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04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器,具备涡轮、轴承外壳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可变容量机构具有第1板、第2板以及连结第1板与第2板的连结部件。连结部件包括:主体部,配置于第1板与第2板之间;第1轴部,配置于第1板的第1贯通孔内;以及第2轴部,配置于第2板的第2贯通孔内。第1板相对于第2板配置于与轴承外壳相反的一侧。第1板的厚度大于第2板的厚度,第1轴部的长度与第2轴部的长度相同。长度相同。长度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增压器


[0001]本公开涉及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基座部件以及套筒的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基座部件与套筒通过间隙销保持规定的间隙并被相互连结。对于间隙销与基座部件以及套筒的连结,例如使用凿紧等连结手段。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7015号公报
[0004]如上所述,在间隙销与基座部件以及套筒的连结使用凿紧的情况下,间隙销的插入至基座部件的第1部分的长度由基座部件的厚度决定,间隙销的插入至套筒的第2部分的长度由套筒的厚度决定。另一方面,存在例如为了确保可靠性等而要求设计成基座部件的厚度以及套筒的厚度相互不同的情况,伴随于此,存在第1部分的长度以及第2部分的长度也相互不同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组装工序中,存在作业者看错间隙销的方向而将第2部分插入至基座部件、将第1部分插入至套筒的可能性。其结果发生间隙销的误组装。由此,存在生产率降低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对能够兼顾可靠性的确保以及生产率的提高的增压器进行说明。
[0006]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增压器具备:涡轮,具备具有旋转轴线的涡轮叶轮、以及收纳涡轮叶轮的涡轮外壳;轴承外壳,配置成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涡轮邻接;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安装于涡轮外壳,可变容量机构具有:第1板,形成有第1贯通孔;第2板,配置成与第1板对置,并形成有第2贯通孔,该第2贯通孔与第1贯通孔具有同一轴线;以及连结部件,沿着轴线配置,连结第1板与第2板,并且规定第1板与第2板的距离,连结部件包括:主体部,配置于第1板与第2板之间;第1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第1端,并配置于第1贯通孔内;以及第2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第2端,并配置于第2贯通孔内,第1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1板的第1固定部,第2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2板的第2固定部,第1板相对于第2板配置于与轴承外壳相反的一侧,第1板的厚度大于第2板的厚度,第1轴部的长度与第2轴部的长度相同。
[0007]根据本公开,能够兼顾可靠性的确保以及生产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0009]图2的(a)以及图2的(b)分别是图1中的可变容量机构的立体图。
[0010]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4是图1中的连结部件的固定前的侧视图。
[0012]图5的(a)以及图5的(b)分别是表示图1中的可变容量机构的制造方法的图。
[0013]图6的(a)以及图6的(b)分别是表示图1中的可变容量机构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增压器具备:涡轮,具备具有旋转轴线的涡轮叶轮、以及收纳涡轮叶轮的涡轮外壳;轴承外壳,配置成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涡轮邻接;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安装于涡轮外壳,可变容量机构具有:第1板,形成有第1贯通孔;第2板,配置成与第1板对置,并形成有第2贯通孔,该第2贯通孔与第1贯通孔具有同一轴线;以及连结部件,沿着轴线配置,连结第1板与第2板,并且规定第1板与第2板的距离,连结部件包括:主体部,配置于第1板与第2板之间;第1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第1端,并配置于第1贯通孔内;以及第2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第2端,并配置于第2贯通孔内,第1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1板的第1固定部,第2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2板的第2固定部,第1板相对于第2板配置于与轴承外壳相反的一侧,第1板的厚度大于第2板的厚度,第1轴部的长度与第2轴部的长度相同。
