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中贵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65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设置于第一接头内的第一端子组和设置于第二接头内的第二端子组,第一接头装设于壳体,第二接头活动设置于壳体,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数据端和第二数据端,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三数据端和第四数据端;第一数据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数据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当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接触时,第一延伸部与第四数据端、第二延伸部与第三数据端一一对应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数据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来与第四数据端抵触,在第二数据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来与第三数据端抵触,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均能够实现数据传输,使得功能更加全面。全面。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件
,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接头。

技术介绍

[0002]接头是实现移动终端与计算机或者充电器进行连接的重要部件之一,而不同的产品所需的接头规格是不同的,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接头包括TYPE-C接头、USB接头等,这些接头由于大小之间差距较大,因而大多都是独立设置的,即同一根数据线只实现其中一种接头移动终端与终端连接。而为了提升接头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功能接头,即通过结构上的改进来实现一个接头两用效果的,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88051.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就是公开了一种USB和TYPE-C多功能组合的接头。
[0003]但是,这种接头具有以下不足:在实际使用时,其端子的结构,导致了虽然能够实现充电功能,但是当处于USB接头状态时,是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功能的,导致了产品的效果有不全面而影响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头,通过改变端子的结构来使得无论接头处于何种状态下均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一端子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内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接头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接头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当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时用于作为另一种独立接头使用,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电端、第一数据端、第二数据端和第二接电端,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第三数据端、第四数据端和第四接电端;
[0007]所述第一数据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数据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当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时,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第三接电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数据端、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数据端一一对应抵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端包括第一本部和第一触头部,所述第一本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触头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部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触头部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四数据端的正下方。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端包括第二本部和第二触头部,所述第二本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二触头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本部的同一端,所述第二触头部位于所述第四数据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端的正下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本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避让间隙,所述第二触
头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避让间隙,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间隙内,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间隙内。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包括第五接电端和第六接电端;当所述第一接头插入外界的接口时,所述第五接电端与所述第一接电端抵触,所述第六接电端与所述第五接电端抵触。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端子组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头外插插口时保持第一通道端、第一数据端和第二数据端与外界插口可靠接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屏蔽壳和装设于所述屏蔽壳内的绝缘基底,所述屏蔽壳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端子组装设于所述绝缘基底,所述屏蔽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绝缘基底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尾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用于滑入安装槽内。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绝缘基底的前段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凸块装设于凹槽内用于防止所述绝缘基底装入所述屏蔽壳过深。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卡块用于卡设入卡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接头一体成型。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数据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来与第四数据端抵触,在第二数据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来与第三数据端抵触,使得本技术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均能够实现数据传输,使得功能更加全面。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第一端子组, 5-第二端子组,6-第三端子组,21-绝缘套,22-卡槽,31-屏蔽壳,32-绝缘基底,41-第一接电端,42-第一通道端,43-第一数据端,44-第二数据端,45-第二接电端,51-第三接电端,52-第三数据端,53-第四数据端,54-第四接电端,61-第五接电端,62
ꢀ-
第六接电端,63-弹性端子,311-安装槽,312-凹槽,313-卡块,321-安装块,322-斜面,323-凸块,431-第一延伸部,432
ꢀ-
第一本部,433-第一触头部,434-第一避让间隙,441-第二延伸部,442-第二本部,443-第二触头部,444-第二避让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2内的第一端子组4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3内的第二端子组5,所述第一接头2
装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接头3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接头2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当所述第二接头3与所述第一接头2配合时用于作为另一种独立接头使用,所述第一端子组4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电端41、第一数据端43、第二数据端44和第二接电端45,所述第二端子组5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51、第三数据端52、第四数据端和第四接电端;
[0021]所述第一数据端43设置有第一延伸部431,所述第二数据端44设置有第二延伸部441,当所述第二接头3与所述第一接头2配合时,所述第一接电端41与所述第三接电端51、所述第一延伸部431与所述第四数据端、所述第二延伸部441与所述第三数据端52一一对应抵触。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端43包括第一本部432和第一触头部433,所述第一本部43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2内,所述第一触头部433和所述第一延伸部431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部432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触头部433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端5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431位于所述第四数据端的正下方。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端44包括第二本部442和第二触头部443,所述第二本部44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2内,所述第二触头部44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一端子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内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接头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接头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当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时用于作为另一种独立接头使用,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电端、第一数据端、第二数据端和第二接电端,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第三数据端、第四数据端和第四接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数据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当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时,所述第一接电端与所述第三接电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数据端、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数据端一一对应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端包括第一本部和第一触头部,所述第一本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一触头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部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触头部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四数据端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端包括第二本部和第二触头部,所述第二本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第二触头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本部的同一端,所述第二触头部位于所述第四数据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三数据端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部与所述第一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贵
申请(专利权)人:刘中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