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81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尤指电动式自动拍照的“傻瓜型”相机的快门控制装置,包括一电磁阀装置牵引一快门拉杆,再以另一弹簧匹配,使其具回复作用,借助快门按钮传达讯号给一集成电路,判定当时光线的强弱,令电磁阀作不同时间“吸”、“放”动作,以达到不同的曝光时间,使自动相机能有与“单眼相机”(机械式相机)相同的控制快门,于拍摄夜景或特殊效果时能有更多功能选择,令自动相机的功能提升到不仅是“拍照”而已。(*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传统自动拍照的“傻瓜相机”,其主要的唯一功能就是于气候良好的情况下将镜头内的景观或人物拍照下来,完全不需调整快门或光圈,甚至不需调整焦距,以致所拍照的效果非常不好,倘若遇到气候不佳时,该等相机更是无用武之地,而为解决此一问题,就有所谓自动对焦相机孕育而生,并且于相机体上加设闪光灯装置,如此一来即可解决气候问题,并且于拍照景观或人物时,亦能掌握主题,所拍照的效果相对提高,然此类电动式自动拍照的相机因为其光圈和快门无法调整,即快门的动作都是于瞬间完成,也就是说该类相机无法拍夜景或特殊效果的相片,这也是为什么专业拍照人士所使用的相机清一色都是机械式单眼相机的主要原因。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其是借助一电磁阀牵引一快门拉杆,并匹配一回复弹簧,并以一集成电路感应外界光线强弱,将讯号传送给电磁阀,借以控制电磁阀“吸”、“放”动作,令光线弱时,快门开合时间加长,增加底片曝光时间,反之,当光线强时,快门开合时间短,缩短底片曝光时间,以增加拍照效果,同时也可利用此一特性拍摄夜景及特殊效果的照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其控制电磁阀动作的讯号,皆是由已知自动对焦相机本身的集成电路传达,亦即本技术所使用的装置皆可以现有电动式相机的组件稍加改良即可达到快门控制的效果,而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金钱重新开发新的模具,降低成本,符合“经济性”和“实用性”双重要求,增加竞销能力。本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快门座体,该快门座体上设一凹槽,凹槽上方设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左在二侧各设一凸杆,且凹槽中心略低处设一圆形投射孔,而快门座体左侧则开设一固定槽,固定槽上开设一螺孔,该固定槽主要供L形固定片固定用,该L形固定片的垂直壁面上设一长条圆弧孔,可借其调整L形固定片的固定高度,而L形固定片的平行壁面内设一弹簧,当L形固定片固设于快门座体上时,该弹簧位于座体的另一侧,而于弹簧下方设一活动片,该活动片上设一圆孔,以供挂设于快门座体上的凸杆而形成一支点,而其延伸支臂上设有一凸杆,以穿经上述的长方形孔后穿套于快门开启片的牵引孔上,另于活动片下方固设一电磁阀装置,该电磁阀向上延伸一连杆,连杆上设一弹簧,末端以一挡止块固定并与活动片接触,彼此形成一互动系统,而快门座体内于该凹槽上方的二凸杆位置处各挂设有快门开启片,并令活动片支臂上的凸杆穿经牵引孔内,最后以一保护片固定于凹槽上,以达保护作用,借助电磁阀“吸”、“放”动作令活动片支臂上、下移动而达到快门开启片“开启”、“闭合”动作,而完成拍照作业。 兹配合附图说明,详将本技术的结构、装置及其所欲达成的功能、特性叙述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快门开启片动作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是于快门座体1上设一凹槽10,该凹槽10主要是供快门开启片20、30嵌设之用,且凹槽10上方开设一长方形孔11,该孔11的左右二侧各设一凸杆12、13,该凸杆12、13主要是供快门开启片20、30挂设固定用,而凹槽10中心略低处开设一圆形光线投射孔14,即底片曝光的光线是由该投射孔14配合快门开启片20、30的开启动作而来,该快门开启片20、30为一般已知装置,其动作如图2所示,借助其二片向外开启动作,达到光线的曝光量,及开启时间而令底片长时间曝光。