[0015]在该增压器中,第1板相对于第2板配置于与轴承外壳相反的一侧。即,第1板配置于比第2板接近在涡轮外壳的内部流动的废气的位置。由此,第1板暴露在温度比第2板更高的环境中,因而存在热变形变大的情况。这里,第1板的厚度大于第2板的厚度。由此,能够抑制第1板的热变形大于第2板的热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因第1板与第2板的变形量之差变大而导致载荷施加于连结部件。因此,根据该增压器,能够确保可靠性。另外,连结部件的第1轴部配置于第1贯通孔内,连结部件的第2轴部配置于第2贯通孔内。而且,第1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1板的第1固定部,第2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第2板的第2固定部。由此,连结部件连结第1板与第2板,并且规定第1板与第2板的距离。这里,第1轴部的长度与第2轴部的长度相同。因此,即便连结部件的方向颠倒,即,即便第1轴部配置于第2贯通孔内、第2轴部配置于第1贯通孔内,连结部件也能够连结第1板与第2板并且规定第1板与第2板的距离。因此,根据该增压器,能够防止连结部件的误组装,提高生产率。综上所述,根据该增压器,能够兼顾可靠性的确保以及生产率的提高。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1板包括与第2板对置的第1内表面、和位于与第1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第1外表面,在第1板的第1外表面形成有与第1贯通孔连通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底面与第1内表面之间的厚度与第2板的厚度相同。在该情况下,在第1轴部以及第2轴部,容易形成第1固定部以及第2固定部。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2板包括与第1板对置的第2内表面、和位于与第2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表面,在第2外表面以包围第2贯通孔的第2外表面侧的开口的方式设置有隔离物,第2板的厚度与隔离物的厚度之和与第1板的厚度相同。在该情况下,在第1轴部以及第2轴部,容易形成第1固定部以及第2固定部。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19]图1所示的增压器1例如是船舶或车辆用的增压器,利用从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压缩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如图1所示,增压器1具备涡轮2、压缩机3、以及设置于涡轮2与压缩机3之间的轴承外壳4。涡轮2具备具有旋转轴线X的涡轮叶轮5和收纳涡轮叶轮5的涡轮外壳6。涡轮外壳6具有在涡轮叶轮5的周围沿周向延伸的涡轮涡旋流路6a。压缩机3
具有压缩机叶轮7和收纳压缩机叶轮7的压缩机外壳8。压缩机外壳8具有在压缩机叶轮7的周围沿周向延伸的压缩机涡旋流路8c。
[0020]涡轮叶轮5设置于旋转轴9的第1端,压缩机叶轮7设置于旋转轴9的第2端。轴承外壳4在旋转轴线X方向上配置于涡轮2与压缩机3之间。轴承外壳4配置成在旋转轴线X方向上与涡轮2以及压缩机3邻接。旋转轴9经由轴承41被轴承外壳4支承为能够旋转。旋转轴9、涡轮叶轮5以及压缩机叶轮7作为一体的旋转体42绕旋转轴线X旋转。
[0021]在涡轮外壳6设置有供废气流入至涡轮涡旋流路6a的流入口(图示省略)、与涡轮涡旋流路6a连通的流出流路6b、以及供废气从流出流路6b流出的流出口6c。涡轮叶轮5配置于流出流路6b内。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流入口流入至涡轮涡旋流路6a。然后,废气流入至流出流路6b,使涡轮叶轮5旋转,然后,通过流出口6c向涡轮外壳6外流出。
[0022]在压缩机外壳8设置有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涡轮,具备具有旋转轴线的涡轮叶轮、以及收纳所述涡轮叶轮的涡轮外壳;轴承外壳,配置成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涡轮邻接;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安装于所述涡轮外壳,所述可变容量机构具有:第1板,形成有第1贯通孔;第2板,配置成与所述第1板对置,并形成有第2贯通孔,该第2贯通孔与所述第1贯通孔具有同一轴线;以及连结部件,沿着所述轴线配置,连结所述第1板与所述第2板,并且规定所述第1板与所述第2板的距离,所述连结部件包括: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第1板与所述第2板之间;第1轴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第1端,并配置于所述第1贯通孔内;以及第2轴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第2端,并配置于所述第2贯通孔内,所述第1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所述第1板的第1固定部,所述第2轴部包括通过凿紧而固定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川贵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