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涂料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125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防蚀性、附着性和耐水性都优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和防锈剂(B),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的酸值为10~100mgKOH/g,且全部共聚成分的80重量%以上为SP值为9.5以下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上述防锈剂(B)含有氨基硅烷(b1)、唑化合物(b2)、以及选自脂肪酸、芳香族酸和脂肪族胺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b3)。种化合物(b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性涂料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蚀性、附着性和耐水性优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此外,也涉及具有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固化涂膜的涂装物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上的观点考虑,从溶剂系涂料向水系涂料的转换推进,在金属基材等的防蚀涂料领域中也进行了水性防蚀涂料的开发。
[0003]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储存稳定性良好,且能够形成防锈性和与表面涂层的耐水附着性优异的涂膜的涂料组合物,公开了在由特定的1,1-二氯乙烯系共聚树脂形成的胶乳中使用了特定的硅烷偶联剂的水性防锈涂料组合物。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适用于建筑物、土木结构体等用途的耐水性、附着性和耐提升性(Lifting resistance)优异的干燥涂膜、和储存稳定性优异的水性涂布材,公开了一种共聚物树脂的水性分散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A)重均分子量为3万~30万的共聚物树脂的水性分散液、和(B)硅烷偶联剂,相对于(A)成分,(B)成分以固体成分比计为0.05~10重量%。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7060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472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以专利文献1和2为代表,作为使附着性提高的方法,广泛已知硅烷偶联剂。然而,专利文献1和2的水性组合物的耐水负荷后等的附着性都不充分,期望改善。
[0011]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防蚀性、附着性和耐水性都优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3]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下述水性涂料组合物,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和防锈剂(B),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具有特定的酸值和溶解性参数值的要件,上述防锈剂(B)含有氨基硅烷(b1)、唑化合物(b2)、以及选自脂肪酸、芳香族酸和脂肪族胺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b3)。
[0014]即,本专利技术包含下述方案。
[0015](1)一种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和防锈剂(B),
[0016]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的酸值为10~100mgKOH/g,且全部共聚成分的80重量%以上为溶解性参数值为9.5以下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
[0017]上述防锈剂(B)含有氨基硅烷(b1)、唑化合物(b2)、以及选自脂肪酸、芳香族酸和脂肪族胺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b3)。
[0018](2)根据上述(1)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为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
[0019](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为具有梯度聚合物层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
[0020](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还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粒子(C),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C)的重均分子量为7500~75000,酸值为10~90mgKOH/g,且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不同。
[0021](5)一种涂装物品,其具有基材、和在上述基材上的、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固化涂膜。
[0022](6)根据上述(5)所述的涂装物品,上述基材为金属基材。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涂料组合物通过具有上述特征,可以形成防蚀性、附着性和耐水性都优异的涂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涂料组合物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

质量%



重量%

分别为相同含义,

质量份



重量份

分别为相同含义。
[002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和防锈剂(B),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的酸值为10~100mgKOH/g,全部共聚成分的80质量%以上为溶解性参数值为9.5以下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上述防锈剂(B)含有氨基硅烷(b1)、唑化合物(b2)、以及选自脂肪酸、芳香族酸和脂肪族胺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b3)。
[0027]<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
[0028]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方法将聚合性不饱和单体聚合来获得,例如,在有机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了聚合后进行水分散而制成树脂粒子的方法,水中的乳液聚合法等方法。
[0029]这些方法之中,可以适合使用通过水中的乳液聚合法来获得的方法。
[0030]此外,也可以采用将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混合物以多段进料的所谓核/壳聚合法、使在聚合中进料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组成逐次变化的动力进料法(Power feed method)。进一步也可以将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2种以上丙烯酸系树脂粒子混合使用。
[0031]通过采用核/壳聚合法,可以获得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
[0032]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通常由作为以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共聚物(I)的核部和作为以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共聚物(II)的壳部构成。
[0033]从同时满足防蚀性与硬度的观点考虑,共聚物(I)/共聚物(II)的比率以固体成分质量比计优选为10/90~90/10左右,更优选为15/85~85/15左右,进一步优选为20/80~80/20左右。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的“壳部”是指存在于树脂粒子的最外层的聚合物层,“核部”是指除上述壳部以外的树脂粒子内层的聚合物层,“核壳型结
构”是指具有上述核部和壳部的结构。
[0035]上述核壳型结构一般为通常核部被壳部完全被覆而成的层结构,但根据核部与壳部的质量比率等,也可能有壳部的单体量对于形成层结构而言不充分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不需要为上述那样的完全的层结构,也可以为壳部被覆了核部的一部分的结构。
[0036]此外,上述核壳型结构中的多层结构的概念在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中在核部形成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也同样地适用。
[0037]此外,通过采用动力进料法,可以获得具有梯度聚合物层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梯度聚合物层,是指具有组成连续地变化的(具有组成梯度的)层结构的聚合物层。
[0039]更具体而言,是指例如单体(或单体混合物)组成从单体A(或单体混合物A)向单体B(或单体混合物B)连续地变化了的、具有组成梯度的聚合物层。
[0040]动力进料法为公知的聚合方法,具体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和防锈剂B,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的酸值为10~100mgKOH/g,且全部共聚成分的80重量%以上为溶解性参数值为9.5以下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所述防锈剂B含有氨基硅烷b1、唑化合物b2、以及选自脂肪酸、芳香族酸和脂肪族胺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b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粒子A为核壳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所述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森岳小笠原睦
申请(专利权)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