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2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包括吹风机本体和手柄,吹风机本体包括本体壳体部和内部导流结构,本体壳体部和内部导流结构形成内部的环形空腔和围绕吹风机本体中轴线的贯通的出风通道,环形空腔内设置加热单元,环形空腔设置排风口,排风口为环形缝隙,用于导出环形空腔内的流通空气至出风通道,本体壳体部包括入风开口部,入风开口部与手柄的一端连通,手柄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入风通道,中空结构内设置风扇单元和单片机控制单元,手柄远离所述吹风机本体的一端设置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了对风速和风压的消损,产生康达效应,从而使风速更大更平稳,可达20m/s,更快速吹干头发。速吹干头发。速吹干头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吹风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高速电机及扇叶驱动被电加热的热空气吹风机,例如小家电领域的电吹风,干发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吹风机,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
[0003]通常,提供电机及扇叶,其将空气吸入本体中,经过电热丝加热后被吹出。通常这样的电吹风器具提供有集风口或扩散喷嘴,其可以被连接到电吹风器具或从其拆下,且改变从电吹风器具排出的空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0004]戴森专利CN201621361236.9中公开了一种应用高速电机的手持式产品。该技术方案中电机的转速在每分钟7.5万转至11万转之间。该手持式产品让装在手柄中的高速电机组成的风扇单元驱动空气流入本体空腔并从一个2mm 宽的环形出口快速吹出来,运用了空气倍增技术,风速可达17m/s,这是普通电吹风无法达到的,虽然已经是很大的风速,由于手柄的空气流向本体空腔时气流方向要改变大约90
°
,这会对风速和风压产生损失,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设置导风结构件来减小这方面的损失。
[0005]目前市场上无叶高速电吹风技术方案的缺点还有就是线路板放置在电吹风顶部后端,这里的空气流动并不十分通畅,散热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问题。
[0006]目前市场上无叶高速电吹风技术方案通常在电吹风的空气入口端处设置过滤装置,但在使用较久后过滤装置及过滤网布满灰尘,且不易察觉,经常因为灰尘等原因,噪音增大,无故停机或过热保护故障等,让消费者体验感下降。
[0007]专利申请号CN201710809640.0中公开了一种手持平滑吹风机。该技术方案中包括了空气倍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导流元件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出风切口,所述环形出风切口的宽度应在1.3~1.4毫米之内。没有在市场上见过实际产品,所以不知道其效果如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吹风机结构,结构更合理,风速更大更平稳,可达20m/s,更快速吹干头发。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包括吹风机本体和手柄,吹风机本体包括本体壳体部和内部导流结构,本体壳体部和内部导流结构形成内部的环形空腔和围绕吹风机本体中轴线的贯通的出风通道,环形空腔内设置加热单元,环形空腔设置排风口,排风口为环形缝隙,环形缝隙连通环形空腔和出风通道,本体壳体部包括入风开口部,入风开口部与手柄的一端连接,连通环形空腔和手柄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入风通道,中空结构内设置风扇单元和单片机控制单元,手柄远离所述吹风机本体的一端设置过滤装置。
[0010]优选的,环形缝隙的宽度为1.5mm~3mm,环形缝隙的与入风通道的中轴线的夹角不小于90
°

[0011]优选的,内部导流结构至少包括喇叭口状部件和出风导向部件;
[0012]喇叭口状部件,构成所述环形空腔的部分包覆面,喇叭口状部件的大口端为固定端,小口端为开放端,固定端与本体壳体部连接,开放端与出风导向部件形成排风口的环形缝隙。
[0013]优选的,出风导向部件包括内部壁曲面,内部壁曲面顺应出风的方向依次包括环形缝隙形成段曲面、环形缝隙导出段曲面和排风导出段,环形缝隙形成段曲面与喇叭口状部件的开放端交错设置,形成排风口的环形缝隙;环形缝隙导出段曲面为圆滑弧形,包括形成最窄出风通道的喉部曲面,喉部曲面与水平中轴线的夹角为5
°
~30
°
,喉部曲面的最小直径为22mm~26mm,排风导出段水平设置。
[0014]优选的,环形缝隙形成段曲面为斜面或圆滑弧面,开放端为圆滑弧型,圆滑弧面的环形缝隙形成段曲面与开放端的圆滑弧型平行设置。
