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风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88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风机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气流产生装置、发热装置、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从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延伸至外壳出风口的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位于冷风风道中,且灯效模组在水离子发生器的上风区,水离子发生器位于冷风风道的出风口处;灯效模组包括导光件和遮光件,遮光件可匹配覆盖导光件,遮光件设置有让位孔,导光件设置有对应让位孔的发光部。吹风机采用阶梯式电热丝分布,可均匀形成热风,并延长电热丝寿命,双风道结构让灯效模组可通过冷风进行散热,并形成不受热风影响的水离子冷风,且灯效模组光效位置精准清晰,让使用更人性化。人性化。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风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是一种吹风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吹风机一般由电热丝和高转速小风扇组合而成,吹出热风用于头发的干燥和定型,普通吹风机吹出来的风比较干燥且温度高,很容易造成水分的流失,对头发造成热伤害,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水离子发生装置在吹风机中形成水分,以使头发湿润,但是许多吹风机的结构并不合理,有些水离子发生装置和电热丝共用风道,让水分受热风影响而蒸发,而且吹风机中还设有指示灯模块而在其壳体中没有散热容易缩减寿命,还有许多吹风机的电热丝沿气流直列分布,容易浪费热量又容易缩减电热丝寿命,另外很多吹风机的指示灯发光涣散不准确,常让用户难以看清正在运行的模式或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合理的吹风机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吹风机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气流产生装置、发热装置、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从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延伸至外壳出风口的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位于冷风风道中,且灯效模组在水离子发生器的上风区,水离子发生器位于冷风风道的出风口处;灯效模组包括导光件和遮光件,遮光件可匹配覆盖导光件,遮光件设置有让位孔,导光件设置有对应让位孔的发光部。
[0006]发热装置还包括主风管,主风管对应围绕电热丝,主风管的前端为热风风道的进气口并与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匹配对接,且主风管与气流产生装置周壁的对接处设有用于连通冷风风道的侧风口,外壳与主风管和气流产生装置之间的空腔为冷风风道,外壳设有冷风口和热风口,热风口和冷风口分别与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对应连通。
[0007]发热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边缘处设有至少两段阶梯状分布的支撑边,支撑边沿气流方向斜向延伸。
[0008]支架设有段高地错落的支撑边,支撑边上具有与电热丝抵接的锯齿状凹位。
[0009]主风管内壁上设有匹配的隔热套,隔热套对应围绕电热丝。
[0010]导光件为透光的罩盖体,发光部为导光件上端的凸起部,遮光件为匹配包裹盖合导光件的罩盖体,发光部可从让位孔通过。
[0011]灯效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冷风口的灯板和风口导光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吹风机结构紧凑和合理,其采用阶梯式电热丝分布,可均匀形成热风,并且延长电热丝寿命,而且双风道结构让灯效模组可通过冷风进行散热,让灯效模组的可控硅等元器件保持良好的工况和寿命,并形成不受热风影响的水离子冷风实现护法润发效果,而且灯效模组光效位置精准清晰,让模式切换更易看清,让使用更人性
化。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图1实施例的安装状态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此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17]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吹风机结构,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外壳1中的气流产生装置2、发热装置、水离子发生器4和灯效模组,外壳1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产生装置2的进气口与外壳1的进风口对应连通,外壳1内设有从气流产生装置2的出气口延伸至外壳1出风口的热风风道11和冷风风道12,热风风道11和冷风风道12可通过一风管从里间隔出两个风道而成,风管可利用挡板在风管中直接间开成两风道,风管也可设计成内外双层管的结构的结构,又或者两风道分别各以一风管实现,最后风管与外壳1的出风口对应连通即可,又或者外壳1作为风管并在外壳1中设置密封隔开的风道;因应不同结构,气流产生装置2可设置一个风扇单元同时向热风风道11和冷风风道12送风,气流产生装置2也可分别设置风扇单元分别向两风道送风,气流产生装置2通过与风道相应进行密封连接即可;发热装置位于热风风道11中,发热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呈阶梯式分布的电热丝31,阶梯式分布的电热丝31可让气流产生装置2在吹风机中形成的气流更为均匀地变成热风气流,热风温度更稳定且平和,同时避免单一直线排布式后部电热丝在下风区无法散热而浪费电能甚至过早损毁,大大减少电能浪费;水离子发生器4和灯效模组位于冷风风道12中,且灯效模组在水离子发生器4的上风区,水离子发生器4位于冷风风道12的出风口处,气流在冷风风道12中可先对灯效模组进行散热,例如灯效模组的可控硅或其它元器件,另外其它电子元件也可通过设置在冷风风道12中进行散热以确保其运行工况良好并延长工作寿命,而气流也不会因此过热,并最终经过水离子发生器4产生充分的水离子而随风道吹出,吸附到头发上实现护法润发效果,冷热风道分离的结构也确保经过水离子发生器4的气流不会过热而无法产生水离子;灯效模组包括导光件51和遮光件52,遮光件52可匹配覆盖导光件51,遮光件52设置有让位孔521,导光件51设置有可对应从遮光件52的让位孔521出光的发光部511,现时吹风机的灯效模组上都设有LED灯珠或其它发光源,导光件51匹配套合发光源,光线自然从发光源导向至发光部511处,配合遮光件52的覆盖,避免导光件51和灯效模组之间具有任何漏光位置,让灯效只在相应的显示区域显示,避免其他部分透光,让用户更能清楚识别吹风机当前的功能状态,导光件51一般可以透光或半透光的塑料或其它物料制成,其可通过设计相应的内部反光面或导光面将光线导向至发光部511位置,而遮光件52则可为不透光的塑料、硅胶、胶布、涂料等等实现,因应吹风机的实际设计需要,外壳1既可对应发光部511为透光结构,也可相应设计匹配透光的孔或窗口实现效果。
[0018]参考图1,发热装置还包括主风管32,主风管32对应围绕电热丝31,主风管32的前端为热风风道11的进气口并与气流产生装置2的出气口匹配对接,且主风管32与气流产生装置2周壁的对接处设有用于连通冷风风道12的侧风口13,侧风口13位于主风管32中热风风道11的上风区,气流产生装置2形成的气流从侧风口13分道进入冷风风道12,外壳1与主风管32和气流产生装置2之间的空腔为冷风风道12,外壳1设有冷风口15和热风口14,热风口14和冷风口15分别与热风风道11和冷风风道12对应连通,主风管32的后端出气口与外壳1的热风口14对接,水离子发生器4即位于外壳1内的冷风口15前,外壳1的进风口与气流产生装置2进气口匹配连接即可,灯效模组和其它元器件均可设置在外壳1中冷风风道12的空腔中,使得吹风机结构紧凑,又利用气流进行散热,而且最大限度地让结构得以精简,也确保组装简便。
[0019]参考图1,发热装置还包括支架34,支架34边缘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气流产生装置、发热装置、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外壳内设有从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延伸至外壳出风口的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水离子发生器和灯效模组位于冷风风道中,且灯效模组在水离子发生器的上风区,水离子发生器位于冷风风道的出风口处;灯效模组包括导光件和遮光件,遮光件可匹配覆盖导光件,遮光件设置有让位孔,导光件设置有对应让位孔的发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发热装置还包括主风管,主风管对应围绕电热丝,主风管的前端为热风风道的进气口并与气流产生装置的出气口匹配对接,且主风管与气流产生装置周壁的对接处设有用于连通冷风风道的侧风口,外壳与主风管和气流产生装置之间的空腔为冷风风道,外壳设有冷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欸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