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71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0
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包括釜体、出料管、折流挡板;所述釜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的上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安装于釜体的内部一侧;所述出料管包括排料管、上部煨弯管、中间直管、下部煨弯管;所述排料管安装于釜体内部上端;所述排料管的上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外侧;所述上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排料管的下端;所述中间直管的上端连接于上部煨弯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中间直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下端延伸至釜体内部下端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釜顶压力控制出料口代替现有技术的釜底卸料阀控制出料口出料的模式,实现了料从下往上的出料模式,如此能够保证出料的均匀、连续性、流动性。流动性。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α
型高强石膏转晶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

技术介绍

[0002]对α型高强石膏生产过程中转晶釜出料口出料需要考虑到α型高强石膏粉料保温性、抗水化硬化性、均匀化、流动性、操作检修合理性。现有技术的转晶釜的出料口11采用釜底重力出料,将出料口11设置在下封头采用下料阀控制出料。但该设计对于α型高强石膏的转晶釜均匀出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图1所示。目前水热法生产α型高强石膏工艺,转晶完成之后经专利CN 203916919 U石膏分离机固液分离,由于出料浆液固含量均匀度的区别,石膏分离机处理能力相差较大,其分离后的α型高强石膏粉料含有12%-15%游离水,初凝时间也不尽相同,一般水化、硬化时间从5分钟到15分钟不等,为防止α型高强石膏粉料与表面少量游离水发生水化、硬化凝固,需立即解决转晶釜出料均匀性、连续性问题,以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
[0003]而目前转晶釜的出料口11为釜底重力出料,出料质量浓度不均匀、流动性差,不能满足连续生产的需求,主要不但出料时间长,建筑总高浪费,后续设备连贯性差,产量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另外釜底重力出料所用的釜底卸料阀容易磨损,发生漏料、阀门不能关实等现象,阀门检修更换频繁,影响转晶釜设备的正常生产和后续固液分离设备的连续性应用。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都对出料口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目前转晶釜的出料口为釜底重力出料,出料浓度不均匀、流动性差,不能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出料均匀、保温性好、流动性好的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包括釜体、出料管、折流挡板;所述釜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的上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安装于釜体的内部一侧;所述出料管包括排料管、上部煨弯管、中间直管、下部煨弯管;所述排料管安装于釜体内部上端;所述排料管的上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外侧;所述上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排料管的下端;所述中间直管的上端连接于上部煨弯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中间直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下端延伸至釜体内部下端中间;所述折流挡板安装于釜体的内部一侧;所述中间直管通过卡箍安装于折流挡板上。
[0007]进一步,所述折流挡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开孔。
[0008]进一步,所述排料管、上部煨弯管、中间直管、下部煨弯管依次自上而下通过法兰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蒸汽套管安装于釜体上端出料口的外侧;所述排料管的上端依次穿过出料口和蒸汽套管。
[0010]进一步,所述釜体的下端中间设有清洗排渣口。
[0011]进一步,所述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和连接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支架。
[0012]进一步,所述釜体上端另一侧设有人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采用釜顶压力控制出料口代替现有技术的釜底卸料阀控制出料口出料的模式,通过排料管、上部煨弯管、中间直管、下部煨弯管依次自上而下的端对端连接,实现了料从下往上的出料模式,如此能够保证出料的均匀、连续性、流动性。
[0015]2.本技术在釜体内部一侧设置了折流挡板,可以有效降低高速搅拌带来的漩涡,缓解固体浆液分层情况,同时可以作为中间直管的安装载体,结构设计精巧。
[0016]3.本技术在折流挡板上均匀分布的开孔,可以有效降低高速搅拌浆液带来的阻力降,降低能耗,同时有利于提高物料转晶过程的优良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折流挡板和中间直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2和3所示,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包括釜体2、出料管、折流挡板4;所述釜体2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2的上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出料管安装于釜体2的内部一侧;所述出料管包括排料管31、上部煨弯管32、中间直管33、下部煨弯管34;所述排料管31安装于釜体2内部上端;所述排料管31的上端延伸至出料口22的上方外侧;所述上部煨弯管32的上端连接于排料管31的下端;所述中间直管33的上端连接于上部煨弯管32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34的上端连接于中间直管33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34的下端延伸至釜体2内部下端中间;所述折流挡板4安装于釜体2的内部一侧;所述中间直管33通过卡箍331安装于折流挡板4上。出料口22压力有转晶过程所产生的蒸汽压力、外界空压提供,满足出料压力的需求。
[0022]如图2和3所示,为了有效降低高速搅拌浆液带来的阻力降,降低能耗,同时有利于提高物料转晶过程的优良性,进一步,所述折流挡板4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开孔41。进一步,所述排料管31、上部煨弯管32、中间直管33、下部煨弯管34依次自上而下通过法兰连接。为了提高保温效果,进一步,所述蒸汽套管5安装于釜体2上端出料口22的外侧;所述排料管31的上端依次穿过出料口22和蒸汽套管5。进一步,所述釜体2的下端中间设有清洗排渣口23。进一步优选,所述釜体2内部设有搅拌轴6和连接于搅拌轴6上的搅拌支架7。进一步优选,所述釜体2上端另一侧设有人孔24。
[0023]本申请采用釜顶压力控制出料口代替现有技术的釜底卸料阀控制出料口,保证浆液在入转晶釜出料管之前能够充分混合均匀,能够保证出料均匀、连续,不但解决了之前出料浆液浓度不均匀性给固液分离设备带来负担,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也大大缩短了转晶釜的出料时间,降低了建筑总高度,增加的转晶釜的利用率,缩短了每批次的生
产周期,生产时间不变、没有新增设备的前提下增加产量,节省了生产成本。物料的流动性更好,解决了物料因为时间长、流动性差、重力下料不均匀堵料、保温等性能,关键解决了出料抗水化硬化性、均匀性、流动性、卸料阀门磨损漏料等不足之处,降低建筑物总高度,满足连续生产的需要;对出料口进行了优化设置,可以缩短高强石膏粉料的出料时间、提高浆液的混合均匀性、流动性、浆液浓度均匀,密封性能好不会水化、硬化磨损泄漏、更不会污染环境,出料压力大节省建筑高度,出口压力有转晶过程所产生的蒸汽压力、外界空压提供,满足出料压力的需求。因此该转晶釜出料口的技术适用于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可以生产出合格的α型高强石膏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检维修停机时间和频率,节约能耗,降低生产装置的建筑高度,同时增加了企业收入。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出料管、折流挡板;所述釜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的上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安装于釜体的内部一侧;所述出料管包括排料管、上部煨弯管、中间直管、下部煨弯管;所述排料管安装于釜体内部上端;所述排料管的上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外侧;所述上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排料管的下端;所述中间直管的上端连接于上部煨弯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上端连接于中间直管的下端;所述下部煨弯管的下端延伸至釜体内部下端中间;所述折流挡板安装于釜体的内部一侧;所述中间直管通过卡箍安装于折流挡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型高强石膏转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兰章键江中坚宋小霞姜丽卢雪蓉唐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