而快门开启片20、30上方各设有一挂设孔21、31,该挂设孔21、31主要供挂设固定于上述的凸杆12、13上,而该挂设孔21、31旁边各设有一长条圆弧形的牵引孔22、23,另外,快门座体1的左侧上方设有一固定槽15,其上设一螺丝孔16,其上主要供L形固定片4固定用,该L形固定片4的垂直壁面上设一长条圆弧孔41,而平行壁面内固定一弹簧42,当L形固定片4嵌插于固定槽15上时,可借助螺丝43旋锁固定,并借助长条圆弧孔41上、下调整其弹簧42的弹力,而此时弹簧42位于快门座体1的另一面,另于弹簧42下方设一活动片5,该活动片5设一圆孔51,该圆孔51套设于快门座体1背面的凸杆17上,以形成一活动支点,请参阅图3的相关位置图所示,而其延伸的支臂末端亦设有一凸杆52,安装时,该凸杆52穿经长方形孔11后套设于快门开启片20、30上的牵引孔22、32上,即快门开启片20、30的动作主要是借助该活动片5支臂上、下摆动而带动牵引孔22、32而达开、合的效果。而于活动片5下方固设一电磁阀6装置,该电磁阀6向上延伸设一连杆61,连杆61上设另一弹簧62,而连杆61的顶端设一挡止片63,该挡止片63的位置、高度正好设于活动片5平行板的下方并与之接触。另由电磁阀6下方延伸二条导线64、65,与集成电路连接,构成一通电回路,最后以一保护片70覆盖于凹槽10上,以令快门开启片20、30能得到保护并不致脱落。以上所述乃本技术的装置及其组装位置相关说明,关于其动作原理及其相互牵引的动作如下说明首先就活动片5上、下所设的弹簧42和弹簧62而言,该设于电磁阀6上的弹簧62的弹性系数比上方的弹簧42大,也就是说,当相机没有使用时,该弹簧62向上扩张的弹力顶持着活动片5,令快门开启片20、30保持“闭合”状态,一但按下快门时,相机体内的集成电路即感受讯号,同时自动对焦系统开始动作,并判读外界光线强弱,将其所接收的光源转换成逻辑讯号,并将其所读取的结果借助集成电路控制电磁阀6,令电磁阀6产生吸的动作,而将连杆61向下移动(其时间长短由集成电路控制与决定),而当连杆61向下移动时,该设于L形固定片4上的弹簧42即向下扩张,并连动将活动片5向下移动,而活动片5的另一端支臂即向上移动,同时设于支臂上的凸杆52即牵动快门开启片20、30,令其向外张开而达“开启”的状态,此时外界光线即借助其开启的空间投射于底片上,而达到曝光感应效果,从而完成拍照作业。请再回头参阅图2所示,该快门开启片20、30挂设于凹槽10上的凸杆12、13,因此该挂设点自然形成一支点,而活动片5支臂上的凸杆52是穿套于长条圆弧形的牵引孔22、32上,当凸杆52向下移动时,牵动牵引孔22、32,因凸杆12、13的位置为一支点,因此快门开启片20、30即向外扩张,而达到“开启”作用,当凸杆52下移愈多,则快门开启片20、30的开启空间则愈大,也就是说曝光量愈多,反之则少。如果想要拍摄特殊效果的照片时,例如重复曝光或是长时间曝光(即使用所谓的B快门拍照),该电磁阀6吸的动作时间加长即可。本技术的快门控制装置主要是配合自动对焦相机组装最符合经济效应,因为该等相机本身即有一集成电路控制其对焦,因此本技术可利用该集成电路再行连线于本技术的电磁阀6控制,当然本技术亦可另行匹配独立的集成电路,如此即可搭配使用于任何的自动相机,由于控制电磁阀6动作所使用的集成电路可随不同用途的相机而有所变化,并且集成电路结构也已广泛使用于各种电动产品,其亦不为本技术的标的,因此不加以赘述其电路图或其方块图。本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精神与装置特征在于电磁阀6、活动片5、L形固定片4及快门开启片20、30之间相互关系、位置与动作,敬请详加审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相机快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快门座体,该快门座体上设一凹槽,凹槽上方设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左在二侧各设一凸杆,且凹槽中心略低处设一圆形投射孔,而快门座体左侧则开设一固定槽,固定槽上开设一螺孔,该固定槽主要供L形固定片固定用,该L形固定片的垂直壁面上设一长条圆弧孔,可借其调整L形固定片的固定高度,而L形固定片的平行壁面内设一弹簧,当L形固定片固设于快门座体上时,该弹簧位于座体的另一侧,而于弹簧下方设一活动片,该活动片上设一圆孔,以供挂设于快门座体上的凸杆而形成一支点,而其延伸支臂上设有一凸杆,以穿经上述的长方形孔后穿套于快门开启片的牵引孔上,另于活动片下方固设一电磁阀装置,该电磁阀向上延伸一连杆,连杆上设一弹簧,末端以一挡止块固定并与活动片接触,彼此形成一互动系统,而快门座体内于该凹槽上方的二凸杆位置处各挂设有快门开启片,并令活动片支臂上的凸杆穿经牵引孔内,最后以一保护片固定于凹槽上,以达保护作用,借助电磁阀“吸”、“放”动作令活动片支臂上、下移动而达到快门开启片“开启”、“闭合”动作,而完成拍照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丰雄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群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