[0015]优选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至少3个支撑点,支撑点圆周均匀设置于环形缝隙内。
[0016]优选的,单片机控制单元置于手柄中靠近过滤装置的一端。
[0017]优选的,风扇单元的动力系统为正反转变频电机。
[0018]优选的,过滤装置包括外层筒式粗过滤装置和内层细密过滤装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进入手柄的主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入口的空气经风扇单元驱动后被送到环形空腔中,并被环形缝隙状排风口喷出。来自吹风机本体尾部外部的空气通过出风通道被环形缝隙状排风口所排出的快速气流所卷吸,产生康达效应,被喷出的空气流和被卷吸的空气流构成从喉部曲面向前射出的总空气流。即,在环形缝隙状排风口的内壁面处产生科恩达效应,使电吹风器具的出风量有一定的空气放大效应,可以有效的提升出风量。其中,环形缝隙状排气口的设置,对气流具有放大作用。当空气从环形缝隙状排气口流出时,根据科恩达效应,这部分空气(称为第一气流)会吸附在出风导向部件的内部壁曲面上并沿着内部壁曲面流动,于是在环形内部壁曲面的中心区域产生一定的负压,从而使得周围大量的空气被吸入,第一气流和周围气流汇合后形成快速且高容量的气流流出,实现空气放大效应。另外本技术手柄的空气流向吹风机本体的环形空腔时为直流方向,减少了对风速和风压的消损,从而使风速更大更平稳,可达20m/s,更快速吹干头发。
[0021]本技术的气流放大风道的独特设计,采用涡扇无刷电机吸入的所有风量来驱动气流放大器,把吸入的所有气流都作为吹风机本体放大再吸入出风通道后方补风的动力源,更加的提高了气流倍增效果;另外气流放大倍数增大后吹出的高温气流中混合了较大比例的冷空气,有效的避免了高温灼伤头发的现象,保持在安全舒适的温度干发护发。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手持式电吹风机的主视图;
[0023]图2为图1的后视图;
[0024]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5]图4为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手持式电吹风机的横截面示意简图;
[0028]图中:1、吹风机本体,11、本体壳体部,111、入风开口部,12、内部导流结构,121、喇叭口状部件,1211固定端,1212、开放端,122、出风导向部件,1221、环形缝隙形成段曲面,1222、环形缝隙导出段曲面,1223、排风导出段,1224、喉部曲面,13、环形空腔,131、支撑结构,14、环形缝隙,15、出风通道,2、手柄,21、入风通道,22、控制开/关,3、加热单元, 4、风扇单元,41、电机,42、扇叶,5、单片机控制单元,6、过滤装置,61、外层筒式粗过滤装置,62、内层细密过滤装置,7、蜂窝状部件,8、凹处,9、支撑件,10、支撑点,11、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包括吹风机本体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本体包括本体壳体部和内部导流结构,所述本体壳体部和所述内部导流结构形成内部的环形空腔和围绕所述吹风机本体的中轴线的贯通的出风通道,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加热单元,所述环形空腔设置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为环形缝隙,所述环形缝隙连通所述环形空腔和所述出风通道,所述本体壳体部包括入风开口部,所述入风开口部与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连通所述环形空腔和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为入风通道,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风扇单元和单片机控制单元,所述手柄远离所述吹风机本体的一端设置过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隙的宽度为1.5mm~3mm,所述环形缝隙的与所述入风通道的中轴线的夹角不小于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流结构至少包括喇叭口状部件和出风导向部件;喇叭口状部件,构成所述环形空腔的部分包覆面,所述喇叭口状部件的大口端为固定端,小口端为开放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壳体部连接,所述开放端与所述出风导向部件形成所述排风口的环形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导向部件包括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峰豆宜明薛海东浦清
申请(专利权)人:蚁人自动化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