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927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机控制器、双集成变速箱、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对称布置在双集成变速箱的两侧,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上方,并关于双集成变速箱对称布置;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均包括PCB驱动控制板、功率模块、电流传感器、三相输出极板、薄膜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集成了两台变速箱、两台驱动电机、两台电机控制器,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输出功率大的优点,既能节省整车上面的装配空间,又能降低整体重量,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驱动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现在传统电动汽车通常只是采用将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集成布置,形成一个电驱动系统来对车辆进行驱动,这样需要两驱系统的时候就会选择两套这样的电驱动系统,很少考虑会将两套电驱动系统进行深度集成来满足整车布置,这样整个系统就形成了两套独立的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整车体积空间有限,一般很少能有足够的空间布置两套独立的电驱动系统,而且传统的两驱分散装配方案对整车布置空间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整车空间利用率低,并且控制器与电池之间的线束相互交错,给装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外部的线束容易与其它部件磨损,还存在高压漏电的风险。
[0003]随着整车厂对整车空间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空间利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将两套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集成为一体也越来越成为两驱车的首选,以此来解决整车布置空间不足和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两套独立的电驱动系统结构布置复杂,零件数量较多,可靠性降低,整体耐振动能力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机控制器、双集成变速箱、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对称布置在所述双集成变速箱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上方,并关于双集成变速箱对称布置;
[0007]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PCB驱动控制板、功率模块、电流传感器、三相输出极板、薄膜电容、高压插件;所述三相输出极板的输入端穿过电流传感器与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端电气连接,输出端直接进入驱动电机内部与驱动电机的三相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负输入端与薄膜电容的正、负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PCB驱动控制板设置于功率模块正上方,并与功率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高压插件的接线端子与薄膜电容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流传感器集成了U、V、W三相磁芯,其信号采集端子与所述PCB驱动控制板电气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流传感器中部设有排成一排的三个方孔。
[0010]优选的,所述三相输出极板包括U相极板、V相极板和W相极板,所述U相极板、V相极
板和W相极板穿过电流传感器的三个方孔,并分别与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端电气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设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上分别都设有进、出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出水口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散热水道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出水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水道进水口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双集成变速箱内部集成有一个贯穿的水道,所述水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散热水道出水口和第二驱动电机的散热水道进水口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PCB驱动控制板集成了驱动和控制功能的电路。
[0015]优选的,所述双集成变速箱内部同时集成了两个变速箱,且两个变速箱对称布置。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分别设有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所述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的表面均布置有“工”字形的曲面形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两驱电驱动系统当中同时集成了两台变速箱、两台驱动电机和两台电机控制器,实现了两套电驱动系统的集成,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既能节省整车上面的空间,又能降低整体重量,提高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9]2、通过将两台变速箱集成在一个箱子里,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可以对称布置在双集成变速箱两侧,同样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并关于双集成变速箱对称布置,结构紧凑、布置美观性更强,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电驱动系统的集成程度,继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集成程度,减小系统的体积。
[0020]3、第一PCB驱动控制板和第二PCB驱动控制板同时集成了驱动和控制的功能,使得整个PCBA板的体积大大减小,PCBA板直接固定在功率模块上方,并与功率模块的信号端子电气连接,可以实现驱动与控制之间的通讯。
[0021]4、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同时集成了U、V、W三相传感器,而且其信号采集端与PCB驱动控制板电气连接,集成度高,省略了电流传感器到PCB驱动控制板之间的线束,有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并降低系统成本。
[0022]5、双集成变速箱内部集成有一个贯穿水道,水道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散热水道的出水口和第二驱动电机散热水道的入水口连通,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出水口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进水口连通,第二驱动电机的出水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固定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进出水口上面,这样构成了整个电驱动系统的完整散热水道,整个散热水道串联在一起,可以同时实现对两台驱动电机和两台电机控制器进行散热,既增强了散热能力而且也不会过大的增加控制系统的体积,在保证了集成程度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好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0025]图3为本技术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的第一箱盖结构图;
[0026]图4为本技术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的第二箱盖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的电流传感器结构图。
[0028]图中标注:1为第一驱动电机、2为第一电机控制器、3为双集成变速箱、4为第二驱动电机、5为第二电机控制器、6为出水管、7为进水管、2-1为第一箱盖、2-2为第一PCB驱动控制板、2-3为第一功率模块、2-4为第一电流传感器、2-5为第一三相输出极板、2-6为第一薄膜电容、2-7为第一箱体、2-8为第一母线支座、2-9为第一高压插件、5-1为第二箱盖、5-2为第二PCB驱动控制板、5-3为第二功率模块、5-4为第二电流传感器、5-5为第二三相输出极板、5-6为第二薄膜电容、5-7为第二箱体、5-8为第二母线支座、5-9为第二高压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第一电机控制器(2)、双集成变速箱(3)、第二驱动电机(4)和第二电机控制器(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4)对称布置在所述双集成变速箱(3)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2)和第二电机控制器(5)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4)的上方,并关于双集成变速箱(3)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2)和第二电机控制器(5)的结构相同,均包括PCB驱动控制板、功率模块、电流传感器、三相输出极板、薄膜电容、高压插件;所述三相输出极板的输入端穿过电流传感器与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端电气连接,输出端直接进入驱动电机内部与驱动电机的三相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负输入端与薄膜电容的正、负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PCB驱动控制板设置于功率模块正上方,并与功率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高压插件的接线端子与薄膜电容的输入端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集成了U、V、W三相磁芯,其信号采集端子与所述PCB驱动控制板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中部设有排成一排的三个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的两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输出极板包括U相极板、V相极板和W相极板,所述U相极板、V相极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登峰陈雷梅友忠宋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