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06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包括机壳、风道组件和气流装置,机壳上设置有镂空孔,机壳位于镂空孔任一端的内壁或端面上向外设置有出风口,镂空孔的内壁中部或靠近出风口一端沿径向内缩形成颈部,出风口沿镂空孔的周向延伸,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存在一个与镂空孔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空间分量;风道组件安装在机壳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道、加热风道以及出风道;加热风道和出风道均环绕在镂空孔周侧上,加热风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出风道的出风端与出风口连通;气流装置至少部份地位于进风道内。本吹风机结构小巧,采用双层风道设计,延长了风道的长度,同时出风口的设计提高了整个吹风机的风量。了整个吹风机的风量。了整个吹风机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吹风机
,尤其是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技术介绍

[0002]吹风机作为生活中常用的小家电,是每个家庭几乎必备的电器。吹风机利用气流吹干湿头发等物体。日常使用中,除了使用常温气流外,有时会需要使用热气流来加快吹干头发。而吹风机一般包括手柄、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内的风机,风机一般只能产生冷风,为了实现热风功能,一般会在机身出风的一端上安装有发热结构,利用发热结构发热产生热量来加热风机所吹出的冷气流,进而得到了热气流。
[0003]现市场上吹风机体积都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即使一些厂家设计了一些可折叠收纳式的结构来解决目前吹风机体型大的问题,但是由于多了把手的结构使得整个吹风机的体型较大。为此目前一些厂家设计了无手柄的吹风机,这类吹风机基本上采用直风道的结构设计,即风机与风道呈直线分布,这样虽然可以将手柄结构省去;但是鉴于吹风机体型的要求,使得风道不可能做得太长,否者无法达到体型缩小的目的。由于风道较短,使得内部的发热结构在加热穿行于风道内的气流时,容易出现气流加热不均匀,热转换效率不高,发热结构所散发的热量容易在风道出风端向外扩散,同时气流的稳定性不强,扰流作用强。而且现有的小型吹风机所吹出的气流基本都是风机驱动气流并直接直行穿过风道向外吹出,其吹出的风量基本依靠风机所驱动的气流量来决定,使得这类结构小巧的吹风机的风量很小,难以满足现有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本吹风机结构小巧,采用双层风道设计,延长了风道的长度,同时出风口的设计提高了整个吹风机的风量。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包括
[0007]机壳,其上设置有镂空孔,所述机壳位于所述镂空孔任一端的内壁或端面上向外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镂空孔的内壁中部或靠近出风口一端沿径向内缩形成颈部,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镂空孔的周向延伸,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存在一个与所述镂空孔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空间分量;
[0008]风道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道、加热风道以及出风道;所述加热风道和出风道均环绕在所述镂空孔周侧上,所述加热风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出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及
[0009]气流装置,至少部份地位于所述进风道内,其用于产生气流。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道至少存在部分完全地环绕在所述镂空孔的周侧上,所述出风道完全地环绕在所述镂空孔周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缝,所述出气
缝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气缝与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相契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道内设置有隔风板,所述隔风板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风道与所述出风道连接处的一侧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出风道与加热风道的连接处。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出风道与加热风道的连接处的连接处设置有NTC温度传感器,所述NTC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根据NTC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检测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发热功率。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其中,所述进风道与加热风道相连通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进风道进风一端的内径;所述进风道沿所述加热风道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加热风道连通,所述气流装置完全安装在进风道内,所述进风道内壁与气流装置的外侧壁之间构成冷却通道。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流装置包括马达以及安装在马达转轴上的扇叶,所述马达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减震筒架,所述减震筒架安装在进风道内,且远离进风道进风的一端或者中部上,减震筒架外壁上还套装有减震环,减震筒架通过减震环套装在进风道内。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风嘴,所述风嘴活动卡装在所述镂空孔内,所述风嘴上设置有连通镂空孔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出风端的周侧设置有连通出风口的连接通道,所述风嘴上设置有整流筒,所述过流通道与连接通道均与整流筒连通。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流通道远离整流筒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接筒,所述卡接筒远离整流筒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所述颈部的卡部,所述卡部向外翘起,所述卡部向外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整流筒通过集流斗连接过流通道及连接通道;所述整流筒内设置有若干隔环,所述隔环将整流筒分隔呈若干同轴设置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伸入到集流斗内。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摒除手柄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吹风机结构得到精简,同时采用环形的风道结构设计,除了改变气流装置所吹出的风向外,还能够延长整个风道的长度,提高了穿行于风道组件内的气流与加热装置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加热装置与气流的热能转换效率。此外在机壳上设计镂空孔,镂空孔的内壁中部沿径向内缩形成颈部,出风口沿镂空孔的周向延伸,这样的设计使得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在对应一端的镂空孔端面上形成负压区域,进而使得使得镂空孔另一端的空气被抽入到镂空孔内,进而增加了整个吹风机的风量。此外,颈部的设计使得镂空孔另一端的空气被抽入到镂空孔内后被加速,提高了空气穿行于镂空孔的流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请参考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包括机壳100、风道组件200和气流装置300,机壳100上设置有镂空孔110,所述机壳100位于所述镂空孔110任一端的内壁或端面上向外设置有出风口120,所述镂空孔110的内壁中部或靠近出风口120一端沿径向内缩形成颈部130,所述出风口120沿所述镂空孔110的周向延伸,所述出风口120的出风方向至少存在一个与所述镂空孔110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空间分量;风道组件200安装在所述机壳100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道210、加热风道220以及出风道230;其中,所述进风道210与所述加热风道220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出风道230的进风端与所述加热风道220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加热风道220和出风道230均环绕在所述镂空孔110周侧上,所述加热风道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240,所述出风道230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120连通;气流装置300至少部份地位于所述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镂空孔,所述机壳位于所述镂空孔任一端的内壁或端面上向外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镂空孔的内壁中部或靠近出风口一端沿径向内缩形成颈部,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镂空孔的周向延伸,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存在一个与所述镂空孔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空间分量;风道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道、加热风道以及出风道;所述加热风道和出风道均环绕在所述镂空孔周侧上,所述加热风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出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及气流装置,至少部份地位于所述进风道内,其用于产生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至少存在部分完全地环绕在所述镂空孔的周侧上,所述出风道完全地环绕在所述镂空孔周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缝,所述出气缝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气缝与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相契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内设置有隔风板,所述隔风板设置在远离所述加热风道与所述出风道连接处的一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出风道与加热风道的连接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出风道与加热风道的连接处的连接处设置有NTC温度传感器,所述NTC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根据NTC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波陈绪忠唐国兴段羽冼上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德技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