急车道,所述紧急车道路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紧急车道靠近右主车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紧急车道远离右主车道的一端,所述紧急车道设有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警示牌、踏板、杠杆和支座,所述支座安装于紧急车道道路底部,所述警示牌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杠杆、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的槽口,所述踏板的一侧连接于杠杆、另一侧延伸出第二凹槽的槽外,所述杠杆铰接于支座,所述支座到警示牌的力臂距离大于支座到踏板的力臂距离。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座到警示牌的力臂距离大于支座到踏板的力臂距离,使踏板会保持延伸出第二凹槽外,当车辆压在踏板上,警示牌能够上升足够的高度,当车辆离开踏板,在重力的作用警示牌会回到第一凹槽里,在夜晚当故障车辆进入紧急车道,故障车辆压到踏板,踏板将会向第二凹槽内部下降,警示牌通过支座由杠杆的作用,警示牌将会从第一凹槽升起,警示牌将提示后续车辆该车道为紧急车道且当前不能驶入,进而达到警示其他车辆,同时也为了给驾驶员提供更大的便利,不用车辆发生故障下车去放置警示牌,
有效起到警示的效果。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急车道在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减速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至减速带,即可获知自己进入安全停车区域,减速带起到限位的效果。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急车道的减速带远离右主车道的一侧设有斜坡车道,所述斜坡车道安装有减速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故障车辆可能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斜坡和减速带的设置使其增加摩擦力,另外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刹车失灵刹车在上斜坡就开始缓慢停下,而车辆会达到踏板,警示牌会升起,第二种刹车失灵车辆上斜坡一段距离才缓慢停下,停下后,车辆会有向后滑动的趋势,故障车辆仍会压到压板。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急车道与斜坡车道的交接处设有单行车道,所述单行车道的一端与紧急车道连通、另一端与右主车道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行车道的设置,考虑到故障车辆在安全停车区域修理好车辆或者误入紧急车道的车辆,其可以通过单行车道回到右主车道的正常行进方向。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杠杆远离踏板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警示牌插接于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用于卡接警示牌的锁定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警示牌长时间的实用会有磨损,锁定件可以达到便于警示牌后续的维护与更换的效果。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定件包括弹簧和垫块,所述卡槽的槽壁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自卡槽的槽壁沿杠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弹簧槽的槽壁、另一端在杠杆的长度方向连接于垫块远离第一斜面的一侧,所述警示牌靠近卡槽一端的一侧与垫块背向弹簧的一侧抵接、另一侧与卡槽的槽壁抵接;所述垫块的顶部靠近警示牌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自靠近弹簧的一侧朝靠近警示牌的方向向下倾斜。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驱动垫块前后滑动,当警示牌插入卡槽先抵接于垫块的第一斜面,在外力作用下,警示牌推动垫块往弹簧的一侧滑动,将会使警示牌靠近卡槽一端的一侧与垫块背向弹簧的一面抵接、另一侧与卡槽的槽壁抵接,进而达到固定警示牌的效果。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警示牌靠近垫块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平行。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警示牌刚插入卡槽,警示牌的第二斜面先与垫块的第一斜面抵接,然后在外力作用,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相对滑动,警示牌最后与垫块抵接,第二斜面的设置达到更易于警示牌与垫块相互滑动的效果。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杠杆靠近警示牌的一端设有配重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在车辆离开踏板后,警示牌有可能一直保持升起状态,配重块的设置进一步使警示牌更易于在重力作用下回到第一卡槽,达到配重警示牌的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支座到警示牌的力臂距离大于支座到踏板的力臂距离,使踏板会保持延伸出第二卡槽外,当车辆压在踏板上,警示牌能够上升足够的高度,当车辆离开踏板,在重力的作用警示牌会回到第一凹槽里,在夜晚当故障车辆进入紧急车道,故障车辆压到踏板,踏板将会向第二凹槽内部下降,警示牌通过支座由杠杆的作用,警示牌将会从第一凹槽升起,警示牌将提示后续车辆该车道为紧急车道且当前不能驶入,进而达到警示其他车辆,同时也为了给驾驶员提供更大的便利,不用车辆发生故障下车去放置警示牌,有效起到警示的效果;
[0025]2.当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至减速带,即可获知自己进入安全停车区域,减速带起到限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现有技术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警示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左主车道(101)、右主车道(102)和紧急车道(103),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车道(103)路面设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在紧急车道(103)靠近右主车道(102)的一端,所述第二凹槽(3)设置于紧急车道(103)远离右主车道(102)的一端,所述紧急车道(103)设有警示组件(1),所述警示组件(1)包括警示牌(11)、踏板(12)、杠杆(13)和支座(14),所述支座(14)安装于紧急车道(103)道路底部,所述警示牌(1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杠杆(13)、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槽口,所述踏板(12)的一侧连接于杠杆(13)、另一侧延伸出第二凹槽(3)的槽外,所述杠杆(13)铰接于支座(14),所述支座(14)到警示牌(11)的力臂距离大于支座(14)到踏板(12)的力臂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车道(103)在第二凹槽(3)远离第一凹槽(2)的一侧设有减速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车道(103)的减速带远离右主车道(102)的一侧设有斜坡车道(105),所述斜坡车道(105)安装有减速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车道(103)与斜坡车道(105)的交接处设有单行车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烨军谭谋谭若愚文润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