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22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反应装置,它包括反应容器和供介质装置,所述反应容器中设有反应腔和介质腔;其中,所述反应腔用于接入反应试剂;所述介质腔包覆于所述反应腔的外侧并用于接入恒温介质以对所述反应腔中的反应试剂进行恒温加热;所述供介质装置与所述介质腔相连通并用于动作以向所述介质腔中注入恒温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能够节能减排,能够提高对反应试剂加热的均匀性。能够提高对反应试剂加热的均匀性。能够提高对反应试剂加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化学等领域中很多实验需要在恒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通过恒温反应装置来维持反应温度的恒定。但是,现有的恒温反应装置结构复杂,制造和使用成本高,使用时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并且对反应试剂的恒温加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恒温反应装置,它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能够节能减排,能够提高对反应试剂加热的均匀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反应装置,它包括反应容器和供介质装置,所述反应容器中设有反应腔和介质腔;其中,
[0005]所述反应腔用于接入反应试剂;
[0006]所述介质腔包覆于所述反应腔的外侧并用于接入恒温介质以对所述反应腔中的反应试剂进行恒温加热;
[0007]所述供介质装置与所述介质腔相连通并用于动作以向所述介质腔中注入恒温介质。
[0008]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反应容器的具体结构,所述反应容器包括反应釜和恒温套;其中,
[0009]所述恒温套至少包覆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壁上;
[0010]所述反应腔设于所述反应釜中;
[0011]所述介质腔设于所述恒温套中或设于所述恒温套与所述反应釜的外表面之间。
[0012]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反应釜的具体结构,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盖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并用于接入反应试剂的加注口。
[0013]进一步,所述反应容器中还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0014]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均与所述介质腔相连通;
[0015]所述供介质装置至少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以便向所述介质腔中注入恒温介质。
[0016]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供介质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供介质装置包括加热容器、加热管和介质泵,所述加热容器中设有加热腔、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其中,
[0017]所述热源进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加热腔中接入热源介质;
[0018]所述热源出口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并用于排出所述加热腔中的热源介质;
[0019]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中,以便所述加热腔中的热源介质加热所述加热管中的恒温介质;
[0020]所述介质泵的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相连,所述介质泵的出口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
部相连,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以便所述介质泵将所述恒温介质从所述介质出口泵送至所述加热管中进而泵送至所述介质进口。
[0021]进一步为了使所述加热腔中的热源介质的温度保持恒定,所述供介质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进热源阀和出热源阀;其中,
[0022]所述进热源阀连接在所述热源进口;
[0023]所述出热源阀连接在所述热源出口;
[0024]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加热容器上并用于感应所述加热腔中的热源介质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并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信号;
[0025]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均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的动作。
[0026]进一步,当所述温度信号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关闭;
[0027]当所述温度信号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打开。
[0028]进一步,所述介质进口与所述介质腔的上端部相连通,所述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腔的下端部相连通。
[0029]进一步为了使所述介质腔中各部位的温度保持均匀,所述恒温反应装置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反应容器中还设有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其中,
[0030]所述循环进口与所述介质腔的一端部相连通,所述循环出口与所述介质腔的另一端部相连通;
[0031]所述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循环出口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循环进口相连,以便所述循环泵动作以将所述介质腔中的恒温介质从所述循环出口泵送至所述循环进口。
[0032]进一步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所述恒温反应装置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桨;其中,
[0033]所述搅拌电机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上;
[0034]所述搅拌桨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桨的另一端部伸入至所述反应腔中,以便所述搅拌电机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以搅拌所述反应腔中的反应试剂。
[003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所述加注口向所述反应腔中注入各种反应试剂,所述搅拌电机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以搅拌所述反应腔中的反应试剂。所述介质泵将所述恒温介质从所述介质出口泵送至所述加热管中进而泵送至所述介质进口,使所述恒温介质形成循环;所述热源介质从所述热源进口流入所述加热腔中,然后从所述热源出口流出,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热源介质加热所述加热管中恒温介质。当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关闭,进而防止新的热源介质流入所述加热腔中,以防止加热腔中温度超过预设阈值;当所述温度信号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热源阀和所述出热源阀打开,以使新的热源介质流入所述加热腔中,以防止加热腔中温度低于预设阈值,进而控制所述加热腔中的温度保持恒定,进而使所述介质腔中的恒温介质保持恒定温度,进而使反应腔中的反应温度保持恒定。其中,所
述热源介质可以来自余热回收系统,以便节约能源;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还能够利用余热,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能够节能减排。
[0036]并且所述循环泵能够将所述介质腔中的恒温介质从所述循环出口泵送至所述循环进口,进而带动所述恒温介质在所述介质腔中自循环流动,以使所述介质腔中各部位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恒温介质对反应腔中的反应试剂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的恒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9]如图1所示,一种恒温反应装置,它包括反应容器100和供介质装置200,所述反应容器100中设有反应腔1和介质腔2;其中,
[0040]所述反应腔1用于接入反应试剂;
[0041]所述介质腔2包覆于所述反应腔1的外侧并用于接入恒温介质以对所述反应腔1中的反应试剂进行恒温加热,进而使所述反应试剂在所述反应腔1中进行恒温反应;
[0042]所述供介质装置200与所述介质腔2相连通并用于动作以向所述介质腔2中注入恒温介质,本装置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0043]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容器1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反应釜3和恒温套4;其中,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应容器(100)和供介质装置(200),所述反应容器(100)中设有反应腔(1)和介质腔(2);其中,所述反应腔(1)用于接入反应试剂;所述介质腔(2)包覆于所述反应腔(1)的外侧并用于接入恒温介质以对所述反应腔(1)中的反应试剂进行恒温加热;所述供介质装置(200)与所述介质腔(2)相连通并用于动作以向所述介质腔(2)中注入恒温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100)包括反应釜(3)和恒温套(4);其中,所述恒温套(4)至少包覆设置于所述反应釜(3)的外侧壁上;所述反应腔(1)设于所述反应釜(3)中;所述介质腔(2)设于所述恒温套(4)中或设于所述恒温套(4)与所述反应釜(3)的外表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包括釜体(5)和釜盖(6),所述釜盖(6)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反应腔(1)相连通并用于接入反应试剂的加注口(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100)中还设有介质进口(8)和介质出口(9);所述介质进口(8)和所述介质出口(9)均与所述介质腔(2)相连通;所述供介质装置(200)至少与所述介质进口(8)相连以便向所述介质腔(2)中注入恒温介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介质装置(200)包括加热容器(10)、加热管(11)和介质泵(12),所述加热容器(10)中设有加热腔(13)、热源进口(14)和热源出口(15);其中,所述热源进口(14)与所述加热腔(13)相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加热腔(13)中接入热源介质;所述热源出口(15)与所述加热腔(13)相连通并用于排出所述加热腔(13)中的热源介质;所述加热管(11)设于所述加热腔(13)中,以便所述加热腔(13)中的热源介质加热所述加热管(11)中的恒温介质;所述介质泵(12)的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9)相连,所述介质泵(12)的出口与所述加热管(11)的一端部相连,所述加热管(1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介质进口(8)相连,以便所述介质泵(12)将所述恒温介质从所述介质出口(9)泵送至所述加热管(11)中进而泵送至所述介质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清友朱志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佳饰家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