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中贵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24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接头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端子组,A1端子与B12端子、A12端子与B1端子分别通过焊盘导电接触、且A1端子与A12端子分别与壳体导电接触、从而使所述A1端子、A12端子、B1端子、B12端子之间互相串联通电,A4端子上端与B9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9端子上端与B4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B4端子和B9端子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通电,从而使所述A4端子、A9端子、B9端子、B4端子62之间相互串联通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端子结构及各端子对接方式,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5A快充。用新型实现5A快充。用新型实现5A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指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多功能接头,即能够实现两种不同规格的数据线的对接,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1182349.9的中国技术专利则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TYPE

C和USB两种对接方式的多功能接头。
[0003]5A快充接头指支持5A电流输出的快充接头,5A大电流输出,支持手机进行超级快充。
[0004]然而,目前现有技术的端子结构未能实现5A快充,且接头在与外界的接口进行对接时,容易发生松动,使得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强、支持5A快充的多功能接头,能够提升对接时的稳定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接头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A1端子、A4端子、A5端子、 A6端子、A7端子、A9端子及A12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第三数据端、第四数据端和第四接电端,所述第三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B1端子、B4端子、B9端子及B12端子,A1端子与B12端子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2端子与B1端子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端子与A12端子分别与壳体导电接触、从而使所述A1端子、A12端子、B1端子、B12端子之间互相串联通电,A4端子上端与B9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9端子上端与B4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B4端子和B9端子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通电,从而使所述A4端子、A9端子、B9端子、B4端子62之间相互串联通电。
[0008]优选地,所述A1端子与B12端子、A4端子与B9端子、A4端子与B9端子、A12端子与B1端子的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A1端子与 A12端子表面朝向壳体内壁面均延伸凸起导电结构,凸起导电结构抵接在壳体内表面从而使所述A1端子、A12端子、B1端子及B12端子之间相互串联通电。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用于对插入所述第一接头的电连接件进行夹紧。
[0011]优选地,所述卡位件包括主体以及两个卡勾,所述主体装设于所述壳体内,两个卡勾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同一端两侧,两个卡均突伸至所述第一接头内且勾彼此正对。
[0012]优选地,两个卡勾彼此正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滑的弧面。
[0013]优选地,所述主体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根插柱,所述插柱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装配以实现所述主体的安装。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镂空孔,卡勾显露于镂空孔。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凹槽,当所述第一接头装设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用于作为另一独立接头使用。
[0016]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头装设于所述凹槽内时卡入凹槽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端子结构及各端子对接方式,使本技术实现5A快充。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卡位件,该卡位件用于对插入第一接头内的电连接件进行夹紧,使得该电连接件与本技术连接更为稳定,避免了松动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端子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三端子组各端子接线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卡位件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接头外壳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接头的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1—壳体,11—插柱,2—第一接头,21—镂空孔,22—卡槽,3—第二接头,31—凹槽,32—卡块,33—抵触面,4—第一端子组,41—A1端子,42—A4端子,43—A5端子,44—A6端子,45A7端子,46—A9端子,47—A12端子,5—第二端子组,51—第三接电端,52—第三数据端,53—第四数据端,54—第四接电端,6—第三端子组,61—B1端子,62—B4端子,64—B9端子,63—B12端子,7—卡位件,71—主体,72—卡勾,73—弧面,74—安装孔,8—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0]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接头2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接头3,所述第一接头2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当所述第二接头3与所述第一接头2配合时用于作为另一种独立接头使用,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接头2之间设置有卡位件7,所述卡位件7用于对插入所述第一接头2的电连接件进行夹紧。
[0031]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4包括并排设置的A1端子41、A4端子42、A5端子43、 A6端子44、A7端子45、A9端子46及A12端子47,所述第二端子组5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51、第三数据端52、第四数据端53和第四接电端54,所述第三端子组7包括并排设置的B1端子61、B4端子62、B9端子64及B12端子63,A1端子41设于B12端子63正上方且两者上端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端子41下端与B12端子63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A4端子42上端与B9端子64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4端子42下端与B9端子64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A9端子46上端与B4端子62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4端子42下端与B9端子64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B4端子62和B9端子64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通电,从而使所述A4端子、A9端子、B9端子、B4端子62之间相互串联通电,A12端子47设于B1端子61正上方且两者上端并排设置后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2端子47下端与B1端子61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 A1端子41与 A12端子47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接头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作为独立接头使用,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A1端子、A4端子、A5端子、 A6端子、A7端子、A9端子及A12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接电端、第三数据端、第四数据端和第四接电端,所述第三端子组包括并排设置的B1端子、B4端子、B9端子及B12端子,A1端子与B12端子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2端子与B1端子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1端子与A12端子分别与壳体导电接触、从而使所述A1端子、A12端子、B1端子、B12端子之间互相串联通电,A4端子上端与B9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A9端子上端与B4端子上端拼排设置且通过焊盘导电接触,B4端子和B9端子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通电,从而使所述A4端子、A9端子、B9端子、B4端子62之间相互串联通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A1端子与B12端子、A4端子与B9端子、A12端子与B1端子的下端呈上下错层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电的多功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A1端子与 A12端子表面朝向壳体内壁面均延伸凸起导电结构,凸起导电结构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贵
申请(专利权)人:刘中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